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旧文:中国院士水平问题及其他 (增补版) 精选

已有 8605 次阅读 2008-4-9 12:32 |个人分类:为科学而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闲言碎语

【按】2006年春节期间,节前我被怀疑得了某种恶性肿瘤(癌症),来不及检查,跑了几趟,肿瘤医院住不进去。节后不是急症,得不得检查(我至今还记得介绍的一个关系医生的冷漠模样)。当时我很痛苦。一日正好发现《新语丝》上多次有人抨击中国院士,我就写了篇文章反驳。于公,我认为自己最后了,为中国说几句可以树立信心的实在话;于私,我认为自己最后了,让争论把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我没有留下旧文,今天看到别人转载的,觉得还有些价值,重新登出。可笑当时有人认为我是为了将来评院士,巴结院士,诸不知我是“垂死挣扎”,而且这样帮院士说话只可能得罪一些人院士。评审这种东西,不怕没有人提你说好话,就怕一个人替你说坏话。还好,北大第一医院的化验结果否定了是癌,作了个小手术。红字是我这次批的。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种否定中国院士的潮流,这个问题涉及对中国大陆科学家的整体看法,作为科技政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虽然我研究领域是经济政策模拟和计算地理学,我还是需要对这个可能影响中国科技走向的潮流说几句。

  在《新语丝》几次出现认为中国院士水平大约相当美国助理教授水平的说法。提出者的理由无非是多数院士SCI文章数量与国外助理教授的SCI文章数量接近。还有在中国如果有人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文章对竞选院士十分有利。其实,这里有两个问题,SCI就一定是代表科学的高水平唯一代表吗?前苏联科学技术水平是高的,他们的SCI文章数量就高吗?显然不是的【应该说代表不完整】SCI用引用率来评价刊物,本身就是一个缺陷。中国古代有个故事讲一个王国有人唱通俗歌曲《下里巴人》,很多人在跟唱,后来有人唱高雅的《阳春白雪》,没有几个和了,引用率多低啊。只有接近通俗的东西才能被广泛引用,不信的话,你观察一下NATURE。中国最近今年的问题是,现在科学家作什么研究似乎自己不知道好坏了,要靠搞图书馆的来评价?真是岂有此理!第二,原创的具有划时代的理论往往不是在所谓引用率最高的期刊上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论文是发表在NATURESCIENCE吗?爱因斯坦的儿子,是泥沙运动理论的创立者之一。当年关于泥沙运动理论的原创论文是发表在当时不起眼的期刊上或者书上的。地理学中空间相互作用的威尔逊理论最初是发表在一个刚刚创刊的期刊上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原创带有突破性,许多接受了经典成果的人难于接受(不然还讲有什么天才),越是有名的期刊越是注重自己的名声,不敢对多数人难于接受的文字发表是一种常态。删除一个我学生的故事,因为上次有人就这个故事攻击我学生了。我的朋友说,两个流氓打架还不打对方儿子呢,某些人不如流氓】这能怪编辑吗?不能,因为期刊是个商业机构,它要考虑商业利益,要考虑大众消费。过于原创过于尖端的东西谁要?所以中国科学出版社出原创性书,出书要出版资助,商务印书馆出经典著作,出书基本上不要资助。金庸小说出版肯定不需要资助的,金庸的书,引用率肯定很高。据说,最近SCI机构老板放出话来,中国购买SCI机构出版物太少,所以难于在其检索的期刊里增加中文期刊。所以我给中国政府出两招【怪招】,中国院士水平,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大幅度提高:第一、大量购买SCI出版物,做到家家有,像当年的红宝书,弄得没有中国,SCI机构的股票就大跌,看看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买多来没用怎么办,学白云大妈,糊墙。第二、SCI机构中凡负责检索中文期刊的雇员由中国政府提供工资、奖金。这个钱肯定比973花钱少,但是【排名】效益将是明显的。

  2003年,用《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检索的科技论文数量,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五位,位于我国之前的4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换言之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比俄罗斯高。这个结论说出来,你信吗?俄国人是一个民族自信力很强的民族,几乎每个城市都建造了自己英雄雕塑,因此他在世界上开辟了最广阔的国土,又第一个把人类送进了太空。现在时髦的复杂性理论,以发现“周期3意味着混沌”为例,美国人大约1960年代才认识到,俄罗斯人大约1950年代就认识到了。一个自信的自强不息的民族就重视自己的语言。片面强调SCI,实际上是对本民族语言的歧视,将从根本上影响民族自信力【俄罗斯经济恢复的这么快,应该与他们的民族自信力有关】。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中国人发展科学的直接目的是发展中国经济,不是为科学而科学,SCI文章,多数是英文的,大多数中国第一线科技人员看不懂或者看不到(期刊,因为外文期刊太贵),中国人在SCI发表的论文首先是美国人看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第一首先跑到美国去了,提倡中国科学投资发展的是美国的生产力。说SCI为标准是卖国行为是完全错误的,但是说它或多或少起了损坏祖国利益的作用,也有一定道理。中国的院士许多人立足中国需求,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他们成为院士当之无愧。事实上,中国的一些专家因为造出“两弹一星”成为院士,美国的助理教授能造出来吗?【美国造出“两弹一星”的助理教授也成为院士了,中外同理。没成,说明美国也有不公平。后来有人说朝鲜人也造出了,说明水平不高,我有些哭笑不得有的专家主持完成全国的土地资源与类型调查,成为院士,美国的助理教授能够做出吗【同理?有的人在国外,不懂中国的情况,从表面看问题,贬低中国科学家的成果可能有引起他自己自疗【原来的词有时不雅,当时没有注意,更改之】的后效。美国人误解中国人成果是正常的,这里不便举院士或者别的科学家的例子,举自己的工作有点自吹自擂,所以举个文艺的例子。1986年中国有部电影叫《人生》,放映时风靡全国,许多农村出来的青年和象我们这样的当年“知识青年”哭了,因为它揭露了中国的当时的等级制度(户籍制度)对人生的摧残和对爱情的折磨。后来这部电影送奥斯卡展出,美国电影科学院的那些院士看了四分之一就跑了,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国当时的制度缺陷,没有体验过它的危害性,不知道电影体现的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人权呼声而按美国的模式理解为简单的损坏女权的爱情故事。同样的道理,有些人认为某些在西方不引起重视的理论,在中国发扬光大了,发扬者成为院士,他们感到不服气。其实他们错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西方发扬光大了,我们中国人有资格去歧视诺贝尔这样的发扬光大的科学家吗?总之,看科学家水平不是看文章发表的期刊级别【而且这个级别认定并不完全科学。从管理学看,创新是一种例外事件,用常规方法评价例外事件是不可行的】,不是看文章的语种,而是应该看持久的科学影响和成果的科学贡献。

  当然,中国的院士制度有没有问题呢?是有的。问题的关键是官本位【好像2007年官本位淡化了】。有一次乘火车途中,值两院院士放榜,多议论者。我着眼镜且西服,有老叟疑之为大学者,问,如比旧制,院士何谓?谓:翰林。有老翁笑之:“非也非也。谚云:‘科学院院士是所长,工程院院士是部长,你若是个司局长,你就当个理事长。’”众人愿闻其祥。老叟曰:“为科学院院士者,必有大块课题。每每课题划分,皆因研究所所长、大学校长参会者所领。布衣学者,纵然才比吴(有训)竺(可桢),文如李(四光)郭(沫若),终不可得领衔。为工程院院士者,须得主持国家大工程项目,何人可为,部长、常务副部长也。司局长者,若退休时为全国某研究会理事长,可获得副部长待遇,故众官员好之。院士当为公候。”【问翁何来,曰巴国布衣。下车,飘然而去】我认为老先生的话有些情况简单了,但是他指出了问题不是出在院士本人身上,而是我们的科研制度有问题。我国的经济制度已经冲破了计划经济模式,但是科研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在强化,通常不是领导就不能主持重大课题,没有重大课题难于作出大贡献,在严格的院士评审制度中就难于通过院士评审,除非你在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文章(这就导致了前面分析的有人错误地认为院士水平只是助理教授水平的说法)。至于院士公候地位当没有错,英国不是常常授予杰出科学家爵士称号吗?中国院士本身规定是“最高荣誉称号”。官本位的问题中国到处都有,许多官员参加学术会议表现的比专家还专家,对院士还稍微还让着点。从平衡政治力量看,中国的院士制度还是绝对必要。

  末了,说点题外话。在2005年院士竞选高潮时,有人在《新语丝》攻击中国地理学界的院士,王铮进行了逐一反驳,主要为了维护院士制度。最近有人造谣说,攻击者也是王铮。这个谣言制造者也过于无耻,因为他能够得到这样无耻的结论。传谣言者也小看了王铮,王铮出生一个世代自由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后来成为了工人】,暗箭伤人的事为我祖训所不耻。至于有人说为什么我在反驳中能够对每个院士的情况回答详细,因为我平时注意积累,当时又请教了两位老先生,其中一位本身是老院士,一位是老领导。我怀疑招摇【字误:造谣】者就是攻击者,因为他有利益关系又恼羞成怒。不过这种无耻之徒,最好不要理睬他。

  中国的院士很大部分是高水平,中国院士制度是必要的,中国的院士制度

是需要改革的。

  有人告诉我说,不是院士实名来讨论院士问题的人是愚蠢的。我就当一次试图感动上帝的愚公吧【“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中国人民”】

【以下文字本来是作评论回复的,但是发现只太小,就放在这里了,作为文章的后续。】

就院士水平问题答质疑者

我文章提到的观点是大多数或者很多院士是水平高于美国大学助理教授的,不是说中国院士就达到美国院士水平的。也没有讨论风尘道人先生说的院士的合格性,因为没有标准。如果你提出个标准,我们可以试一试。其实中国规定院士是最高学术荣誉,不是最高学术水平。评审院士,主要看学术贡献,不是看当下水平。最近几年,中国提倡各种各样年轻化。年轻了学术贡献很可能没有那么多,于是把院士标准换了,变成了年轻人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赶快请了当院士,因为这或多或少是个标准。结果海外一流大学的助理教授一看:“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我也有呀。原来中国院士区区如柴”。看不起院士了。这就是对院士抱着急功近利思想的庸俗实用主义的科学管理模式导致的误会。

批评中国院士水平不如美国大学助理教授的,主要是说中国院士的SCI论文少,这个我已经说过,有语言原因。今天阿瑟先生说:“你所举的例子完全过时。现今不太可能还有不是发表在SCI上的重要发现。比如:连比较理论的研究旁加莱猜想的俄国隐士都要在数学期刊的网络上发表。”问题的秘密在于院士是一种最高荣誉称号,评价的是他们过去的成果。一些60岁以上的院士,过去作了很好的工作,可是在1995年前SCI检索还没有兴起,再加上中国经济发展太快,国内研究成果需要国内推广,所以他们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成果发表在中文期刊上,对于这些院士来说,我举的例子,一点也不过时,因为大多数院士,工作是2000年前完成的。不能用现在流行的论文发表标准来度量。

其实在美国的助理教授,在美国生活,他们的成果当然要英文发表。用这个来比较水平高低是对中国中老年院士不公正的。中国最近几年出了些年轻院士,我的确不知道他们与美国助理教授比如何了,因为有些学科太前缘了;但是根据公布的材料看,他们的SCI文章数很高,以至于构成诟病的是说他们论文数太高了是靠别人做的。所以你们那个理由不能成立。

我一再说过,根据中国的情况,中国政府倡导SCI是违背中国人民的利益的,我们要求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目前情况下用中文发表论文,有助于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中国的生产力,而不是质疑SCI检索论文的水平。象纯数学这样的东西,当然应该追求SCI,因为知音者寡,但是它的应用分支,如应用统计学,还是以中文发表论文好。国家不能奉行唯一标准。英语目前的确是科学的强势语言,但是我们不能攀附强势,而不顾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丢掉民族语言。一个丢掉民族语言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以色列要提倡希伯来文,法国人要坚持说法语美。当今世界大概没有哪个强盛的国家是贬低民族语言的。

面对英语成为科学的强势语言,现在要的是利用强势,为我们这个遭受了帝国主义一百多年掠夺的国家的经济振兴服务。这不是狭隘民族主义,世界本来就是多国的,美国国会议员总是质疑总统:“你的行为与美国利益冲突吗?”而不是说:“你为世界做出贡献了吗?”中国院士靠的是中国纳税人,当然要他们服务中国。SCI这个东西有积极意义,但是不能绝对化。袁隆平缺少大量SCI文章,在讲SCI论文的情况下,没有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成为了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为什么不用SCI论文说把那些美国“一流大学的助理教授”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呢?袁隆平评审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了中国搞“唯SCI”的耻辱。现在中国提倡SCI最积极的不是科学家,而是图书情报机构,个中道理,如小铁梅唱的:“我也能猜出几分。”

如果不讲SCI,回头再说水平。现在有些院士对某些前缘领域的知识的确没有美国一流大学助理教授了解多了,不要说一流大学,可能有些院士了解的还不如中国研究生?我不相信美国的院士就一定比助理教授了解多,因为人毕竟会老的,美国院士也有知识老化的问题。但是根本的问题在于,了解多不一定认识深刻和能够组织开拓。现在任何一个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学研究生对理论物理前缘的了解,一定超过牛顿,哪么,是否他们的水平就超过牛顿呢?如果以知识量论,一定超过,但是学术水平主要的是处于当时前缘的创新力和透视力。以知识量而不是创新力来评价自己的学术水平的人,无论是美国第一流大学的助理教授还是中国末流大学的研究生,都是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科学家的。这就好像一个人,用放大镜看自己的胳膊,然后说:“我真健壮,手臂比大象腿子还粗。”没用,因为他没有考察肌肉的质量。

阿瑟先生说:“我是学生物的,就生物的本质无所谓说英语还是汉语,最重要的是基因的遗传”。你这么说,第一说明你赞成是不是用英文发表论文不能作为水平标准?第二,我怀疑你不是学生物的,因为学生物的应该知道,不是研究生物本质也可以成为生物学院士的。

的的确确,中国院士选举有不足,甚至有黑幕,我多多少少知道一点,用一个院士的话说,一不留神,从门缝里看到的。有时我也想写个新《围城》,没时间。也有些院士不懂装懂。有一个实例。1996年我申报杰出青年基金题目是“区域经济动力学”,有一个号称大侠的院士问我:“力等于质量乘加速度,区域的加速度是什么?经济的质量是什么?”我说:“我说的动力学英文是dynamics,你说的动力学是kinetics”他说:“dynamics不是动力学,你基本概念不懂”。我气愤地离开会场去买了本《物理学标准词汇》给他看。结果他大声说:“居然来教训我们了,培养出来不得了。”我只有剩下与他吵架的份了。所以有的院士对我“仇深似海”,我是不可能当院士的。那些用“鸿鹄”之心度我这样的“燕雀”之腹的,不懂了吧。这件事情曝露了中国院士的问题,本来是有学问的,当了院士固步自封,建立一个“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体系,引起了我们对他们的又敬又怕,我也成大侠了,此话是张无忌评价周芷若的,结果矛盾爆发,人们在私下诋毁他们(我最看不起那些背着院士骂孙子,见到院士装孙子的——这是一个朋友评价人的)。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把院士作为科学明星供奉着,专业评审把院士作为万金油用着。峣峣者易缺,噭噭者易污,这种院士包打天下使得院士成为众矢之的,也有少数人想借机通过否定院士来谋取某种利益。所以问题被复杂化了。

到此,本来想用点经济学理论分析一下,可是又怕别人说“看就知道是做文科类的,不懂理工科的具体情况。基本不了解科技的发展动向。建议不要乱发言论,冒似很懂科学。”这位先生看来第一是不懂什么叫文科,不懂现代经济学基本上是用数学在写(当然一些成名了的经济学家是反对的,因为他做不动数学了,而是喜欢信口开河地为某些阶层谋利益),其次,似乎、似乎他很懂现代科技发展的动向,才会有“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的雅兴。我有一个朋友,数学家,他就是用数学研究你那个基因遗传的,可见科学是有同一性的。

院士是有水平不高的,但是大多数院士水平是高于美国“一流大学助理教授”水平的。院士是最学术荣誉称号,不是最高学术水平标志,通过否定院士来否定中国科学和中国科学家是没有出息的,也是危害国家的。毕竟这些“达不到美国一流大学助理教授水平”的院士和更等而下之的中国学者,又让神舟上了天,又让世界屋脊通了火车。让那些“高加索人种”的学者也承认中国科学不可忽视。

 



院士话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11-21042.html

上一篇:一个当前物价问题的模拟结果
下一篇:金晶行
收藏 IP: .*|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