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臻 来源: 发布时间:2022-7-14 1:37:14
读研的意义

 

   很多本科生对读研“趋之若鹜”。在一些重点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在国内读研或者出国深造。但很多本科生对读研不甚了解,要么因此错过了读研的机会;要么“随大流”考研后,才发现读研并不适合自己。

   还有些本科生愿意通过推免的方式读硕士,但他们不愿意报名直博。对此,他们解释说直博生毕业要求高,和硕士生相比需要发表更多的科研论文,怕自己成为直博生后毕不了业。此外,他们还误以为博士生毕业后的唯一出路是“献身科学”,而他们不想这么做。

   学生在做选择之前,有必要对“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以及“各种选择的利弊”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但如果没有“过来人”的讲解,很多学生想象中的“利弊”可能会脱离实际——也许原先认为某一个考量因素很重要,但听完“过来人”的讲解之后,会发现那可能根本构不成问题。

   不同的学生怀着不同的目的读研。有些学生不想在毕业后马上踏入社会,对社会有些胆怯,怕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也担心自己在短期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些学生本科期间想出国深造,但来不及准备出国英语考试,就打算读研期间准备出国。有的学生本科就读于一所知名度不太高的大学,想通过考研进入更好的大学。有的学生本科读的专业并非自己所爱,想通过读研选择自己更加感兴趣的专业。

   当今社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代表着一定的水平和稀缺度,而且可以和毕业生的职级、待遇、落户挂钩。一些企业岗位的应聘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硕士或者博士,因此很多学生选择读研。

 

读研提高多种能力

 

   读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给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出国前的缓冲、就读学校和专业的调整以及学历的提高,还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办事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读研能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本科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本知识,并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有些顶尖的高校,部分本科生从大二起就有机会进实验室跟着老师、研究生做科研。但在通常情况下,本科生接触科研的时间段往往仅限于大四做毕业论文期间。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持续的时间短,课题难度小,毕业论文的篇幅短,顺利通过的难度小。

   但在研究生阶段,重心不再是上课,而是做科研。研究生课题难度大,做科研持续时间长,学位论文的篇幅更长,顺利通过的难度大,有些高校对研究生还有发表论文的要求。在以“研究”为导向的情况下,读研能提高学术水平。提高学术水平不仅对自己将来从事研究型工作有用,而且能使自己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有更好的判断。

   读研能提高学生的办事能力。读研虽然不是在企业工作,但是研究生日常需要办很多事情。

   第一类事情是和科研相关的,比如购置科研仪器、协调维修科研仪器、安排好每个阶段的实验等。

   第二类事情和科研关系较小,但也是课题组维持运行所需的,比如帮导师制作PPT、撰写项目结题报告、处理课题组财务报销、承担学术会议会务工作、担任实验室安全管理员等。

   第三类事情是做助教、助管,担任学生会干部、组织社团活动。

   第四类事情是处理与毕业、就业相关的事情,比如填写各种表格、打印装订毕业论文、找不同的人盖章、找工作、办离校手续等。

   处理不同事情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都会遵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也需要遵循做事的规范和方法。无论是顺利完成还是遇到挫折,研究生在做事过程中,办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对将来工作和生活都是有用的。

   读研能提高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读研期间,学生会和导师、课题组的学生以及自己的同学打交道。

   与导师打交道。如讨论课题,接受导师的指导、任务安排、批评教育,和导师协商毕业、实习、找工作的时间安排。有时导师不愿意轻易地将学生的论文投稿发表,不愿意让学生在做科研期间外出实习、找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和导师沟通协调。

   与课题组的学生打交道。刚进课题组时,研究生往往需要师兄师姐的帮助;等自己资历更深之后,往往需要帮助师弟师妹;此外,还需要和课题组的学生协调处理好课题组的公共事务。

   与自己班上的同学打交道。如可以和同学交流讨论学习、科研、生活、职业发展。此外,在组织各类活动的过程中,也能锻炼自己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有的学生在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还会找院系领导表达自己的诉求。这种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是一种可以迁移的能力。

   读研能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读研期间,学生面临各种困难,包括经济压力大、做科研不顺、和导师及同学相处不愉快、论文发表困难、学位论文盲审没有通过、找工作困难等。在经历了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过程后,人会变得更加强大,也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将来的发展计划有更实际的认识。

   比如,有的博士生本来梦想着能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以便毕业后进高校任教。但是他的论文屡屡遭遇退稿,最终只发表在普通的学术期刊,勉强能保证毕业。于是,他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在学术界生存的难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终选择毕业后去企业工作。

   再比如,有位硕士生找到了工作,但学位论文送盲审被“枪毙”了,导致先前签订的三方协议作废了。尽管很郁闷,但她不得不面对现实,按照评审人的要求补做了实验,并认真修改了学位论文,最终通过盲审和答辩,也顺利找到了新的工作。回顾这段经历,她感到收获良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读研是就业的前期训练,能锻炼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其成长。即便有些学生毕业后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但读研期间锻炼的各种能力对自身发展仍然是有用的。

   不要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读研对于自身的意义,还要看到其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意义。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各种问题,包括能源危机、环境问题、卫生医疗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在全球范围内,国家有大有小,发展也极为不均衡。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水平、科学素养能影响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观念和现代化程度,也能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乃至综合国力。国家培养研究生、壮大研究生教育事业,能提升国家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国力。

 

读研的要求

 

   既然读研这么有意义,那么读研有什么要求?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很重要,甚至在读研之前,就应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以往有很多研究生进校后走了很多弯路,原因就在于缺乏对读研的正确认知。比如,很多研究生进校后把很多时间花在参加各类活动和上课上。适当参加活动并完成课程学习没有错,但有些研究生没能在上课之余“见缝插针”地开展文献调研、做实验,导致最终时间非常紧张,难以兼顾毕业和找工作。还有的研究生一味地等着导师来“发号施令”,或者一味地沉醉于阅读文献,没有及时开展研究,最终影响了正常毕业。

   读研和读本科有很大的不同。本科是以课程学习为核心,评价本科生的重点是学习成绩;读研是以科研为核心的,评价研究生的重点是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和导师讨论,找到研究课题,然后开展研究,写出学位论文。读研期间,研究生需要经历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论文预答辩、论文送审、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有很多学校还要求研究生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要清晰地知道,读研涉及“输入”“转化”“输出”三个过程。阅读文献是“输入”,是“转化”和“输出”的前提;“转化”主要是指做实验(或者文科研究生开展调研)、处理数据、写论文;而“输出”是指发表科研论文和提交学位论文。

   “输入”“转化”“输出”这三者的协调很重要。以往,有些研究生只是一味地阅读文献(“输入”),而没有及时地“转化”和“输出”,这是读研的大忌。而掌握读研方法的研究生,则能把握好“输入”“转化”“输出”的先后顺序和所花时间比例,有的甚至在正式入学前就已经通过提前阅读文献来“输入”了。

   针对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研究生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篇能够顺利通过评审的毕业论文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开展文献综述),也不能只是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还要解决问题,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顺利读研,研究生需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善于观察的眼睛;要善于动脑子思考、动手做研究或者迈开双腿做调研;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把研究结果整理成文,并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研究生还需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和面对挫折的斗志,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当然,研究生还需要具有好的品德,表现在诚实地对待科研和数据,真诚地对待导师和同学,在团队中乐于助人,并把自己在专业和职业发展方面的进步放在国家需求、社会进步的大格局中思考。■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2年6月刊 教育)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