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科研评奖是一柄双刃剑(3)

已有 4356 次阅读 2007-5-4 09:5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奖励不是科技进步的拐杖。”一位资深院士说:“科技贡献应该由市场回报和奖励。现在搞了很多人为等级、人为奖励,使得一些科研人员模糊了科学的本质,以为只要获得奖励就成了科学家,获得某个等级的奖项就做出了大贡献。”但存在的事实是,一个项目获了国家大奖,能帮助一批人晋级升职,一个品种获了奖,能使一堆人享誉终身,其中一些人或根本就没有参与科研工作,也谈不上什么研究水平,但跟在大人物后面做小事,或扎在人堆里滥竽充数,搭车坐轿,常有收获。特别是有可能被评为国家级大奖的时候,谁居第一、排列第几是争名的焦点。

任何一项制度设计的初衷都是要激发人的活力,农业科研奖励制度从头至尾的程序设计,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竞争或者说不当竞争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它的功能被强化为一种“程序”,扩大并渗透入农业科研管理的评估、考核、评比、升级、提职诸多环节。科研人员所以对成果奖励投入极大的激情,是它所带来的“体面”和“尊严”,实质上是所谓的资本价值,即职称、官位和福利。在这种情况下,科研人员求实和为公的科学精神被“物化”了,科学繁荣、学术公正被大大地扭曲。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是保持社会活力与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的巨大功力,它已经被人们默认是对任何行业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科研成果奖励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但过度竞争将导致不择手段成为使利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为了能在“僧多粥少”有限的资源中分得一杯羹,和谐与合作的气氛破灭了,同行保密,相互离心,乃至彼此拆台。

最典型的案例是玉米自交系黄早四的报奖和获奖过程。这个自交系是20世纪70年代由两家科研单位选育的,为后来育种人员组配玉米杂交种起了很大作用。80年代以后,用黄早四为亲本材料组配的玉米杂交种有40多个,其中很多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或省部级奖励,黄早四自交系也被置于北京“中华世纪坛”显示荣誉。但黄早四自交系报奖却遇到了麻烦。因为时间长,人员多,谁是主创人,后序怎么排,你告状,他申诉,投票表决,领导协调,如此一拖再拖。20年过去了,直到有的人过世了,有的人退休了。还是两单位负责人出面协商一个折衷方案:报集体奖。2000年黄早四自交系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人员包括两单位玉米研究室的全体16位科研人员,不管是参加选育还是根本不沾边的人,都以“主要完成人员”身份荣膺国家大奖证书并平分10万元资金。

农业科研领域“评奖运动”与社会虚夸浮躁之风同源。很多科研单位争功近利,逐级加码,定指标、摊任务、造声势,同时借助媒体宣传炒作。把刚想做的说是做了,把刚开始做的说是完成了,把刚看到的苗头说是成果到手了,把刚做完的说是完美无缺了。这种脱离实际的主观臆造心态,制造出虚夸浮浅的表面成绩。这种成绩往往是“竭泽而渔”,“昙花一现”。农业科研“评奖运动”导致评选标准越来越低,数量多但质量良莠不齐,这就表现在农业科研获奖成果不少,但转化率很低:科研论著不少,但引用率很差;科技创新不少,但高水平原始创新绝无仅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3-1842.html

上一篇:逐步取消科研成果奖励制度④
下一篇:科研奖励“领衔、加塞、搭车子”(2)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