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oger S. Day / 文 姜天海 / 译 来源: 发布时间:2017-9-8 17:42:26
想要推荐信?你给我写

 
几年前,我请两位同事为我的经费申请书撰写推荐信。其中一位同事是自己写给我的,另一位则表示自己面临沉重的时间压力,问我能不能自己起草这封信。我对此表示谅解,但却对装作他人来评述我自己的工作感到不自在。
 
为了安抚我的良心,我以自己的名义写了这封信:“我”代表我自己,“你”代表我的同事。这有些冒险。如果这位同事只是在这封信上签名并把它寄出去,不顾信中突兀的代词转换,这封信就会马上透漏出真正写信的人。我很感激这位同事没有让我出丑,甚至自己又在信中加入了真实的评价。
 
此后,在一场关于经费申请写作制胜策略的研讨会上,我把这次的事告诉了指导员,并讲述了自己的不适感。指导老师的回应是:“自己克服吧。”毕竟这种事已经司空见惯了。
 
一封来自地位较高的知名科学家(简称为VIP)的推荐信能够为申请学校、工作或经费增光添彩。然而,要想从零开始,写出一封知之甚详又见解独到的推荐信,这需要对申请人和项目有深入的了解,这是VIP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VIP本身还有自己的职责、文章和经费申请,迫切渴求着人们的关注,因此花时间去了解别的申请人和项目并不是一项划算的专业投资。此外,薪资对比也能显示出,比起申请人的时间,VIP的时间要宝贵得多。(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谁知道这位申请人几年后能取得多大成就?爱因斯坦年轻时一小时值多少钱呢?)
 
因此,VIP会说:“好啊!乐意帮忙!当然,我挺忙的。你给我起草吧。”申请者可能会大吃一惊。多尴尬,要试着去写出赞美自己的语句,还要装作是其他人去写。赞美多少是过多或过少呢?再者,这不是违背了学术界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欺骗吗?
 
事实上,如果信是出自申请人之手,审稿人通常可以察觉得出来。一旦被觉察出来,就会降低信的价值,降低申请者的成功几率。当VIP真的自己写了一封深入了解的信件时,审稿人可能仍旧会认为这封信就像很多其它推荐信一样,其写信之人是弄虚作假的。这对于申请者和相关的VIP而言是不公平的。
 
可惜的是申请者手上有两份这样的请求,却因为要为同一个委员会起草两份不同的推荐信而让不适加倍。出于时间的压力,申请者可能会给两位VIP提供相似的草稿,希望他们能够额外抽出时间自己修改推荐信,足以掩盖住信件的共同来源。我在某个委员会评议一份这样的申请时,读到两封几乎完全一致的推荐信。申请人自己承担下全部责任,但这也是两位VIP的问题,是他们的冷漠让这份申请注定失败。
 
这种做法最严重的后果是它将铭刻在年轻申请者的心上:“每个人都这么做。”显然,像这种轻微的欺诈不仅会被学术领导者所原谅,而且也在他们的预料之中。显然,在这个体系中,人们的崛起是通过将工作推卸给更为弱小的群体。显然,更有名望的人的话并不是金科玉律;有些时候,它们甚至不是自己说的话。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略微更大的欺诈变得可以接受,包括那些身居高位者的基本礼节性的署名。这此后会导致更大的欺诈:掩盖数据的问题,并最终会伪造数据。这样我们就将年轻人引入了我们的体系。我所了解的几位学生已经失去了对VIP的尊敬,因为他们让学生代为撰写本该他们写的推荐信。
 
你可以帮助改变这一点。如果你是一位被要求撰写推荐信的VIP,而且这封信真的出自你的手,那么你可以加上一句注释:“本信件的内容源自于署名者。”申请者,鼓励你的VIP加上这一句。阅读的人将会知道要将这封信与通常被贬值的推荐信区分开来。如果这一做法能够传播开来,我们的科学文化可能会重新树立对科研诚信的尊重。■
 
 
Roger S. Day是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副教授。将你的故事发送至SciCareerEditor@aaas.org
DOI: 10.1126/science.351.6269.198
鸣谢:“原文由美国科学促进会(www.aaas.org)发布在2016年1月8日《科学》杂志”。官方英文版请见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1/6269/198。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7年8月刊 科学·职场生涯)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