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科研奖励“领衔、加塞、搭车子”(2)

已有 4883 次阅读 2007-5-4 09:5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农业科研领域滋长一种很不好的风气,科技奖励掺杂着大量的‘领导因子’。”某省一位知名专家著文称:“现在科研成果奖励超过95%的情况是大领导领衔,小领导加塞儿,真正干活儿的人奠后,还有若干搭车沾光的人。因为有领导‘挂帅’,就很容易获奖。”他统计分析了20032005年该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占61.6%:20042005年该省获国家、省级突出贡献奖和政府特殊津贴的科研人员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占70.6%,有的研究院所甚至高达80%以上。科研成果获奖本应是科研人员潜心钻研、引以为荣的事,经过这种不伦不类的潜规则,如同“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严重挫伤研究人员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许多科研项目立项以及经费分配,权威垄断资源现象突出,权威服从权力现象也很严重。”一位担任国家农业科学重大奖项评审的院士指出:有些科研老板,依靠行政管理职务,凭借手中权力,里钩外连,层层发包,成为10几项、20几项科研项目主持人,当然,最后把奖励集中在自己名下,当仁不让地领衔“一把手”或“二把手”,但几乎没有一项成果是在科研一线亲自动手干出来的。

据有关规定,自然科学奖授奖人数不超过5人,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人数不超过6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授奖人数不超过15人,二等奖不超过10人。这就出现了“争名次、排座位”的问题。如,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玉米杂交种,是育种人退休后十多年在困难条件下育成的,又经过若干年推广后才脱颖而出,实际参加人员充其量也就是两三位吧。但获奖人员却要凑足十几位与研究毫无关系的人,有政府官员,有管理人员,有科技权威等等因为要感谢领导、联络上级、平衡关系吗。沾上国家大奖的光,对名誉、提级、升官都有好处。只要注意一眼下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申报职称或科研项目的材料,会看到每一位都获得过两三项或十几项成果奖励,其中不乏是靠加塞、搭车或抬轿子获得的。

根据现行成果奖励政策规定,每项成果只奖励排序前几名,缺少鼓励多学科综合、多部门协作的有效措施和激励政策。这就出现了日益严重地分拆科研项目、课题化整为零、分散报奖的现象,其结果造成单项成果奖励多,技术不配套,奖励成果很难在生产中转化应用。

我国的科技奖励体系主要依附于行政体制,科研成果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科研人员获得的“回报”与成果的推广应用无关,通常是由获奖单位根据获奖等级给予研究人员评定职称、发放奖金等。由于科研人员往往不关心科技成果的开发利用,研究成果获得奖励之后就被束之高阁。这就助长某些人员沽名钓誉,但并不承担科学成果真实性及其应用后果的责任。

农业科研成果“评奖运动”的行为扭曲已经从个体行为发展成为群体行为,并且有制度化、合理化的趋势。有些单位或头面人物公开地、明目张胆地欺骗政府、欺骗舆论和社会,而权力机构对此种扭曲行为不仅熟视无睹,任其泛滥,甚至包庇纵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3-1844.html

上一篇:科研评奖是一柄双刃剑(3)
下一篇:剖析农业科研的“评奖运动”(1)
收藏 IP: .*| 热度|

1 刘闻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