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ka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ackykat

博文

科学的自由假说与理论创造

已有 3184 次阅读 2008-3-13 10:2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科学起源于结绳时代的虞唐时期,在法国的近代史上,笛卡尔是近代科学的鼻祖,根据时东陆的解释,科学的组成包括科学语言、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规范、科学系统、科学知识、科学道德、科学精神。他是个作家,但他发现了数学上的理论,而在他身后的近200多年的启蒙和科学教育时代,许多科学家引导科学走向光明,现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经典人物的历史推动作用。物理上的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明了化学上的电离平衡,而原子科学家波尔因为研究的深入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现代科学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爱因斯坦本身有音乐天赋和美术禀质,他同同时代的许多科学家一起,承担着科学理论的综合和前途探讨问题。

高斯根据数学的假设,创造性发展了函数理论,他的作用虽然在同时代的化学家面前有些出绌,但他的家族仍然有他文学天赋的荣耀。科学是发挥数学天赋和理论创造的学科,许多物理学权威都赞同年轻的爱因斯坦的工作,因为他告诉人怎样发挥脑的思维和哲学,至今在美国2004年的《大西洋月报》(Atlantic Monthly)上,他被评点为和马克思、弗罗伊德并列的三大先驱呢。他对物理的先进贡献在于疏通了近代力学在光的传播、微观的变迁、基础理论的三方面突破,直接指导了从经典力学到波动论科学家比如薛定谔的终生工作,经典力学到了爱因斯坦手里已经没有了缺憾。

爱因斯坦是整个美国发明时代的开始,许多著名科学学会都热火朝天地邀请爱因斯坦出席报告会和宴会,所有荣誉的背后说明爱因斯坦的贡献力是全球的,他指导和帮助过的科学家包括英国、法国、美国,还有比利时的发明家。其实,比如60年代的金属元素铷/铯和红宝石激光的研究。关键是他挽救了整个科学从经典学派中脱离,更加清楚的说,是他继笛卡尔之后,取得比前人更高的成就。他指导了西方文明的繁衍,有人写信把他的作用比喻成达尔文对整个生物学界的作用,他曾经多次给英国皇家学会写信,他的作用不仅是物理学界和空间学界,在他漫长的30年写信生涯里,和他著有成效的工作,都得到数不清的皇家学会的奖励,可见当时的西方是多么奉行他的科学能力和传统的。

西方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才干的不在少数,美国副总统戈尔就协作过总统克林顿的工作,他写作的环境专著被相当州的议员视为孩童教育的必修读物。富兰克林也是物理的爱好者,他使用发明的手段为自己的爱女制作电力光导的音乐,至今他的美国费城纪念馆里仍有包括水利工具的发明。美国人喜欢自由想象,大量的宇宙飞船和空间飞行器标志着成熟国家的探险精神。而美国海军1940年代的一次航行摄影导致走滑断层的发现。美国的水利学家告诫政府,保护海獭兽(beaver),导致自然与环境改造的科学性有利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加州科学家选择发明创造的机会也远胜于其他州比如小州阿肯色州,大量的科学家选择经济和生态都比较好的州定居,这可能说明当科技发展到先进阶段,人物的推动作用比较具有现实的影响力,如美国的哈勃望远镜从设计到实际远洋军事观测用途有25年的时间,而美国科学家在1998年的《美国科学家》刊物上发明的电子壳层结构,至少影响到医学和天文学。科学家的文明之举,也有直接利用阳光光能和海水的作用,生产钾肥的。分子理论的意义应用于医学和农业也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地质学家的社会作用也有显示,如加拿大的著名科学家Fyfe教授指导学生臧维生等进行研究,直接将工业排放的废气通过循环进行二次加工,形成废气回收的良好范例,若用于工业研究,直接可生产化工的备料。著名的基因图谱和生物芯片技术将直接丰富美国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主导力量。许多科学家都相信生物文明是人类进入新世纪的主要目标。

科学的研究就在于自由假说和理论创造,把一次次别人类似于钢笔的细节,引入到沙漠中灌溉系统的发明,海湾石油的作用,是通过美国著名学者的开发决策形成,可更多的发明说明,在新的需要纳米和服务器的年代,科学家的作用,是通过原理的思维,改正不符合实际的理论要素,发展到生产力的说明,只有理论的兼容,更好的转变理论和和谐使用理论,用自由假说和理论创造的大厦,会建造起新的纳米城市,使用纳米工具,使用纳米动力,建立纳米服务器。

科学是面对自然和事实的,我们相信一切都会转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233-17989.html

上一篇:科学的二元体系和标准体制
下一篇:科学的社会服务和理想产品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