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天海/整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7-3-15 21:21:46
王鸿飞:争鸣出新知的“民间科学家”

 
2007年1月18日,科学网正式上线。20日,时任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王鸿飞就怀揣“民间科学家的理想”在科学网开设博客,成为科学网最早的一批博主之一。
 
他的博文针砭时弊、观点犀利,针对国内外科技体制、创新土壤、研究生培养等科教界最为关注的话题,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观点,在科学网的广大博主和用户中不时激荡出思想碰撞的火花。
 
在他所发表的1100多篇博文中,其中200余篇文章的阅读量过万。
 
其中,《一个博士学位就够了》《创新能力不足的根子在哪里》《一篇论文值多少钱?》《学做一个坏老板》《博士的水平是博士自己的事》《导师为什么招很多研究生?》《国内学术界的凶险》《人才就是环境》《死了这条心吧!好导师才不会替学生拼刺刀》《研究生是学徒,不是打工仔》《(不少)土博士在做国外本科生以下的工作》《别让刚出炉的博士申请科学基金》《学术评价:都是绩效惹的祸》《中国学术界:原创和系统的研究为什么难?》《中国学术界:美国大学为什么施行Tenure制?》等探讨学术与科研相关话题的博文,引发了科学网平台乃至科教界的激烈讨论。
 
此外,王鸿飞于2007年国庆期间所发表的博文《十有八九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引发了科教界对于教师与博士培养质量、国内外高校的学术标准与学术生态等问题的讨论,随后进行相关讨论的博文达到40余篇。
 
2011年,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投稿。100多名博主通过科学网发布并投递了139篇有深度、有思想的征文。其中,王鸿飞的博文《科学网民间科学家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在评选中获奖,他本人也受邀在颁奖大会上发言。
 
他在文章中指出:“在我看来,如果中国科学院要更上一层楼,则还有更多的障碍需要克服,更多的路需要走。尤其是在国内高校推广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竞争环境下,很多科学院研究所具有的传统研究优势的领域都面临激烈的人才和资源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卓越和进一步发展,这些都是中国科学院目前和今后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争鸣出新知。翻看王鸿飞的一篇篇博客,有不少意见相左,也引发了不少共鸣。科学网博主邵鹏在《何若相忘于江湖——我的科学网两周年》一文中写道:“有几位前辈的旧文,我还时常不断的翻阅。如李小文、王鸿飞教授的文字,这倒真像传说中远去的老江湖,让我高山仰止。”
 
谈到“练二指禅的七条理由”,王鸿飞写道,“可以让大家了解第一线年轻科学家的生活,反正我又不用夹着尾巴等待升迁的机会,能够通过博客把自己研究、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下来,让人见证,或许是一件好事。有同感的人,自然可以同病相怜,没有同感的人至少可以添些了解。”■
(王鸿飞,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7年2月刊 博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