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ming 水尝无华,相荡方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博文

IT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已有 5494 次阅读 2008-4-8 20:19 |个人分类:六二楼情结(人和)| 创新, 人才培养

        21世纪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IT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领域。目前,IT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但是,以本科为主,按传统的精英教育、学科本位模式培养的IT人才,由于高校IT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基本相同,培养的目标大同小异,专业发展定位不准,使IT人才培养的特色不突出,操作能力和工程能力弱,难以满足IT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致使整个IT行业在高端缺乏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低端缺乏最基础的IT产业具有创新技能的人才,导致IT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应当从创新型IT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IT教育教学改革。
一、创新人才与IT创新人才培养
        实际上,创新人才是与常规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所谓常规人才是指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人才,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而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与通常所说的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是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而产生的不同分类。但是,无论是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都需要有创造性,都需要成为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应当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备自由独立的个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IT创新人才来说,创新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它们与人才的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IT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对IT人才来说,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他们更需要有广博的本行业以及交叉学科知识来适应越来越快的知识更新速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创新能力。
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高校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就必须首先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的人,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而不是成为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虽然不能说个性自由发展造就了人的创造性,但没有个性的自由发展,创新人才就不可能诞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就是个性自由、独立发展的人。
        从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角度来说,IT行业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博、专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等等。依据这些认识,在对IT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并尽力落实在人才培养实践之中。为此,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在当今网络时代,IT正在向智能计算科学演化,其应用技术也更加深化和拓展。只有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才能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需求多变的发展趋势。同时,坚实、宽厚的专业基础理论也是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基石,而交叉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能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本科培养方案中需注重夯实专业基础理论,核心基础课程是加强数学、物理的学习力度;专业基础课程应覆盖软件、硬件、应用等多个方向,既有理论课程,又有实践、应用课程,且课程分级设置,促使知识递进,不断深化。例如,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其它科学技术不同的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模拟与实现人的思维过程,并使计算机系统成为人的延伸。问题求解、程序设计的能力成为计算机专业人才重要的能力,这反映出计算机学科的研究甚至开发过程中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丰富的实践经验。IT行业相关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从本科阶段到研究生阶段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注重学生自我设计软件/硬件的创新能力训练。为此,应当在本科教学中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创新设计的空间。鼓励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到各个专业实验室的项目中去,在参与项目过程中解决某一个技术问题,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设计与开发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驾驭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经历计算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创新的能力训练。IT是一个知识、技术更新非常快的专业。因此,简单的知识传授,一味地追踪新系统的作法是不可取的。需要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专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具有计算机学科要求的素质,培养他们掌握新知识,开发、利用新系统的欲望和能力,通过相应实践环节的训练,不仅使其得到验证同时可以进一步体会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更要培养探索的兴趣和掌握新技术、新系统、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能力,体验创新的乐趣。
3.培养创新人格。为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应当鼓励自由个性的成长。通过鼓励学生自由选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次,鼓励学术思想的自由,学生完全有权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第三,鼓励学生参加多样化专业竞赛,例如数学建模、机器人比赛等。这些专业化竞赛尽管内容与形式不同,但共同之处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激发创新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与应变等创新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名利中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创新人格。
二、IT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
        IT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只是少数精英才能从事的领域,那时只需要较少数“专家型”人才。但随着IT产业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从事IT产业不再是少数“精英”的特权,IT人才的培养也不应该仅限于走“精英”路线,而更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应用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同时,IT产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工程意识,掌握和使用IT产业最新的技术。但是,IT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多年来并无大的变化,过分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和最新IT技术使用能力的培养。IT技术日新月异,但教材更新缓慢,大批国际流行的IT产业最新发展技术不能及时进入教学,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过时落后,社会及企业接收的毕业生要再接受较长时间的再教育才能胜任工作。
        面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和IT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要高质量地培养大批IT创新型人才,必须创新IT人才培养理念,探索适应科技发展和时代急需的IT创新型人才。
1.规划专业课程体系。IT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的壮大,IT产业内部也出现了诸多学科分支,如:芯片设计、软件设计、数据库、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等。这些变化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IT教育系统的专业设置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导致培养的所谓“通才”不能适应IT产业对IT“专才”的需求。所以,应当及时对现有的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培养出更多的“专才”才是IT教育的发展方向。美国是世界上IT产业最发达的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倡导研究性学习。面对繁杂的社会,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具有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正是使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方法,将教学成果进行整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包括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以及效果的思维创造型。研究性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调动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同时,研究性学习还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人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授已有知识的同时,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与学习环境,要求学生拓宽思路与创意,在保证正确性与满足实践空间要求的前提下,对同一个问题有多种实现方法。新的想法也许就意味着新的开端,珍惜自己的每一个新想法并去实现它。
4.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声音、画面、内容”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校级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压缩教学计划课内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钻研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注意从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型向关注创新的研究型教学转变,合理设计具有研究性的教学内容,布置具有研究性的作业,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关注个性培育。IT业要有进一步的突破,需要“专家型”人才。改革以往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模式化倾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坚持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原则,不能都是统一的模式。应当重视对学生的个人指导,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针对学生特点,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力,关心、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学业,实现因材施教、精耕细作。
 6. 重视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当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IT专业知识后,到IT企业实习半年至一年, 这样学生能把所学的IT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 学到许多在学校、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以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 积累有关的IT工作经验。当学生有了这些工作经验及在实践学习中发现一些问题后, 再回到学校学习时,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并付诸行动。
7.鼓励参与科研。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IT创新型人才,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IT相关的科研工作, 可以使他们尽早地有机会参与IT科研实验的训练, 了解和初步掌握IT科学研究的方法。基于IT知识更新特别快的显著特点,美国大学更是十分重视让IT类本科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参与研究工作,认为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在美国大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是指教学要与教师的研究相结合,而且是指教学要与学生的研究相结合。本科生有机会参与大学的研究、站在新知识的前沿,是美国一流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最明显的竞争优势。
        另外,形式生动的课堂教学、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可以为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在各式各样的IT活动中,使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IT创新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47-20959.html

上一篇:[转贴]我打破教授的铁饭碗 朋友劝我请贴身保镖
下一篇:海洋技术特色专业--海洋探测与信息技术
收藏 IP: .*| 热度|

1 罗汉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