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宇宙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学雷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从事宇宙学研究

博文

怎样应对密集人群值得研究 精选

已有 6210 次阅读 2008-2-6 04:03 |个人分类:科教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看了网上传播的广州火车站照片和有关的报道,感到很恐怖。李红霞等几位旅客不幸在拥挤的回家路上失去了生命。然而万幸的是,还没有发生象近几年内在麦加朝圣时发生的那样的大型踩踏伤亡事故。车站的工作人员和军警人员费心了。然而,怎样应对这种大量的密集人群,仍应是有关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事情。我国是个人口密度很高、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出现大量人群的情况很多,象春运就是年年都有的现象,今年只是由于大面积雪灾导致情况更严重而已。按说,应对这种大人群的经验应该比较丰富。但是,根据我看到的情况,我觉得迄今为止,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似乎并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每次只是临时抽调武警和军人等维持秩序,却没有很明确的控制人群的方法和手段。我觉得,加强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和科研是有必要的。虽然我并非这方面的专家,但身为公民,还是觉得有必要贡献自己的一点拙见,以供参考。

(1) 应该设置多个入口和隔离栏杆,使进入的人群较早形成队列。形成队列的优点是明显的。如果没有明显的队列,每个人都会寻找各种机会向前,但判断又不会完全一致,并且总想超过别人,这样就会互相阻隔冲撞,而且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后面的人会用力向前挤,即使前面有人跌倒后面的人也不知道。而一旦形成队列后人就不会四处寻找更好的机会,而会逐渐向前,这样避免了互相阻挡,更重要的是使后面的人不会着急向前挤。我觉得这一点在国外做的比较好,在人多的地方都会看到很多隔离栏把人群分散掉,我国使用临时隔离栏似乎比较少一点。

(2)需要主动控制人群的密度和队列长度。队列如果过长,同样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后面的人不知道前面的情况,而且这种未知性本身就使等待的人焦急,诱使他们向前挤。因此,应该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关口,距离的大小以后面的人能看到前面的人为宜。在关口处的执勤人员每隔一段时间放进一些人(也可以通过对讲机接收上级指令),每次放的人不宜太多,但放人的时间间隔也不要太长,这样后面的人能感到队伍不断移动,就不会焦急,而同时队列的密度也得到控制。

采取这些措施是否有用呢?这里的关键是通行效率。如果通行效率不提高,那么这些措施不会具有可行性,因为如果通过的人不够多,那么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最终人群会溢出隔离栏和关口外,那么这些措施就失灵了。但是,根据交通理论,主动人群密度控制应该可以提高通行效率。下面的图是所谓经典交通流的基本图(取自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Fundamental_Diagram.PNG


尽管这个图是根据公路上的汽车数据画出来的,但实际上行人的交通流也具有类似的特性。它的特点是,当行驶的车或人密度在一定阈值以下的时候,其速度基本不受影响。但是,当车或人的密度超过阈值,速度就会下降,形成交通堵塞。如果我们看交通流和行驶者密度的关系(最下面一张图),就会发现随着密度的提高,一开始流量提高,但密度超过阈值后,不仅每个行驶者的速度下降,而且总的通过流量也会下降,最终会堵死(流量趋于零)。

因此,如果能把人流的密度控制在一定值以下,那么不仅人群会更舒适和安全,而且流量反而能提高。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

当然,实际的情况更为复杂,因为就广州火车站的情况而言,这些人进站后上的车还不一样,还有有的火车晚点。这种情况将导致一部分人滞留在站内。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按照上述方法还未必足以控制人群流量。但不管怎么说,象这种大人群流的情况今后在我国还会经常发生,特别是奥运期间尤其如此。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研究,做好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61-15435.html

上一篇:和吴健雄先生的几次相遇
下一篇:漫谈苹果(一)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憾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