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学生混合问题 精选

已有 9237 次阅读 2009-1-13 09:12 |个人分类:为科学而科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学位论文

4 形成技术路线

明确创新点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形成论文的技术路线。技术路线还不是学生问题,而是师生问题。我的做法是,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技术路线,基本上是我提出来让他们按图索骥,博士研究生的技术路线,是共同探讨的,这样才能形成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的专业方向是政策模拟、地理计算和区域科学。研究生当然延着这些个方向展开论文。这三个方向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技术东西——建模,这里的建模不仅包括数学模型,也包括概念模型和算法模型。我们的做法是讨论提出一套基本上完整的模型体系,作为论文完成的技术路线。这种模型体系多数是继承的,正如牛顿说的要看得远,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据说这话是讽刺胡克的,不够君子,不过道理是对的)。如果只有继承就没有创新了,因此需要对模型改进。改进的主要基点是发现原来模型的不足,这方面导师要发挥主要责任,因为导师更有知识和经验,容易发现问题。至于怎样技术实现,学生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关于多国参与气候保护,我提出对HORDHUSRICE引入技术进步项并且参考别的学者的工作提出了模型,但是多个国家放在一起,怎样实现他们的博弈过程,我的学生张就提出用基因算法来完成寻优,发展了一种算法模型,我是在他提出基因算法后,才认真看来基因算法的书,看,是为了确认算法模型的可行性。显然技术路线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无论博士论文还是学士论文,我认为技术路线完成过程,是最主要的创新过程,是学生得到锻炼的主要过程。

科学在进步,科学进步的一个特点是科学在丰富,当导师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学生在形成技术路线是许多情况下需要主动性。吴同学的博士论文是开发一个针对地学的agent模拟平台。前面说过,我提出具有分层结构,在模型的技术实现上,我的思想是一个混杂系统的思想,技术上让agent属于不同的层次,但是可以穿透,并且可以有“组长”,这是一个概念模型,算法模型怎样实现,就是吴的工作了,从这点看学生更辛苦,更需要创新思维。吴发展了agent空间行走的规则模型,提出了agent的繁衍模型,如何生产“组长”,更主要的作为软件平台,她提出具体使用的软件语言,在软件语言方面,她比我懂,如果让我制定这方面的技术路线,肯定砸了。在这方面,我的唯一作用是“刁难”她,对软件系统提出一些功能需求,让她回答所选用的软件如何实现这些功能,而这个过程中,她论文开发的软件平台的非功能需求也由于功能需求分析不断提出“刁难”,她自己解决了。在论文技术路线方面,修改导师的方案应该得到支持。硕士生Y的研究是编制一个多区域的投入产出表,其中区域的物资消耗,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我提出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估计,她与师兄X商量后,提出新的方法,与我讨论。这种主动性的形成,我认为是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部分,研究生一定要把握好。

在形成技术路线方面,最忌讳的是“为创新而创新”。有些学生喜欢用新方法,也有些老师倡导方法创新。我不反对用新方法,特别是自己发明了一种方法。但是套用其他学科流行的方法某一方法,一定要慎重,因为未必适合正在面对的问题,而且关键是要检验它是否能够引导出新的发现。

5 确定论文结构与修改论文

论文结构的确定与论文修改,主要是学生的工作,但是导师是不可减少的。论文结构,一般是引论、理论或者模型、试验/推导/模拟/考察、分析和结论。但是细节上不一样。现在流行的模式,某些导师总要求自己学生先写出所谓论文提纲,把章节结构定下来。我认为这种方法最要不得,因为你东西没有作出来,怎么知道章节内容呢?先定章节,就会导致填空,导致抄袭,是万万使不得的。一个研究生应该在由“引论、理论或者模型、试验/推导/模拟/考察、分析和结论”形成的框架下,根据自己的作出的内容来确定章节结构。通常我会发动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学生论文初稿的论文结构,因为你的论文是要给别人看得,如果你的师兄弟都看不懂你的东西,说明论文结构不清楚。

论文的章节,我最反对写一结“本文的创新”,创新应该让读者或者评审人感受出来,而不是自己吹出来。为了让人感受出来或者让别人更好理解你的论文,我感到论文有一个序很重要,这个序需要让人看到你研究问题的难点和重要性,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时候,学生的序写不好,作为序,老师大致可以代笔。

论文的修改是导师的责任,我的博士导师严钦尚,曾经对一个师兄的论文做过7次修改,那个师兄成为了著名学者。我已经退化了。我的研究生论文,过去经常是5次,现在基本上是3次,因为大家论文规范化了,也因为管理部门已经习惯性提前答辩时间的“死线”,有人称现在学位论文被管理部门 “强奸为习惯性流产”,话丑理正呀!

修改,我认为在清楚学生主要创新没有问题的基础上,修改第一是找茬子,第二是卡结构,第三是拔高。我的修改三遍主要作这些工作,当然不是一一对应,不过有所侧重。找茬子是发现论文的某些细节错误,有时候推导还会有问题,有时候考虑的假设有问题,这就要大修修改了。经常发生的是论文写了些大话,还有没有论证的判断。这些茬子需要找出来,改掉。卡结构是为了使论文的重点突出,特别是让创新章节得到鹤立鸡群。通常结构和缺陷问题,学生自己就要卡紧,可以自己卡紧的,因此是师生共同问题。“拔高”往往学生不能完成。拔高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把他发现的结论与更常见的、更经典的问题或者认识联系起来,学生一般没有这个判断力,需要导师来提升。其次是把研究的问题按逻辑联系与经典问题联系起来,让它成为科学发展长河的一个浪花,而不是马上要沉积的泥沙。

当然,硕士论文的学术语言还需要修改、把关。所以我对硕士论文,可能修改的次数多博士论文一次。



论文写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11-209858.html

上一篇: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问题
下一篇: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学生问题
收藏 IP: .*| 热度|

6 武夷山 张檀琴 王德华 陈国文 柏延臣 胡健波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