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连城记】:锦官城“外”

已有 4986 次阅读 2009-2-18 11:23 |个人分类:天南地北|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诸葛亮, 杜甫, 成都, 连城记, 武侯祠

(2001年的一篇旧文。)

笔者曾写过不少关于四川的文章,以至于一些网上的朋友,见面后先问“你是四川什麽地方人?”其实笔者上一次到成都已经是84年的事情了。时隔近十七年再到成都,已难辨蓉城旧容颜。

 

过去的成都市区,界限大致在今一环路一带。比如天下闻名的武侯祠、杜甫草堂过去地处南郊。杜甫曾有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可如今之武侯祠已经地处闹市,不仅外边又圈了二环路,现在的城市界限三环路之城南一线也已基本完成。“映阶碧草”虽仍“自春色”,“隔叶黄鹂”确已“好音”“空”了。尽管祠前照壁挡住了门前武侯祠大街上的车水马龙,但毕竟挡不住外边世界的人声喧哗。且诸葛祠堂后面新起的“三义庙”和大戏台与原来相祠帝陵的庄严肃静格格不入。不仅破坏了文化“氛围”的协调(“三义庙”和大戏台朱栏彩绘与原来祠堂的青砖灰瓦造成强烈反差),而且改变了原来“中路”一线(不包括刘备墓的主体部分)所突出“丞相祠堂”的主题。由纪念“两朝开济”变成了渲染“桃园结义”。这不能不说是近年来武侯祠改建的一大失败。

 

相比之下,杜甫草堂的命运要好得多。

 

大概因为是与诗人有关的历史遗迹吧,不同于帝王将相祠堂陵墓的富丽和招摇,草堂的文化味还是完整保留下来了。当然,当年的武侯祠也并非富丽堂皇,而是突出历史感和文化感。白墙灰瓦环抱的简陋庭院,给人的印象是从南阳茅庐到定军山大营的艰辛创业和“出世未捷身先死”的鞠躬尽瘁而非位极人臣的威风八面。只是如今管理者未能领会而造成现在的“四不象”。而杜甫草堂毕竟为“草堂”二字所限定,作不出太出格的文章。

 

如今的杜甫草堂,中路基本维持了本来面貌。附加的展览集中在原来梵安寺改建而成的东路展区,而且颇有“分寸”,并非像武侯祠后部“桃园结义”景区那样喧宾夺主。而西部的梅园圈在草堂展区之外,是游完草堂之后休息、品茶的好地方。整个园林的安排布局很合理,基本没有改变多年来形成的格局。事实上,一个文化园林的形成,集中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智慧。在短时间内大加改建,常会弄巧成拙。许多古迹甚至因此失去了原来的面目。海内外许多人抱怨国内的主要旅游区都充斥“铜臭味”。尽管这些年各地、包括国家在文物古迹及旅游方面的投资超过过去的历朝历代,但对文物古迹及自然文化遗产所造成的破坏也是很不得了的。这里不仅包括“经济开发”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也包括“改建”、“扩建”这种“好心”的破坏。十年“文革”,文物古迹惨遭一次浩劫,“文革”之后,再由那些在“文革”中失去文化传统的一代主持的“恢复”中再来一次“改造”。加上发展经济时不顾及文化与环境。比如原来处于“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如今圈在闹市的高楼长街之中,就像似高山岩石之松移植到花园盆景之中,渐渐失去了挺拔苍劲的生命力,空有其表,内里却镂空了。

 

 

2001年秋,于蓉城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215725.html

上一篇:ZT:书林散笔:小楼与大师
下一篇:“文理分科”与“择业自由”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