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亮的New Worl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llipe 平民教授,草根阶层。空有博士文凭,并无真才实学。

博文

创新随想

已有 4328 次阅读 2008-2-24 09:05 |个人分类:默认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李传亮
 
应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会的邀请,我于2006年5月14日晚在第11期博士论坛上作了题为“创新随想”的学术报告,在这次报告中,我向大家详细阐述了我对科技创新的5个观点。
 
第一,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所有创新都源自于实践,实践过程不仅给创新者以灵感,而且整个创新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创新成果的有效性最终还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脱离实践的玄想是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的创新的。所以,要想创新,就必须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实践中去,用心感受实践中所发生的一切。
 
第二,异常是创新的诱因
 
如果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都能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如果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如果我们工作的结果可以预期而没有差错,这时候我们是不需要创新的,创新也是没有意义的。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周围发生的许多现象常常无法用过去的理论进行解释,即科学经常出现盲区或被证伪,这就是实践中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是创新的绝好机会。可是,在异常现象面前,常常有些人走向了歧途,认为是神灵和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而有些人却被异常现象所吸引,探索异常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发现了隐藏在异常现象背后的新理论。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坚信,任何现象都是受一定的理论所支配的,世界上没有神灵,更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即使目前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那也不是什么神灵或超自然的力量在作祟,而是人们尚未找到支配异常现象的科学理论而已,这也正是科研工作继续存在的原因之一。
 
第三,好奇是创新的动力
 
人们难以想象,一个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无动于衷的人,会有什么创新。创新需要长期的艰苦思索,需要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实践中的异常现象有时也不太明显,稍有疏忽就会擦身而过。即使是明显的异常,如果对此毫无兴趣,出现了也会觉得无所谓而视之任之。因此,创新需要创新者有极强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极其敏感,才能抓住一切创新的机会,而不是错过放过。
 
第四,逻辑是创新的手段
 
科学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逻辑体系,创新实际上就是建立新的概念和寻找新的逻辑关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符合逻辑的,但自然和社会又都是极其复杂的,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时不是特别的清晰。因此,创新需要创新者有极强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从错综复杂的现象当中理出科学的思路,才能够对实践过程进行升华,找出科学的逻辑。很难想象,一个逻辑混乱的人会对科学有什么贡献。
 
第五,变通是创新的捷径
 
创新的途径很多,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也有以自然现象为导向的创新,还有一条创新的捷径,那就是变通。在繁杂凌乱的世界里,人们应该学会变通。对于一个需要付出沉重代价才能够企及的目标,人们应该想到可能会有简单的道路可以通达,这样的创新才是最有价值的创新。不够灵活或过于死板的人,一生往往都不会有任何创新。
 
我在报告中还特别强调,创新需要积累,创新需要方法,创新需要勇气。在创新的道路上急于求成的做法是不妥当的,需要把某一方面的已有知识全部掌握、即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才可能有所创新。创新也不是无章可循的,而是有一定规律的,有很多前人的做法都可以效仿,甚至通过自己的创新实践,还可以提出新的属于自己的创新方法。创新需要勇气,猥猥琐琐是不可能有所创新的,前怕古人后怕来者,就什么创新也不会做出了。
 
我把原始创新概括为新思想、新概念、新公式、新定理的提出和建立,把应用创新概括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每一种创新,都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最后,我对想从事创新工作的人说,科学只亲近那些热爱她的人,科学家只生长在适宜生长的“土壤”里,科学的世界很精彩,不要站在门外发呆,科学正在改变世界,你不来别人也会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404-16234.html

上一篇:石油科学中的奇谈怪论
下一篇:北京、上海,哪个好?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