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农业技术问题实录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jm9518 记录当前农业生产上发生的问题及相应的解释或解决方案

博文

沿淮地区地膜毛豆播种过早易受早霜危害

已有 6369 次阅读 2009-2-8 14:36 |个人分类:栽培问题|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大豆, 品种, 地膜, 毛豆, 早霜, 毛豆, 早霜

提示:早熟毛豆品种春季采用双膜及大棚加地膜覆盖种植可以早上市

泗洪县城头乡一农民反映,2008年他在320日前后种了10多亩早春地膜毛豆,选用的品种是科源3号,结果毛豆收获迟,一直到7月中旬才上市,价格偏低。今年他想换用一些早熟的毛豆品种,以提早上市,最好能赶在麦收前后上市。他问,选用哪些品种可以使毛豆早上市。

据了解,在泗洪等淮北地区,地膜毛豆播种期一般应安排在3月下旬,通过选用播种至采收90天左右的早熟毛豆品种,采收期可以提前到6月中下旬。这些地区地膜毛豆提早到3月中旬播种,容易遇早霜危害,不利于稳产。利于地膜加小拱棚双膜覆盖,可以将播种期提早到5月上中旬,并有利于避免早霜危害,能提早采收。利用大棚等设施提早播种早熟毛豆品种,可以将毛豆上市期提前到5月下旬,实现在麦收前采收毛豆上市。

目前淮北地区生产上春播早熟毛豆主体品种为辽鲜1号等品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育成的早熟大豆品种徐春1号近年来在当地已有较大面积推广应用,新育成的早熟大豆品种徐春2号也适合在当地使用,但现在这两个品种的种子已售完,以后需要种植该品种时可以提前与该所联系,电话:0516-82189229。当地春季采用地膜覆盖、双膜覆盖、大棚覆盖生产早熟毛豆,还可以选用沪宁95-1、辽鲜1号、早生白鸟等品种。其中早生白鸟等品种早熟性较好,但籽粒偏小。台湾292等老品种目前在当地生产上已很少应用。

另据了解,早熟毛豆品种均为感温型品种,播种至采收的时间长短会受到生长期温度高低的影响,生长期温度高,时间相对较短;生长期温度低,时间相对较长。毛豆种子1011℃时即可发芽,1520℃出芽最快,苗期耐短期低温,一般地温达到89℃即可播种。我省不同地区毛豆播种适期有一定差别,南部地区播种可早些,北部地区播种应迟些。

据有关资料,在海安等地,春季地膜覆盖栽培时,选用早生白鸟、99-20等早熟毛豆品种,一般315日播种,620日前便能批量上市。因春季温度低,毛豆个体生长相对较小,宜适当增加密度,一般穴距25厘米,每穴播种3粒,每亩20000株。播种当天覆盖地膜保温保湿,促进全苗。齐苗后破膜放苗,壅土压膜护苗,保持墒情和温度。毛豆齐苗破膜后,易遭地下害虫、蚜虫等虫害影响,及时用药防治。

在姜堰等地,利用大棚加地膜覆盖种植早春毛豆,可以选用早生白鸟、辽鲜1号、特早4号、宁蔬60等品种,在2月下旬播种,5月中旬上市,5月下旬采收结束,亩产量在400600公斤。大棚春提早播种,土壤湿度不宜过大,否则遇低温易烂种。重施底肥可提高毛豆的抗寒力及产量。播种前1周扣好大棚,喷施氟乐灵等除草剂后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2月下旬,选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水清)

资料链接

徐春1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99年育成的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2005年4月通过江苏省审定。该品种出苗势强,幼茎紫色,叶色深绿,紫花,灰毛,成株有限结荚习性。株高32.7厘米,主茎9.5节,分枝1.9个,单株结荚21.8个,出仁率50.6%,百粒鲜重62克。豆仁稍有甜味,糯性较好。鲜荚弯镰形,绿色。田间病毒病发生轻,抗倒性较强。从播种到采收92天。2002~2003年参加江苏省鲜食毛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荚亩产568.6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2.4%,鲜粒亩产287.9公斤,较对照增产6%。2004年参加鲜食大豆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亩产657.0公斤,比对照增产6.8%,鲜粒亩产350.2公斤,较对照增产11.6%。该品种优质高产,熟期适中,子粒较大,商品性好,适宜江苏省各地及周边地区作春播鲜食大豆种植。

徐春2号属春播晚熟鲜食(菜用)大豆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育成。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江苏省作春季毛豆种植。2004~2005年省区试,两年鲜荚平均亩产584.8公斤,较对照台湾292增产4.5%,鲜粒亩产328.9公斤,较对照增产13.5%。2006年生产试验,鲜荚亩产729.4公斤,较对照增产9.8%,鲜粒亩产398.8公斤,较对照增产18.0%。出苗势强,幼茎淡绿色,叶片卵圆形、绿色。植株直立,有限结荚习性,白花,鲜荚弯镰型,茸毛灰色。省区试平均结果:播种至采收94天,株高28.2厘米,主茎8.2节,分枝2.7个,单株结荚22.4个,多粒荚个数百分率62.5%,每公斤标准荚373.5个,二粒荚长4.9厘米,宽1.3厘米,鲜百粒重65.0克,出仁率55.5%。口感品质香甜柔糯。干籽粒椭圆形,种皮绿色,子叶黄色,种脐深褐色,百粒重26克。中抗花叶病毒病,田间花叶病毒病发生轻,抗倒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170-213601.html

上一篇:关于盱眙等沿淮杂交籼稻适种区应用直播技术的讨论
下一篇:百草枯:残害农民的绝命杀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