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巍 徐红 来源: 发布时间:2017-9-8 16:34:7
发挥功能优势 建成科学传播中心

 
大学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高级阶段,是主要的智力再生产组织,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不仅可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创新科技制造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也可以通过传播科学知识、传承科学文化为广大公众服务。因此,我国大学理应发挥这些功能优势,成为科学传播的中心。
 
科学传播人才培养中心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因而大学首先需要回答的是如何培养人、如何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的问题。
 
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各类科学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大学切实履行好人才培养职能,积极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和训练场所,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一大批从事科学传播工作的专业人员。其中,在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中,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则是大学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培养当代科学传播人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育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应建立健全科学传播人才培养和就业体系。传授科学知识并不是唯一的,公众理解并参与科学、对科学文化和实践活动有深入的了解才是最重要的。
 
将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科学与技术创新发展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模块,建立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同时,积极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多元融合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加强科学实验课程改革,加强对毕业实践、教学实习等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使大学真正成为科学人才的培养中心。
 
科技创新试验辐射中心
 
科学研究支撑和引领的高等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研究的本源问题。从中国大学教育近40年的发展改革历程看,其实质就是“科教不断融合”的过程。大学除了为社会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外,还应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和文化引领的作用,成为国家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就要求高校在科技创新浪潮中,紧密关注国家和世界科技前沿需求,谋划好本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战略布局,抓住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建设双一流的科研创新体系,引领国家和区域科技发展。
 
高校建设双一流的科研创新体系,作为科研工作的管理者需要从科技平台构建、科研资源投入、科研人才引进与培育、科研机构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统筹,系统研究思考如何以创新理念和模式推动科研工作者科技创新的开展,推动高校科技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灵活的科研组织和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能极大地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潜能,通过持续创新,激发活力,增强增长动力,使大学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实验辐射中心。
 
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诞生地。国家也投入大量的资源,支持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
 
大学作为社会科学文化中心,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能够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和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
 
但就目前而言,大学虽然产生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公众的科学素养进步缓慢,大学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其实也是科研资源的一种浪费。大学应重视科研资源的投入产出,重视科研成果在社会生产中的转化运用。
 
大学里集聚了一大批科学专业技术人才,拥有进行科学传播和科研服务社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应该综合开发利用软硬件资源,健全机制激励师生主动参与科学传播和科研服务工作,促进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提升。大学要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支持师生通过个人的科研成果转化,解决社会生产中的难题;改变公众对某些涉及科学问题的误解与偏见,使有益于民生的科技新产品得到接受和推广;启迪社会公众在科学技术文化上的兴趣等,担当好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的角色。
 
科学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每天,互联网上都有海量信息在流转,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接收和转发着伪科学信息。对于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年轻人来说,容易甄别这类信息的真伪。但对于类似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PX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等涉及科学专业问题的信息,非专业人士就很难甄别信息的真伪了。
 
这就需要专业权威且公众信赖的机构组织来进行科学知识和文化的传播普及,消除公众因科技知识盲点而产生的不安全感,稳定社会秩序。对此,大学责无旁贷。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大学的文化和精神不仅仅是大学的追求和灵魂所在,更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命脉所在。大学应该在全社会开展科学创新文化传播活动,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普及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公众科学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学传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应该而且能够担负起科学传播的历史重任。■
(作者之一张巍系中国高校校报常务理事、安徽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7年8月刊 封面)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