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伟波/整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7-3-15 20:47:50
众议“打破经费分配潜规则”

 
2010年9月3日,美国《科学》杂志以社论的形式发表了一篇由两名中国科学家联合撰写的署名文章,讨论目前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
 
联名发文揭“内幕”
 
这篇名为《中国的科研文化》文章的作者便是同为科学网博主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他们二人当时还分别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这也是两位“海归”第一次通过外媒直接“炮轰”当前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将中国科技界广为流传的“内幕”公诸于世,深深触动了科技界这根恒久远的神经。
 
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这种现行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他们认为,这些问题部分归结于体制,部分归结于文化。
 
在他们看来,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经费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经费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他们相信,这种新文化能够而且应该成为一种新系统的顶梁柱,它将培育而不再浪费中国的创新潜力。
 
科研经费本就是学术界的敏感“神经”,而此文的发表,更毫无悬念地让“打破经费分配潜规则”这一问题成为学术界广泛热议的焦点。
 
时隔两个月,就在该问题的议论如火如荼之际,科技部对这篇文章做出了回应。11月8日,科技部网站刊登了对该篇社论事宜的答复,称“‘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涉及我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我们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
 
科技部的声明表示,大型项目资金的申请程序和分配方式并非如施一公和饶毅所说缺乏竞争性,而恰恰相反,它们不但具有竞争性,也有公正的评审程序,并且是基于顶级专家公正的评估和监督。
 
科研体制改革呼声渐强
 
在科技部驳斥了施一公和饶毅的文章后,科学网在11月发起了针对该事件进行的网络调查——“科研经费分配体制改革,你怎么看?”,有98%的人认为中国的科研经费体制亟需改革,而只有约2%的参与者表示,改革没有必要。
 
不仅如此,科学网博客圈对该事件也表现出了广泛的关注。周可真、朱猛进、李侠、孙学军、李飞等众多科学网博主,都在第一时间以文章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科学网博主朱猛进在《谁说呐喊无用?》的博文中公开支持施、饶二人的观点,并表示“尽管会遭受既得利益者们的阻挠,但呐喊并非完全无用,有时候呐喊虽未完全按预期发挥作用,但还是在向人们所预期的方向发挥正面作用”。他还指出,我国科研改革的进程不会像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快,但是我们仍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科研改革的呼吁中,要行动起来!
 
浙江大学教授、科学网博主李飞在《经费分配行政化:制度的最大诟病》的博文中指出,“中国的科学家,因为成了专家,就有了权力。而这个权力,是自上而下给予,所以要对上面负责。这就是行政官僚化通过“专家”在学术界的延伸。这才是中国科学界的病根所在!”
 
此外,还有不少人在科学网留言表示,施、饶二人把问题明说了出来,精神和勇气令人敬佩。“一两个人说当然作用不大,大家如果齐心协力、都敢挺直腰杆像施、饶那样大声地说,一直说、整天说、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说,国内国外说,不怕报复,有问题就公布出去,相信就会有用的。”
 
大多数评论都关心着中国科研体制的改革。一位评论者表示:“政府能否为科研人员营造一种能够静心研究工作的环境,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从博主的文章、网友的评论中不难看出,改革科研体制,特别是基金分配体制的呼声几乎是一致的。
 
对“打破经费分配潜规则”的热议不仅在国内不断发酵升温,更引起了美国《科学》杂志网站的关注。
 
同年11月11日,美国《科学》网站报道了中国科技部回应施一公、饶毅《科学》社论一事。该报道详细记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及缘由,文章部分引用了科技部这份言辞“尖锐”的回应声明以及科技部部长万钢在11月6日至7日在上海举行的2010年浦江创新论坛上的讲话,并简单介绍了施一公、饶毅发表的《科学》社论内容。
 
报道称,饶毅教授对此次回应“感到意外”,称该回应目的似乎是针对他和施一公个人,而不是关注大多数中国科学家公认的体制问题。报道引用饶毅的话说,“我们并没有揭露任何新的东西,只不过公开重申了众所周知的问题而已”,并表示科技部的回应并没有指出他们社论中有任何错误。
 
报道中还介绍说,该事件在中国博客圈引起了强烈反响(科学网博客“打破经费分配潜规则(施一公 饶毅)”专题),同时还引用了科学网网络调查中的相关数据。■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7年2月刊 回响)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