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27 17:6:21
科技史人才的摇篮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培养和招收科技史专业研究生的机构,1957 年就招收了第一位硕士研究生。
 
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中国数学史专业为博士点,研究所于当年招收了该专业首位博士生;1984 年,研究所的中国天文学史专业获批为博士点;199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科学技术史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2006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研究所增设科学技术哲学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迄今为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大约一半的科研骨干是由本所培养的。
 
目前,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已经成为国内科技史及相关研究领域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培养机构。截至2016 年,研究所已经有308 人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包括外国留学生及少数与国外机构联合培养的中国籍学生。在2000 年以来的学位论文中,大约2/3的论文以中国古代科技史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为研究对象,1/3的论文以西方科技史、科技哲学与科技战略等为研究对象。其中,王玉民的《以尺量天——中国古代目视尺度天象记录的量化与归算》以及郑诚的《明代后期的火器与筑城》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9 年,侯刚的论文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史学会(DHST)青年学者奖。
 
如今,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培养的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研究所和大学的科技史机构及博物馆的骨干力量,并在国内外学术共同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毕业生常青于201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最早毕业的两名博士生中,王渝生曾任中国科技馆馆长,江晓原创办了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此外,研究所在建设其他科技史研究机构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99 年,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创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建立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提供)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7年11月刊 成就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