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清教授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qyang 看博客、写博客,快乐每一天! 上海交大杨汝清

博文

赵本山忽悠了我一把 精选

已有 10622 次阅读 2009-1-2 13:20 |个人分类:岁月掠影|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赵本山, 带队干部

                                                                     
        

                                              30年前当“带队干部”

 

                   图/Google     /青水洋

    

     元旦前北方的大雪,使我想起了30多年前在辽宁当“带队干部”时的情景,同时也想起了从铁岭起家的笑星赵本山的一次忽悠。

      1973年辽宁省委决定从城市选派带队干部加强下乡知青的管理工作,实行定期轮换,这是辽宁的又一创举。

      1977年我被轮上当“带队干部”(中级以上的科技人员都算干部)。带的是本单位的下乡知青,地点是沈阳属下的铁岭地区康平县两家子公社。当时这是一个贫困地区,除本地人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

      不过1982年,它因一位辽宁日报农村部记者到这公社写了一篇300字的报道《夜无电话声 早无堵门人》而名扬全国。这名记者就是后来的“人民日报”总编辑、全国人大常委范敬宜。这篇新闻报道因其高度新闻洞察力,把一夜平静无事的公社写出了一个有新闻价值的报道而一直收在我国的新闻教科书里,这是后话。

      出发前,我向知青家长们作了两个保证:1、带队的一年内,青年点不发生打架殴斗事件;2、一年内青年点不发生比较严重的男女关系问题。我知道,这两件事是家长最关心的事,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事。

      但下去一看,严重的问题多得很,其中之一就是青年点太小、太破旧,几十人挤在一排不大的茅草屋内,既不安全又不抗寒。大家知道,东北冬天的大雪比去年南方50年不遇的大雪不知要厉害多少,那可不是闹了玩的!生产队早就答应给地皮盖新房,但这里除了泥土外,像木料、水泥、砖瓦等几乎所有建筑材料都要外面“进口”。尽管难度和工程量都很大,但我还是作了第三个保证:入冬前一定把青年点新房盖好。

      具体的困难也就不说了。好得单位刚转业来的知青办主任很负责任,加上生产队也比较支持,到10月中旬一排10多间的砖瓦房竟然盖成了,大家兴高采烈搬进了新房。但是由于新房烧炕的“柴火”需要量大增,入冬不久柴火库存急剧下降。为了保证伙食用柴,大家决定减少烧炕时间,宁可挨冻。

       11月份一场大雪,农村的气温降到零下18度,这对北方来说是平常的事,但对青年点来说就不好过了。睡觉前烧一会炕显然不够,早晨起来房间里毛巾、牙膏和杯子脸盆里的水都成冰块,厨房里也没好多少,油(盐)酱醋和缸里的水都变成了固体。

      我一看这样下去有问题,于是给单位打电话说:要出人命了,房间里只有固体,没有了液体!赶快想法拉一车煤来。在家长们一起呼吁下,单位真不错,几天后拉了一卡车煤来,使青年点平安度过了冬天。

       按规定带队干部一、二个月可以回家一次,为了入冬前盖好新房,我几个月没有回家,我2岁的儿子从床上摔下扭坏了胳膊,我爱人也没叫我回去。为此公社知青办使劲表扬,我说那是没有办法,谁不想回家。

      一年带队生活结束了,我们青年点不但盖了新房,而且没有发生一次打架事件,也没有发生比较严重的男女关系问题。有一对内部知情谈恋爱,我说你们回沈阳大大方谈,在这里给我留点面子,不要影响我完成“三大保证”。

      带队工作结束时,我被评为铁岭地区模范带队干部和沈阳市模范带队干部,终于平安完成了任务。

   一年的带队生活使我对这白云黑土产生了深厚感情,使我这个纯南方人认识了北方农村,认识了什么是冬天,什么是大雪,特别通过与社员一起盘炕喝酒、田头唠嗑,知道了什么是“赵本山和潘长江”(当然那时他俩还默默无闻)——铁岭地区人民风趣幽默的语言、忽悠调侃的风格和豁达乐观的性格,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赵本山或潘长江。

80年代初我在沈阳看了赵本山的《摔三弦》和《一加一等於几》等几个节目后,我很喜欢,说这小子肯定能忽悠到北京去。果然,大概是1987年,沈阳出了个大广告,说赵本山马上要调往北京,在铁西的一个工人俱乐部作告别演出。平时赵本山的票价一般是3元,这次团体票还要10元。我在铁岭带了一年队,对赵本山小品特别有感情,所以我和我爱人赶忙买了2张票去“欢送”。

那天晚上演出地点是俱乐部新建成的室内篮球场,条件不错。演员在篮球场上演,我们是居高临下往下看,总的来说与演员距离比较近,有时还能去握握手。报幕员是现在有点名气的“句号”,他那时比较瘦小,报幕时经常搞点小动作引起观众笑声。他在与赵本山合演的小品《演员的烦恼》中显示了他的喜剧才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赵本山和李静合演的是小品还是二人转《墙里墙外》记不大清了,只记得一个动作,赵本山跨出一大步差点儿摔跤。

其它还有巩汉林等人的相声和潘长江等人的二人转,那时范伟显得很小,在二人转节目中只能演小孩子角色。

等了一年赵本山也没调到北京,1990年他才第一次去北京参加春晚,至今赵本山还在铁岭,我真的给这铁岭“老乡“忽悠了一把。

后来听说范伟倒是有一个北京单位要他去,但他妈说,找一个好单位不如找一个好搭档,他妈认定跟赵本山搭档不错,果然,现在他们在东北搞大了。

尽管赵本山忽悠了我一把,但不管怎么说,他代表的铁岭人民乃至东北人民乐观幽默的性格深深印在了我心中,我仍然喜欢他。

下篇: 我忽悠了“赵本山”一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73-208182.html

上一篇:鸿沟与学外语
下一篇:我忽悠了“赵本山”一把
收藏 IP: .*| 热度|

13 赵凤光 李侠 武夷山 蒋新正 廖永岩 刘玉平 赵立平 马昌凤 刘进平 陈绥阳 邵宇飞 俞立平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1 0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