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自然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ohnliu

博文

转贴:常用中成药的真相之九——蜜炼川贝枇杷膏

已有 6288 次阅读 2009-1-4 16:55 |个人分类:中医和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蜜炼川贝枇杷膏

                               ·方舟子·

【标明的成分】

    枇杷叶、川贝母、桔梗、陈皮、水半夏、北沙参、五味子、款冬花、杏仁、
薄荷脑。

【声称的功效】

  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适用于肺燥之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
痒、声音沙哑等症。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

【真相】

    咳嗽是人体清理呼吸道,排除多余的分泌物、微生物、异物的一种生理反应。
咳嗽本身不是病,而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频繁、严重的咳嗽则是某种疾病的
症状,例如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既然咳嗽是人体保护反射,
止咳反而有可能危害健康(特别是肺病患者),一般是不提倡的。如果咳嗽过于
严重而需要治疗,也应该是针对引起咳嗽的病因(例如抗菌、消炎、戒烟),根
除咳嗽的因素,而不是简单地强制止咳。如果咳嗽严重到影响生活,可以考虑使
用止咳药。止咳药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咳嗽中枢、暂时抑制住咳嗽反射而发挥作
用。常用的止咳药包括天然的麻醉品,例如从鸦片中提取的可待因(会成瘾),
和合成的麻醉品,例如感冒药常用的右美沙芬(不会成瘾)。

    中医则把咳嗽看得非常严重,甚至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黄帝内
经》),非治不可,出现了许多用以止咳的中草药、中成药。蜜炼川贝枇杷膏囊
括了中医用以止咳的各种草药。在各种止咳中草药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暗紫贝母、棱砂贝母、甘肃贝母等多种同属植物
的鳞茎,鳞片形状像一个个小贝壳,所以叫做贝母,又因为自古认为以四川产的
贝母最好,所以就都叫川贝母。川贝母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有人认为这是其有效
成分,但是不同种的川贝母所含的生物碱并不相同。中药最早的经典《神农本草
经》把贝母列为中品药,但是所列的功效中并无止咳这一条,而是“主伤寒烦热,
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魏晋陶弘景辑的《名医别录》又
给贝母加入了许多功效,其中才包括“咳嗽”。按中医的说法,咳嗽是因为肺有
热而生痰,而贝母味苦性寒,能泄热;贝母在秋天采取,味辛,色白,五行中秋、
辛、白都属金,肺也属金,而且贝母的形状也像肺,凡此种种,就注定了贝母是
润肺化痰的良药了(《本经疏证》、《本草经疏》、《本草崇原》)。

    川贝母的生物碱可使实验动物的血压下降,并伴有短暂的呼吸抑制,以及血
糖升高[1][2]。临床上有因服用贝母出现心率缓慢、心音弱等心肌中毒现象和心
源性脑缺氧综合征[3],大剂量服用贝母能引起全身出血、血压下降、急性肾功
能衰竭[4]。

    蜜炼川贝枇杷膏中的另一个成分款冬花也是著名的止咳中药,它被用来止咳
的历史甚至比贝母还要长,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把“咳逆上气”列为款冬花的
主治了。款冬花是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款”的意思是至,这种植物在冬天开
花,故名。款冬生长在水中,它的花能在冬天破冻而出,中医认为这说明它“本
为至阳之物”,所以能“以坚冰为膏壤,吸霜雪以自濡”(《本经疏证》),性
温纯阳,和贝母的性寒不同。但是为何性温纯阳也能像性寒一样润肺止咳呢?就
因为它是生长在水中的,这叫“从阴生阳”,“禀水中之生阳”,所以就能润而
不燥,可以用来治“温热之邪郁于肺经而不得疏泄者”了(《本草崇原》、《本
草正义》)。只要认定了它能润肺化痰止咳,不管性温性寒,怎么都说得通的。

    款冬在西方也是传统草药。并无确凿的证据表明款冬花有任何疗效。德国管
理草药的机构曾经批准用款冬治疗咽喉痛,但在发现款冬有肝毒性后即禁止使用
[5]。款冬花中含有具有肝脏毒性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包括千里光碱和克氏千
里光宁碱[6],动物实验表明款冬花能致癌,可使大鼠肝脏长出肉瘤[7]。临床报
道,有婴儿因为服用用款冬做的草药茶而导致严重的肝病[8],也有孕妇因服用
款冬茶而导致新生儿患有肝病[9]。

    常用的止咳中成药还有川贝枇杷糖浆、川贝枇杷颗粒,成分比蜜炼川贝枇杷
膏简单,只有枇杷叶、川贝母、桔梗、薄荷脑四种,蜜炼川贝枇杷膏中都有。根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8年3月14日发布的通知,川贝枇杷糖浆、川贝
枇杷颗粒含有国际奥委会禁用的兴奋剂成分普拉雄酮,应当在其标签或者说明书
上用中文注明“运动员慎用”字样。

【文献】

[1]Kaneko K et al, Chem. Pharm. Bull. 1985, 33(6):2614
[2]Kaneko K et al, Tetrahedron Lett. 1986, 27(21):238
[3]陈慎行等,新疆中医药,1994,12(2):18
[4]周蓉等,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15(11):42
[5]Wawrosch C et al, Acta Hort(ISHS). 2000, 530:469-472
[6]Roeder E, Pharmazie. 2000, 55(10):711-726
[7]Hirono I et al, Gann. 1976, 67(1):125-129
[8]Sperl W et al, Eur J Pediatr. 1995, 154:112-116
[9]Roulet M et al, J Pediatrics. 1988, 112:433-436

(XYS2009010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7-208494.html

上一篇:转贴:常用中成药的真相之八——乌鸡白凤丸
下一篇:ZT: 加入美国国籍的效忠誓词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