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钟晓光 来源: 发布时间:2018-9-4 11:45:30
在长春应化所打下深厚科研根基

 
时光过得真快,一晃儿,已经离开长春应化所18年了。我是1983年到1986年在长春应化所读硕士研究生,之后1986年到1989年继续在所里读博士。
 
我一来到长春应化所就被分配到13研究室,这也是知名的热缩材料研究室。师从国内著名的热收缩材料专家孙家珍先生。那时,正值所里承担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所以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参与科研。
 
作为“文革”后第一批统招大学生,我是幸运的。当时长春应化所青黄不接,所以我做硕士、博士期间,导师的鼓励加上研究室的开放研究气氛,在当时出国还是稀罕的年代,我就多次出国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 极大地开拓了我的眼界。所以,我的多数研究论文就发表在国外期刊上。1994年当年发表并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在全国个人排名第8位。这一时期,长春应化所也给我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1989年博士毕业后,1992年就被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1994年提升为研究员,并享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我做13研究室主任期间,整个研究室并入了中科院第一家上市公司: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热缩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我在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历任副总工程师和总经理。
 
我在长春应化所学习工作了17年,无论是自身的经历,还是我周围同学、同事的经历,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从应化所训练出来的研究生到工作岗位上手很快,能够很快适应科研工作环境与节奏。特别是当年我的大学同学在高校做实验还需要排队,而在长春应化所各类实验仪器数量多、质量好,都是研究生自己操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我离开长春应化所到企业后,更加感受到在长春应化所打下的深厚科研根基。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是从事高分子辐射改性方面的研究, 目前从事的技术工作也是与此密切相关。我在研究所工作期间,就立志要做中国最好的辐射改性产品。经历十几年的磨砺,我们的产品80%销售海外市场。现在已经走向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产品。在广东,应化所有个很大的所友会。大家交流时都体会到,我们在长春应化所学习工作期间受到的良好的科研训练、系统的学科教育,对于日后从事企业产品开发受益匪浅。长春应化所的研究生与其他高校毕业的学生横向对比,差别很大。
 
除了科研水平外,与其他高校相比,我们在研究生期间待遇非常好,每月的补助基本就够日常生活开销了。完全不用去为生活操心,可以沉下心来专心做科研。
 
虽然我离开长春应化所已经18年,但我与长春应化所一直保持联系。在科研管理上,近几年长春应化所在做减法,这是值得肯定的。记得我在长春应化所时职工有1500多人,科研效率肯定没有现在高。近几年,长春应化所发表论文的水平也比以前大幅度提高。这是科研考核评价机制的引导作用。
 
长春应化所已经走过了辉煌的70年,希望长春应化所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深圳市宏商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8年8月刊 记忆)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