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大学周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weekly 科学时报大学周刊

博文

北京高教调查 质量仍难让人满意

已有 3691 次阅读 2008-4-12 11:33 |个人分类:深度报道

作者 袁建胜

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于2006年12月~2007年1月,对北京市高等院校在校生和教师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在京“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一般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包括民办)共24所,收回学生有效问卷16591份、教师有效问卷3366份。前不久,该学科群依据调查结果发布《首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报告》,对首都高等教育质量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统计描述。
 
在调查结果中发现,目前北京高等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较为突出,有1/3以上的学生认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至少1/4的学生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有50%以上的教师认为目前高校教师量不足,工作负担较重。
 
学生全面发展任重道远


本次调查以学生各门课程考试通过状况反映学生学业成绩。调查发现, 71.2%的同学无不及格现象,有1~2门课不及格的占21.8%,有3~5门不及格的占4.8%,还有2.3%的同学有5门以上不及格。在不同年级,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比例有显著差异,03~06级该比例逐步递减,在最低的2006级(接受调查时为大一)新生中也有1/4的学生存在不及格现象。


此外,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内部学生考试科目及格现象的分析发现,市属一般本科院校中学生考试科目不及格的比例偏高。考试不及格是学生学业失败的一种标志,也反映了高校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能力素质发展来看,本次调研设定了13项能力素质考察指标,分别由学生和教师对这些能力进行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


学生自我评估相对较高的前5项分别为“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对事物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挑战未知问题的自信心”、“社交沟通能力”。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5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低或较低;47%的学生认为自己“书写具有一定理论性的文章”方面能力低或较低;有4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处于低或较低的状态。


不仅如此,学生的主观评估和教师的客观评估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在教师对学生的素质评估结果中,教师对学生自身评价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对事物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客观评价则较低。
 
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


完成作业情况是衡量学生遵守学习纪律和学习投入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教师调查发现,只有6.9%的教师回答,100%的学生可以按时完成作业;10.5%的教师回答,不足70%的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由此可见,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是目前高校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相对而言,该问题在北京市市属高校表现得更为突出。


出勤率是反映学生学习投入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学生调查表明,认为自己“本学期出勤率在90%以上”的学生只有76.3%,即约1/4的学生出勤率不到90%。


学习时间分配是反映学生学习投入的直接指标。调查发现学生每天课外用于作业、预习、复习、阅读等的学习时间为3.7小时,而用于类似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活动的平均时间为2.4小时,用于社会活动和勤工俭学的时间为1.6小时,用于体育锻炼和睡眠的时间分别为1.1小时和7.6小时。


对学生调查发现,有1/3以上(35.9%)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其中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高职院校分别为32.3%、39.1%、36.9%。如此高比例的学生学非所好,确实是北京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在教师调查中,一半以上(52.6%)被调查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中央直属高校和市属高校,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市属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问题更为突出。
 
教师负担较重


在教师问卷调查中反映,目前在教师教学投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不足和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两个方面,其中,52.0%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师数量不足,人均承担工作量太重”;35.6%的被调查教师认同高校中存在“教师重研究、轻教学”现象,该比例在中央直属高校高达45.7%,表明重研轻教的现象在中央直属高校表现得更为突出。


此外,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目前高校教学的班级规模普遍偏大,根据教师们估计自己所教课程学生的平均人数,本专科生课程平均人数达到83人,15.8%的教师所教课程平均规模在120人以上;硕士生课程平均规模为35人;博士生课程平均规模达到19人。


在教师数量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教师们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44.5个小时,其中用于教学的时间只有不到50%,用于研究的时间占32%,用于管理和服务的时间为16%。对于“我感到来自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压力很大”这一问题,有接近60%的教师表示赞成,只有10%的教师对此持不同意见。


学校管理制度相对僵化


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有关课程和专业的制度设置评价则比较低。在教师调查中,50%和5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高校教学体制中缺乏“灵活的课程选修机制”和“灵活的专业选择、专业转换机制”。


有近40%的学生不同意“与自己兴趣相吻合的课程较多”、有1/3以上的学生不同意高校“课程设计和管理制度有助于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在“能提供获取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一项,持否定态度的也达到37.6%,在“实践教学课程充实,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评价也较低,不认可的比例均超过1/3。


这些结果与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等分析结果互相呼应,反映了现有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速度滞后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步伐,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需求。
 
学生社会意识明显增强


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是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大学生不仅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也应该通过教育增进社会关注度,促进社会团结和信任。


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共有84.1%学生表示认可和比较认可)认为,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增强了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意识”;83.7%的学生表示通过大学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诚信度和社会规范意识”;80.6%的同学“提高了自己的社会使命感和公益心”;86.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群体”;72.7%的学生“发现了自身价值和目标,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


教学基本得到认可


教师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方面,教师们普遍持好评的态度,只有14.7%、24.2%和26.2%的被调查教师认同目前高校中存在“教师的学术水平较低”、“教师传授实践、应用知识能力不够”、“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方法训练”等现象,并且只有13.8%的被调查教师认同“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现象。


就学生调查问卷的总体而言,高校学生(包括研究生)中有3/4的人对高校的教学工作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其中对“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充实”、“教学内容有利于拓宽自己视野和知识面”、“教师在课后提供辅导和答疑”等选项的评价较高。


有78.9%的同学肯定“教师将批改后的作业反馈给学生”。认为“教学方法灵活生动”、“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互动环节,注重学生的参与”等的学生比例也都超过60%。


(本文依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简报》总第119期,本报记者 袁建胜整理)
 
链接:


北京市高等教育的特征:
 
一是高水平院校居多,其中“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8所,占全国总体的27%;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6所,占全国总体的26%。
 
二是中央直属院校居多,隶属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管辖的院校33所,占全国总体30%。
 
三是高等教育就学机会普及程度高,2004年北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在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
作者:袁建胜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4-7 22:17: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827-21417.html

上一篇:润育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