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关于99%

已有 28027 次阅读 2009-2-19 18:46 |个人分类:教育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关于99%

2009.02.19

春节回北京之后没几天,就一直在外出差,每天时间很紧,所以也没有及时更新博客。

我有幸又一次作为评委与德国同行一起面试选拔化学类在读博士研究生赴德国Lindau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年度会议。我们的工作是从从全国所有化学一级学科的博士点的博士研究生中(主要是博士第二和第三年级)推荐选拔出来的约150名博士研究生中,经过一轮书面的初选和另一轮当面的复试,选出其中的25名研究生。

Lindau Nobel Laureate Meetings网页链接:http://www.lindau-nobel.de/WebHome.AxCMS?ActiveID=1012

这150名博士研究生已经是国内化学领域研究生中的佼佼者,所选出的25位幸运者更已经不止是百里挑一。按照参加面试的德国同行的评价,这25名学生中大概有10名是真的不错,达到了他们期望的质量,其它的15名只能算过得去。所以,基本上并不是因为明额有限,除了这25位之外还有很多超级棒的候选人被排除在外。我们两年多前的选拔结果其实也和这次差不多,我个人和德国同行的评价也是如此。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否定这些研究生的成绩和努力,客观地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做了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之所以他们的质量和素质还普遍存在问题,正是我们应该去关心和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化学一级学科的博士研究生一年不止2000名。百里挑一的意思其实就是99%地不行。这不过是又一次说明我对国内研究生质量的判断相当准确。

我在2007年国庆期间的博客《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一文中,对于我的99%的数字来源有专门的如下说明:

(鉴于有一些人动不动就说我不了解国内的实际情况,因为在美国久了偏激,所以特作以下说明。

其实,在美国久了的人,如果没有真正研究过中国的人才问题,往往会高估国内学术界的能力和成就,而且也往往会恭维国内学术界的能力和成就。因为,中国大陆人才的体量实在太大,人们往往很容易看见冒尖的少数,而忽略绝大多数人的问题。

最基本的事实是,我是在北京做了8年博导,培养了若干博士,担任过多年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与多年所内所外博士评审、处理和讨论过多年学生招生、学位授予等事务之后,再和国外及两岸三地的情况反复比较,才明白中国大陆的博士和博导的真正问题。八年前,我在美国八年之后刚回国,绝没有能力看到这些问题,还以为国内的博士和博导的水平过得去。

所以,这里是我用在国内的8年的研究教育经验和国外的8年求学经验,以及8年来在世界各地访问和交流的经验得出的结论。

认真地讲,在中国大陆没有多少人是象我这样真正立足于国内的研究,又非常了解国际的前沿和具体情况的人。在说我不慎重和不了解情况之前,请大家先了解这些基本事实,千万不要随便假设自己在北京吸入的沙尘真的就多。

特此说明。2007.10.06.)

(鉴于大家对99%或97%的估算的异议很大,但对90%异议不大,所以把标题改为:十有八九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其实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说基本上都不合格。

其实不合格问题并不大,比如说,有很多博士和博导只要在关键的阶段多专心两年其实水平就上去了,大家都是聪明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学会的。不过该学时候的没学会,标准也乱了,在人一生中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大家总想在还没有合格的时候就毕业和被提拔,搞得自己和别人完全不知道做事和做人的标准,所以不合格的越来越多,而且高达十之八九,才是最严重的事。这些人中有少数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可以弥补一下的,但绝大多数由于学问和做事的标准乱了,毕业和工作后又再没有人严格指导,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力争资源,个人的发展和学术界的风气就毁了。

有的人觉得说你说我不合格,我也说你不合格。如果这样能够提高他的水平的话,我也非常高兴。其实我个人合不合格,是要由我的学术同行来评价的事情,不是几个人用一些所谓标准关起门来就可以定性的。关起门来,我们这些人肯定不是人家的对手,所以我才要公开替自己和大家说话。

特此说明。2007.10.02)

简单地说,以我以前读书的Columbia的学术标准来衡量,我所在的研究所和中国最好的大学99%的研究员教授和毕业的博士是

不合格的。以美国三流大学的水平的学术标准来衡量,中国大陆99%的研究员教授和毕业的博士是不合格的。

如果有人有异议,我可以把数字改为98%或者97%。

这绝不是我们不可以做得更好,而是我们没有做得更好,而且也不真正相信可以做得更好。

......

《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116

我2007年写《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博文是对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开展全国博士质量调查工作》的新闻的评论,其目的是希望大家重视中国博士培养中不注重质量的严重问题。不过当即就有人揪住所谓99%的数字不放,不是说我不讲事实,就是说我故意贬低国内培养博士的质量。这种曲解和我那篇博文的初衷和所讨论的问题毫无关系,所以我也懒得争辨。于是这便被有些人认为是我做事与说话不够严谨的证据,以至于过了一年多之后王铮先生还要写一篇《请王鸿飞先生三思而后“博”》的博文拿它来说事,好像那个99%的数字真的就是我王某人铁板定钉的罪证。

《请王鸿飞先生三思而后“博”》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3573

在这里我要再次很郑重地说明,根据我在国内10年进行研究的经验,以及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若干年经验,我在《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博文中所说如下几段话的准确性是有根有据的。

简单地说,以我以前读书的Columbia的学术标准来衡量,我所在的研究所和中国最好的大学99%的研究员教授和毕业的博士是不合格的。以美国三流大学的水平的学术标准来衡量,中国大陆99%的研究员教授和毕业的博士是不合格的。

如果有人有异议,我可以把数字改为98%或者97%。

这绝不是我们不可以做得更好,而是我们没有做得更好,而且也不真正相信可以做得更好。

这些话,不仅是从我多年的观察中总结出来的,而且也有两次面试选拔研究生的具体数字作为支持。如果人们还有异议,希望他们能拿出自己经过确切调查的第一手数字出来。

我一直希望中国培养的博士质量越来越高,并且过去十年一直在为此努力。我不希望在国内获得学位的博士们妄自菲薄,也不希望任何人不知天高地不求进步,尤其是在目前这种整体质量很成问题的情况下。

对王铮老师博文中所提倡的要三思而后“博”的建议,我非常赞成,我只是不赞成他那篇博文中没有事实根据和逻辑的指控。我从不认为我说的所有话都是完全准确的,但这显然不包括那个99%的数字。

注:

本博文在昨天发表的三个小时之内,王铮老师就发表了《再说关于国内学者的“两个99%”是错误判断》的博文。他在博文中推出了10/150=6.7%,远大于1%的论断。需要指出的是,他用150这个已经选拔出来的数字来代表整个样本空间是不正确的,这一信息在我上面的博文中已经有清楚的说明。

我写本篇博文的目的,只是希望说明王铮老师三番五次在科学网上无端指责我没有任何研究就得出99%的结论是荒谬的。无论您怎么理解这个99%的数字,以及如何怀疑其准确性,它都是根据实际的情形分析出来的。

关于王铮老师的那篇博文以及我对他的博文所发表的评论,请见以下链接。

《再说关于国内学者的“两个99%”是错误判断》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6091



关于《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的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216074.html

上一篇:年终于过完了
下一篇:给将毕业的博士生的一个建议
收藏 IP: 71.94.219.*| 热度|

19 刘攀攀 孙志伟 王铮 杜关祥 郭胜锋 王桂颖 王芳 任胜利 刘进平 曹广福 杨远帆 曹聪 陈国文 杨海涛 李宁 宋聪 wininghe hypersurface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