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 项目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
主要从事射电天体物理以及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相关领域的研究。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
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这里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这架天文望远镜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实现苍穹觅源、寻找地外生命的宏伟志愿又添新的利器。
而在这个举世瞩目的“天眼”的背后,深深地镌刻着一个人的名字:南仁东。可以说,没有南仁东,就没有FAST。
从1994年到2005年的十多年间,南仁东只做了一件事:跋山涉水,用双脚走遍贵州山区上百个窝凼,只为寻找一个又圆又大的“坑”。一次次失望,一次次重新出发,一次次反复对比,最终,克度镇绿水村成为了建设射电望远镜的最佳选址。
初期勘探结束后,大多数人都回归原位,只有南仁东依旧在不停四处奔波,逢人便“推销”这个项目。为了寻求技术上的合作,在他拟定的项目立项申请书的最后,甚至出现了20多个合作单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11月,FAST申请立项;2007年,国家批复FAST立项;2011年3月,村民搬迁完毕,FAST工程正式动工建设。
在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核心技术遭遇封锁的重重困境下,在从提出想法到项目落成的22年时间里,南仁东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最终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
随着支撑框架建设、反射面面板拼装、综合布线工程、馈源支撑系统升舱试验、主体工程以及全系统联合调试的相继完工,2016年9月25日,这只“慧眼”终于开启。历经20余年,南仁东终于率团队完成了建成我国大型射电望远镜的梦想。
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提高约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22年的风雨兼程,成就了FAST,也改变了南仁东。曾经嗓音洪亮的他,现在已明显感觉中气不足;曾翻越过无数崇山峻岭的双脚,也因年迈而变得蹒跚和迟缓。
南仁东22年心血的结晶——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为中国科学家探寻未知宇宙和生命起源,开启了“天眼”,也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深广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