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唐琳 来源: 发布时间:2014-6-23 16:32:15
IBS研究所 人类健康守护天使

 
它是一所年轻的研究所,年轻到甚至是个“90后”;
 
它同时也是一所“医院”,致力于解决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难题;
 
它更努力成为一所“学校”,为全世界培养生物学领域的年轻科学家。
 
它就是让·皮埃尔·埃贝尔结构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 de Biologie Structurale - Jean-Pierre Ebel,IBS)。
 
“90后”研究所
 
IBS很年轻,年轻到令人难以置信:它在短短20年内已成就了世界结构生物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地位。
 
IBS的建立要得益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 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两个机构的重要决定。为了研究生物基本机制这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新学科,CEA和CNRS于1992年初在法国格勒诺布尔(Grenoble)创建了IBS。
 
1999年,一所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很高声誉的医学大学——约瑟夫·傅立叶大学加入合作,使得IBS成为了一个由三方合作共同维系的机构。
 
由于实验室开放之初由让·皮埃尔·埃贝尔统一领导,故因此命名。
 
IBS经费的主要来源依旧是此前提及的三方:CEA、CNRS和约瑟夫·傅立叶大学。同时,还有一部分资金通过签署合同的形式获得,资助者包括欧盟、法国国家科研署(ANR),癌症研究协会(ARC)、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研究会(ANRS)、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以及各大工业集团等。
 
如果说,对了解生物基本机制至关重要的领域是结构生物学,那么IBS就当之无愧是结构生物学的研究中心。
 
IBS的各个团队围绕课题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和尖端技术,积极加强与国际科学界和工业界合作,使IBS呈现出活跃的科研氛围,更引领了世界顶级科学期刊的出版。
 
同时,IBS通过专利申请、软件开发、组织科学会议以及促进国际实验室之间的合作逐渐收获了巨大影响力。不得不提的是,IBS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平台上的服务和科研合作,也为企业提供了增加研发投入的机会。
 
经过22年的发展,如今的IBS约有230名员工,他们用最尖端的科学设施,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学生。
 
实验室、“医院”和“学校”
 
IBS的首个身份是实验室。
 
IBS面向欧洲,进行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通过世界独一无二的现代高新技术力量,以及基因克隆、蛋白质定性、全自动蛋白质结晶、结构动力学等一系列平台,致力于以医学和环境学相关的生物大分子研究,特别是基本细胞内过程、免疫和宿主以及病原体的相互作用、生命极限研究和膜蛋白4大课题。
 
目前IBS共有15个研究团队,分别为细菌病理学、肺炎链球菌、病毒感染与癌症、葡糖氨基葡聚糖结构与活性、生物分子核磁共振光谱学、金属蛋白、极端微生物和大分子组装、膜与病原体、膜转运蛋白、核磁共振下的蛋白质动力学和灵活性、动力学及分子动力学过程、通道、电子显微镜、病原体免疫反应以及同步研究团队。
 
虽然IBS主要致力于蛋白质功能与结构关系的研究,但其中的重点又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课题。而这也是IBS的第二个使命。
 
人类健康始终受到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的威胁,是天生的免疫系统让人们免遭其祸。这第一道健康防线实际上动员了众多蛋白质,它们从微生物的表面就识别出了有害分子的信息。在IBS,科学家越来越关注健康防护蛋白质,希望能够更详尽地了解它们的防御机制,从而使人类更有效的抵抗感染和疾病。
 
而随着约瑟夫·傅立叶大学加入成为联合研究单位,在“科学家”和“医生”两个身份之外,IBS又多了另外一项神圣而严肃的使命:教育和培养年轻科学家。
 
正因为位于格勒诺布尔这个“科学多边形”半岛上,IBS有两位相当有“份量”的邻居:欧洲同步辐射光源(ESRF)和劳厄-朗之万研究所(ILL)的高通量核反应堆RHF。
 
2002年,IBS进一步与ILL、ESRF以及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签署成立了法国格勒诺布尔的结构生物学联合体(PSB),旨在同心协力,创建卓越优化的结构生物学中心,提供以生物医学为目的的蛋白质样品生产的技术平台,开展欧洲及全球范围内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发。
 
也正是由于PSB的成立,格勒诺布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到IBS学习与深造。■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4年5月刊 实验室)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