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记者 倪伟波综合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6-9-14 16:18:17
微塑料:海洋鱼类的“致命杀手”

 
近几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这种来自现代工业聚合物的微小粒子材料,一直被认为是威胁鱼类繁衍的一大危险。
 
如今,微塑料的致命危害首次得到实验的验证。一项最新研究已经证明,海洋中微小的塑料垃圾颗粒会造成鱼类死亡、发育不良以及改变鱼类的行为。
 
“微塑料”威力不小
 
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微塑料很陌生。
 
事实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相关研究就已经开展。然而直到2001年,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海域水体中微塑料的密度每立方米约有上亿个,该问题才引起各国政府、媒体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在自然环境中,微塑料近乎坚不可摧。它们借助垃圾,如塑料袋、塑料包装和其它被丢弃的方便材料进入海洋。由于废物处理系统和污水流出口的不完善,这些“大批量”的微塑料最终流入海洋。
 
2016年1月,艾伦·麦克阿瑟环保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的“塑料经济”报告中提出,过去五十年中,塑料使用量增长了20倍,并且有望在接下来的20年里再翻一番。据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产量将增加3倍,高达11.24亿吨。
 
据估计,每年有至少800万吨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海洋中目前有超过1.5亿吨的塑料垃圾;到2025年,海洋中的鱼类和塑料垃圾所占的比例为三比一;到2050年,塑料垃圾会比鱼类还要多。
 
除了塑料垃圾外,微塑料的另一个来源是微型柔珠(Microbeads)。微型柔珠是一种合成的塑料珠,常常用于如洗面、磨砂用品和牙膏等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用以去除角质。
 
在人们使用化妆品和护理品后,微型柔珠会很容易进入下水道,被直接排入污水系统,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设施很难过滤这种细小的塑料颗粒。随后,这些污水被排放到海洋中。就这样,微型柔珠可以在海洋中“保存”几十年。
 
尽管微塑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它们造成的影响是难以衡量的。已经在海鸟、鱼类和鲸鱼的体内发现了塑料中的小颗粒。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组成的“斯克里普斯塑料富集环境考察队”,在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东部海域采集了27种共141个鱼类样本。
 
结果发现,约有9.2%的样本胃里检测出了塑料残渣。海洋动物吞下了这些材料,但是却无法消化它们,从而导致其在消化道的累积。一旦这些鱼类被人类食用,也会对人类健康和安全产生严重的危害。
 
海洋鱼类“凶多吉少”
 
此次的新研究是科学家们第一次证明,在鱼类的成长过程中,接触这些微塑料会延缓鱼类生长发育,增加死亡率,还会改变鱼类的行为,以致可能会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幼小的鱼类喜欢塑料的微小颗粒胜过于自然的食物来源。在研究中,仍然处于幼体阶段的鲈鱼样本就表现出这样的特点。不仅显示出鲈鱼会食用塑料,而且还表明鲈鱼喜欢塑料甚过天然食物来源——浮游生物。
 
不仅如此,这项最新研究还发现,在含有丰富微塑料的环境中(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孵育出来的鱼类,其孵化、生长发育至成熟的速度明显降低。
 
事实上,目前环境中微塑料无处不在。全球各大海洋里也大量存在微塑料,并且常常存在于浅水海岸地区——它们是从垃圾场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冲”出来的。
 
“这是第一次发现一种动物会优先以塑料粒子为食,并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项最新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Peter Ekl??v说,“在发育过程中,幼体接触微塑料颗粒也显示出其行为的改变,并且其活跃度要比一直生长在不含微塑料颗粒的水里的鱼小得多。”
 
环保主义者一直奔走相告,呼吁要减少从河流漂流到海洋的垃圾,并且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人造微塑料。比如,美国伊利诺伊州颁布法令,禁止在化妆及个人护理产品中含有“微型柔珠”,纽约州也紧随其后颁布法令。同时加利福尼亚州参议院也已通过立法,禁止生产和销售含有“微型柔珠”的个人护理产品。
 
今年年初,绿色和平组织还发起了一场反对“微型柔珠”的运动,同时与几家公司承诺逐步废止使用“微型柔珠”。
 
然而研究表明,伤害已经造成,防止泄漏更多的微塑料进入海洋才是当务之急,因为一旦它们存在于我们的海域里,就几乎无法摆脱。
 
在这项研究中,所有接触微塑料的鱼类在48小时内都会死亡。这表明微塑料的影响可能是深远而持久的。通过尚未完全理解的机制,塑料可能导致鱼类的不同行为,抑制它们对危险的不断进化的反应。
 
这项研究的发现还不止于此。研究人员觉察到,近年来沿海鱼类物种显著下降,而海洋塑料垃圾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
 
“如果其它物种在早期生活阶段也同样受到微塑料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死亡率的增加,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该研究的另外一位作者Oona L??nnstedt警告称。
 
不可否认,海洋鱼类已经“凶多吉少”,海洋环境亦命悬一线。我们每个人都是海洋垃圾的制造者,在海洋生态环境面前,人类又一次“自食其果”。
 
重要的是,人类应该正视现状,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采取更多措施进行补救,未来仍有希望。■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8月刊 绿色)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