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sz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诗忠 多年与书打交道,耕耘、浏览,感悟、思考……

博文

科学地认识人的情绪(人之思考13)

已有 5868 次阅读 2007-12-11 15:27 |个人分类:关于人的思考

       首先申明,笔者以“科学地认识人的情绪”为题写博文,并不是说大家都没有科学地认识情绪,而是因为情绪在一般科学家的心目中地位太低微。所以,尽管自己也是门外汉,还是觉得有必要写几篇相关的文章纠正。

        谁都晓得,情绪是非理性的,而非理性的东西是靠不住的,某人一旦情绪化,他或她言行举止就会打折扣。此话颇有道理。所以久而久之,不要说成年人,就是毛头小伙子、乳汁未干的娃娃,也逐渐发觉激动不好,必须对情绪抱有一份警觉。再放眼四周,正式的社交、谈判场合,以及学习、科研和买卖做生意的时候,理性至上没商量的余地,即使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大多对情绪持畏首畏尾的态度,唯恐失态、唯恐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情绪落得如此境遇,是人类诞生时始料未及的。虽然情绪早在高级动物中已经存在,它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曾为拥有者立下汗马功劳;虽然在此基础上它又有新的发展,而且让人类受益非浅……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以理性自居的人类,常常将情绪压抑得无地自容。“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感情野马胡乱奔跑,妨碍正常的工作!”……然而,情绪不是你想控制就容易控制的,它来无踪去无形,没有非凡的功力,很难随心所欲。怪不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另一种声音在人们的耳边悄然响起:“喜怒悲哀人之常情,并不是你想怎么就怎么的……还是静下心来仔细倾听自己的脉搏、心跳吧……注意与自己的情绪进行沟通……要善于表达自己的体验!”

       两种声音来自两类人群,代表了两种态度。前一种声音代表理性,科学界、理论界和哲学界对此坚定不移,认为放纵情绪会误大事;许多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在经历了情绪化行为给己带来挫折、教训和不幸之后,也越来越相信理性的伟大、情绪的不可靠。后一种声音比较微弱,但也来自科学领域,也有自己的世袭阵地——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尽管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屡遭创伤,可情绪毕竟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毫无道理地谴责情绪违背理性,再说它也有给己带来恩惠、带来甜蜜的时候,所以崇尚理性的科学家、哲学家,偶尔路途坎坷、心力交瘁或春风得意时也会露出情绪的尾巴。     

       情绪作为人自身的心理现象,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之态度有那么大的差异?而且都振振有词,以事实为依据,用证据讲话!笔者以为,恐怕这与人们对情绪的认识不到位、产生误解有关。而且不容忽视的是,跟其他现象或事物不同,情绪不是来自外界——你若对之没有兴趣、较生疏,可以束之高阁、抛至脑后。情绪与生俱有、与你形影不离,你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合理调节,它自然会给你添麻烦——不仅破坏你的“好梦”,弄得你彻夜不眠、精神疲惫,而且还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疾病缠身。所以认识不准确而给自己带来种种麻烦,责任不能算在情绪身上——就像气候变坏、环境污染不能归咎于地球一样——得好好反思当事人自己。尤其需要弄明白的是,情绪给人带来麻烦和不良后果根本就不是它的本质属性,也不代表情绪的全部。如果你以偏概全,不用科学态度对待情绪,情绪岂不冤枉!

       大量事实表明,人们对情绪的评价产生极大的分歧,归根结底在于忘了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之、对待之。情绪发生在张三李四等具体人的身上似乎捉摸不定,但这种高级生命普遍存在的复杂心理现象,也像任何自然现象一样,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因而从科学的角度说,也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一味地想要控制它,却连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同理性对立却偏偏又与之形影不离一无所知,怎么控制、怎么调节?当然,提倡大家科学地认识情绪,并不要求像专业研究人员那样非得对情绪的表现、组成、本质和活动规律搞得一清二楚——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但起码应当实事求是一些,不至于糊里糊涂,在情绪处理上吃了苦头还蒙在鼓里。

       那么,有什么好法子做到这一步呢?笔者以为,用进化论观点考察情绪不失是一种捷径。进化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发展,面临适应上的许多问题,逃避敌害、采集狩猎、遮风蔽雨,求偶生殖、照料后代、个体交流等等。对人类来说,采取这些适应性行为需要给予合理的解释,思想、观念便随之产生。思想、观念由各种与适应问题相对应的独特心理机制所组成,这些思想机制显然具有未雨绸缪的作用,有利于应对特定的适应性挑战。类似地,包括动物在内的人类在适应过程中产生形形色色的情绪也是必然的,因为它可以先知先觉地提示自己,防患于未然。

       情绪时刻影响着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尽管它不知不觉,但这种影响方式不管一个人独处时还是在社交的场合,概不例外。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Buck(1999)、Cosmides & Tooby(1990、2000)以及Ketelaar & Au(2003)通过建立情绪的广义理论模型和通过对具体情绪的经验调研,提出了情绪和人际决定的进化观理论。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一个是情绪的意愿策略说(Emotions as Commitment Devices);一个是情绪的上位协调说(Emotions are Superordinate Coordination Theory)。

       根据情绪的意愿策略说,人类祖先起初跟动物一样,是专为自己打算和自私的,一举一动只图眼前利益,极少考虑未来,而情绪的运作机制则是为了保持个人的意愿,从策略上制止对貌似有理且颇有诱惑力的即时利益或奖赏的冲动。对此,Frank(1988)概括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假若心理奖赏机制是被迫强调即时的利益,那么制止用手段获取貌似有理之即时利益的最大亮点是,同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恰好使劲在往相反方向拉……由于该情绪(指心理感受——笔者注)与该时刻的选择发生在同一时刻……故而能抵消这种即时物质利益奖赏的智谋性诱惑。

       为了便于理解情绪的作用,让我们以爱和内疚情绪来说明。当一个人正在罗曼蒂克向恋人求爱而感受热恋快乐的体验时,即时获得的积极情绪会产生一股力量,它会发自内心地抵制对其他有魅力的性感异性的情感。同样,内疚也具这样的即时功能,那就是,一个人如果产生内疚情绪,差不多同时会产生折磨或惩罚自私自利对待同伴的企图或念头,从而使自己在与人合作交往时做到信守诺言,坚持诚信。所以一个人如果认识到情绪的潜在价值,关注情绪的呼唤,将有助于我们采取明智的策略,即不求一时的得失而获取长远的收益。须指出,这样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不要说好奇、满意、兴趣、喜欢等积极情绪不言而喻,就是那些名声很不好的消极情绪,如抑郁(是自杀的元凶),在进化心理学家眼中,现代社会条件下也并非一无是处。还有焦虑,可以分正常的和病理的,即便是病理的焦虑,也要看到它曾为防卫敌害劳苦功高,否则它怎么可能存留下来呢。

       再有,根据情绪的上位协调说,人的情绪状态表面上是非理性的,但究其实质却潜伏着一种上位的认知顺序。如果说,进化创造了众多的“微程序”,偶尔行使一些有时候看来不好理解的冲突举措,那么当生命有机体面临具体适应问题时,其“脑中枢”却奇迹般地会提供一些手段可予选择,从而使所需的那些程序子集被激活,发挥重要的效应。另外,这些机制的运作也许是混沌的和自我矛盾的,从进化的角度考虑,难道仅仅是为了逃跑或求爱,狞猎或遮蔽,睡眠或进食?显然不是,因为情绪要消耗诸多能量,不符合适者存留的原则。为此,Cosmides & Tooby提出,情绪的作用异乎寻常,它不仅通过知觉、注意、目标追逐和能量效率的协调整合系统,精确地服务于一系列看不见摸不着的管理,而且也通过激活相关的推断、重新校正决定的权重以及调整行为,使每个人的协调效能达到堪称上佳的水平。让我们以恐惧为例说明。你想象一下,夜间独自一人行走在城郊人烟稀少的灌林地带,听到树叶沙沙作响,你顿时会精神紧张起来、汗毛竖起、能量唤起,随时准备采取行动。你立刻会意识到这些声响可能是动物或坏人潜近所致,于是警觉之阀值随之骤然降低。你不再觉得恐惧是一种折磨、一种痛苦,因为它及时地提醒你,并且让原来脑海中思虑的事情或情意绵绵散失,这时你只想哪里是躲避的好地方——拔脚就跑、与之搏斗,或者一动不动——具体视当时的情境而定。

        总而言之,情绪是每个人不可小视更不宜无视的心理活动。每当我们面临引诱和即时利益的时候,或者在处理有些借助理智思维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的时候……不妨多留意一下自己的情绪状态:愤怒、抑郁、恐惧、激动、兴奋、高兴……?此时,对你来说,情绪是一种警示、一种信号、一种策略、一种协调……你务必倾听它、关注它,力求心理平衡、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让情绪像理智那样为你效劳,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它、压制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3-12442.html

上一篇:人之思考(9):艺术也是生产力
下一篇:也谈科学家是怎样一种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