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记者 姜天海综合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6-9-14 16:18:17
“围城”内的英国科学

 
6月24日,一个注定要被载入欧洲史册的日子。在全世界观众面前上演长达数月的英国脱欧大戏随着公投结果尘埃落定,而这个被英国科学界称为“黑色星期五”的日子,也成为了他们噩梦的开始。
 
震惊、不安、沮丧……尽管新上台的英国政府在公共场合或私下的态度已经渐渐明确,表示在“脱欧”的同时会“确保英国科学得到积极的结果”,但“脱欧”对英国科技未来可能会造成的毁灭性影响依然如阴影般笼罩在英国科学界的上空。
 
他们担忧的不仅是来自欧盟数十亿欧元的研究经费从此化为泡影;更令他们感到忧心的是欧盟内部成员国间开放、自由的科学合作伙伴关系;此外,此次“脱欧”之举也会致使人才流动与产业合作遭受巨大打击。
 
“这种不确定性会造成深深的伤害,会让人们做出不理性的行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Andre Geim在接受《科学新闻》专访时告诉记者。
 
科技兴国,创新兴邦。在科技发展中,开放性、国际性是最重要也是最独特的性质。然而,英国这个曾经“做科研最理想的”科学国度,很有可能因为一堵无形的“围墙”,而在未来科技竞争中痛失全局。
 
科研体系恐遭打击
 
欧盟是英国科学界的坚实后盾,英国也一度是欧盟科研项目资助的宠儿。
 
在欧洲研究委员会(ERC),英国目前拥有的获得欧盟经费支持的项目负责人,要远多于其他所有成员国,英国从欧盟处获得的研究经费可达数十亿欧元,英国高校中也有大约16%的科研经费来自于欧盟。
 
因此,即便英国脱欧对科学的影响可能在多年以后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因为英国要想真正脱离欧盟,可能还需要旷日持久的“离婚”流程和谈判,但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自己的科研经费可能会被就此抽走。
 
“断粮”,对英国科学家意味着什么?
 
英国上议院科学与技术特别委员会在今年早些时候的报告显示,在欧盟给英国的所有经费中,近1/5(18.3%)的经费都用于研究与开发。
 
作为成员国,英国的科研人员能够去竞争欧盟为所有成员国提供的常规长期计划,“地平线2020”计划就是欧盟迄今为止最大的研究与创新项目。该计划横跨2014~2020年,经费达748亿欧元(836亿美元)。
 
一旦脱离欧盟,就意味着英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学家申请“地平线2020”等长期科研计划的资质便成了未知数,这让科研人员“细思恐极”。
 
早在“脱欧”的前1个月,数字科学研究软件公司就以《对于英国研究基础来说,英国脱欧造成的真正成本是什么?》为题,发布了一份极为中肯的警示性报告。报告称,“与德国等其他国家相比,英国明显会更依赖于欧盟的经费”“我们总是能够成功地获取欧盟经费”,这掩盖了政府和商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严重缺陷”。
 
报告指出,英国是全球科技强国,也是全球科研论文第五大产出国,但是其在研究上的投入只占GDP的1.63%。总共有19个国家的研究投入占比要高于英国,包括德国(2013年为2.85%)以及法国(2.23%)。此外,2006~2015年间,英国的组织机构从欧盟获得的竞争性研究经费约为80亿英镑(116亿美元),同时约有250亿英镑来自于英国自己的研究理事会。
 
“英国一直在获得欧盟经费上做得非常成功,因为我们的研究基础很好。但这种成功已经太久了,这使得(欧盟经费)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了结构性(的支持)。” 数字科学公司常务董事、报告的共同作者Daniel Hook表示,“欧盟经费不是用于给英国更多的经费去进行部署,让英国在全球舞台上获得更好的位置;而是被用来支撑和覆盖系统性问题,牵扯到我们在政府和企业层面上如何选择去资助英国的研究。”
 
这就意味着,在欧盟科研经费支持下,英国的科研资助体系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结构。一旦欧盟撤资,英国的部分科研机构、商业研发投入,或部分学科领域都有可能遭受结构性打击。报告指出,一旦“脱欧”,经济领域(94%的政府经费来自于欧盟)、进化生物学(67%)和纳米技术(62%)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
 
脱欧=“断粮”?
 
那么,脱欧就真的意味着“断粮”吗?
 
其实,游离于欧盟成员国之外,并不意味着英国参与欧盟科研项目的权利就此被剥夺。例如,“地平线2020”计划就与15个非成员国签署了伙伴关系协定,这些国家被授予与欧盟成员国平等的参与权,作为对他们协议缴费的回报。
 
“脱欧”支持者指出,欧盟的经费并不一定会随着英国脱欧而消失。英国很可能会与欧盟的研究项目达成伙伴关系的协议,允许研究人员申请欧盟科研经费作为对政府缴纳一部分费用的回报(其他非欧盟国家,如挪威和以色列都有类似的协议)。
 
然而,英国在谈判中可能并不会处于优势。
 
在过去的十年间,欧盟给非成员国的研究经费只有35亿英镑,占欧盟总体研究预算的7%。与英国签署了“离婚”协议后,有可能意味着有更大一部分的经费会在未来拨给非成员国。
 
“假设英国高校将会或将有可能继续获得欧盟不成比例的研究支持是轻率和危险的行为”,英国大学协会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尽管英国高校可能不需要欧盟才能存活,但是欧盟的支持和网络在英国高校飞速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也有专家担心,如果英国决定限制人口的自由流动,那么达成合作伙伴协议的期望就有可能会泡汤。
 
就拿瑞士科学家所经历的多重困难为例。由于瑞士进行国家公投,决定限制克罗地亚跨越边境的人口出入境自由,这导致瑞士的研究人员被阻挡于“地平线2020”计划之外。(瑞士政府为了弥补,与欧盟达成协议,会为瑞士科学家的项目参与支付费用,这项过渡性措施的有效期截止至2017年2月)
 
Geim表示,在这个问题上,英国科学家可能更倾向于处于以色列的位置,而非瑞士。以色列、瑞士与欧盟签署的双边协定都允许两国科学家像成员国一样参与欧盟的科研项目,区别就在于,以色列没有被要求承诺与欧盟之间形成人口的自由流动。
 
“我们不知道我们将会处于哪个位置,在这一点上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他说。
 
不过,也有猜测认为,部长们也有可能会就某些补偿措施达成协议:比方说面向全球所有科学家建立全球基金,资助卓越科学并发展各国的合作者。威康信托基金会等大型慈善基金会也有可能携资金介入——毕竟在上世纪90年代经费紧张时,这些慈善基金会就对联合基础设施基金(JIF)等给予了数百万英镑的资助。
 
“不确定性”引发合作危机
 
尽管根据《里斯本条约》第五十条所设定的规定,英国正式离开欧盟还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但是没有人知道,英国在“脱欧”谈判中会就科学合作方面达成怎样的协定,也没有人确定,这个传统的科技强国将如何填补和重构“脱欧”后即将千疮百孔的身躯。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英国科学界和产业界感到局促不安,也让来自欧盟的合作者开始对英国未来的科学前景产生怀疑。据多方报道,尽管英国仍然是欧盟的正式成员,但不少来自欧盟的合作伙伴已经决定将英国科学家从未来的研究经费申请中“一键清除”,以避免自己的项目在即将到来的“脱欧”大战中遭受牵连。
 
因此,虽然目前“脱欧”对科学界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影响可能是科研经费的大幅缩减,但从长远来看,最大的损失可能会是失去欧盟的科研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英国研究界的领袖表示,部分依靠欧盟科研经费的英国研究机构已经发现,他们的员工被从欧盟经费的申请合作中撤掉或降级,而且顶尖人才可能也已经准备离开英国。
 
倡导组织Scientists for EU表示,他们已经收集了25个由于英国脱欧而造成的外国科学家撤回工作申请或被英国职位拒绝的案例;有7个英国科学界的科研人员离开英国;在33个案例中,欧盟“地平线2020”研究经费计划的申请遭到破坏。
 
对此,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呼吁英国要保持其科研经费,并且需要大力支持来自海外的研究人员。“要保持英国与包括欧洲的国际社会间的人才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如果这有任何的失败,就会严重地伤害到英国科学。”英国皇家学会负责人、诺奖得主Venkatraman Ramakrishnan表示。
 
一些个案已经开始陆续出现。英国地质学家Tom Dowling在完成了瑞典隆德大学的博士学位后,今年3月份回到英国,他告诉《自然》自己刚刚停止了对欧洲研究项目的经费申请。他和自己在剑桥大学的导师认为,在脱欧后可能对英国科学家存在的偏见意味着这“不值得再继续”。他现在正在考虑离开英国,并申请欧洲公民身份。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副校长Chris Husbands则告诉BBC《新闻夜》节目,在欧洲科研人员申请的(8月底截止申请)12个科研项目中,有4个项目表示他们“觉得不应该再把英国作为合作伙伴”。此外,由于在项目中加入英国合作者所造成的可以感知到的风险,其他联盟也要求该校在合作中不再处于协调人身份。
 
人才产业均遭风险
 
同时,由于“脱欧”阵营主要的宣传点就在于外来移民问题,这使得在英工作的大批非英国籍欧盟学者(占英国高校教职工总人数的15%)为自己在此合法工作和学习的身份而倍感担忧。据报道,一位长期在英国一流高校任教的非英籍欧盟国家教授开始询问,自己是否会被驱逐出境。
 
英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伦敦国王学院医学研究员Robert Lechler在6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伦敦国王学院3个进入最终决定阶段的“关键招聘现在都处于危险之中”。
 
他说,这是“因为这些都是来自于欧洲大陆的人才,他们都在质疑,自己是否准备好要承担风险来英国”,这完全是因为此次公投。据了解,这3个职位都是承担生物医学工程和神经科学发展的资深角色。
 
公投“是我这一生中看到的对英国研究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Lechler在伦敦科学媒介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英国布里斯托尔OC Robotics公司制作机械手臂的技术总监Andrew Graham告诉《自然》,他预计意大利的同事在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经费申请上应该不会再考虑潜在的英国伙伴。
 
“由于在联盟建立的时候这些还都尚不清晰,因此在目前的申请或未来的申请中,我都可以理解他们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不选择英国合作伙伴,这是情理之中的。”Graham表示。
 
而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在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高校中学习工作的、来自欧洲其他地区的学生和博士后。“我们需要有力的声明,确保曾经来自欧盟的研究和教育经费水平能够得到保证。”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物理学家Jonathan Butterworth表示。
 
研究界的领袖表示,等到数月后出来更有力的证据为时已晚,比方说英国—欧盟合作的数量是否有大幅下降,又或是大批非英国籍的欧盟学者会否就此离开英国。“如果我们现在不引起真正的重视,到我们有确实的数据时,伤害可能就已经造成了。”皇家学会的一位发言人表示。
 
此外,不少有研发任务的国际企业都早已把总部设在了英国,因为这会帮助他们更接近欧洲经济区。如果英国离开欧洲经济区和欧盟,很多企业可能会选择将业务转移到其他成员国。
 
代表化学应用行业的英国和欧洲组织正联合在一起,表达他们对于公投结果的失望,并决定要与企业、政府一起,谈判出在此情况下尽可能好的条件。
 
英国生物产业协会负责人Steve Bates表示,此次公投对他们而言所带来的关键问题是“药物管制、知识产权、对人才的招聘和单一市场”。“在我们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时,需要沉着理性的仔细思考。”同时,总部设于伦敦的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未来同样也引发人们的担忧。
 
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向媒体强调了英国化学工业与欧洲贸易的重要性——在英国和欧盟其他国家间每次进出口额均超过200亿欧元。“鉴于其重要性,我们需要紧密合作,确保现有的贸易和投资不会被削弱,并抓住未来的机遇。”该机构表示。
 
英国制药行业协会负责人Mike Thompson则补充,英国必须要“释放出强烈的信号,表明英国对商业是敞开大门的”。
 
“围城”内外一致发声
 
早在“脱欧”成为事实之前,今年3月,《自然》就面向近2000位生活在欧盟(英国或其他欧盟成员国)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所得出的结果与英国总体人口的民意测验(2015年9月~2016年3月的平均民调数据显示,双方力量势均力敌,44%支持“留欧”,40%支持“脱欧”)大相径庭。
 
受访的907位英国科学家中,83%支持留在欧盟,12%支持“脱欧”。“留欧”的支持者表示,“处于孤立状态的英国太小了,不足以承担起世界级的科研项目”;“脱欧”支持者则表示,“我们可以更开放地迎接来自欧盟以外的研究人员,他们目前是受到歧视的。”
 
而来自其他欧盟国家的954位受访科学家中,支持英国留下的科学家也占大多数(77%支持英国“留欧”,17%支持英国“脱欧”)。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如果英国离开欧盟,就有可能影响到较为落后国家的科研发展,尽管这种影响会小于英国科研发展本身所受到的伤害。
 
民意调查显示,有大学学历背景的选民更倾向于支持英国留在欧盟。因此,在占压倒性的大多数研究人员发现自己在公投上居于失败方时,再加上不确定性以及预计可能存在的被孤立,这可能会对英国科研人员的士气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鉴于此,很难在英国脱欧后对英国研究基础的未来抱有乐观态度。如果英国的研究基础遭到伤害和破坏,它可能会对英国未来的繁荣和福祉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我虽然对于欧盟持有批判的态度,但我仍然支持英国留在欧盟,很多诺贝尔奖得主亦是如此,我们曾呼吁如果离开将会造成一场灾难,但显然我们的意见并未得到重视。”Geim表示。
 
由于担心英国科学界未来将会失去欧盟的经费和合作关系,在脱欧公投后,英国的科学团体齐齐出动,多次向政府写信要求让英国留在欧盟的科研体系中,并提醒政府注意“脱欧”对科学已经造成的伤害。
 
在上一任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带领下,包括财政大臣George Osborne在内的英国政府是科学的忠实拥护者,Geim在8月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但是科学界并不十分知道新政府如何看待科学,我们还没有得到任何反馈,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非常奇怪的时期。”
 
在卡梅伦匆匆下台后,新换届的英国政府暗示,他们的确在聆听科学家的意见——但却似乎不太愿意大声表露出来。
 
7月18日,英国新任首相Theresa May写信给伦敦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负责人Paul Nurse,表示政府会在英国退出欧盟的同时,致力于“确保英国科学能得到积极的结果”。
 
这实际上是新首相第一次针对科学问题发表声明,但这封信并不为公众所知。直到7月25日,科技部长Jo Johnson在曼彻斯特举行的欧洲科学开放论坛上随口引起此句,才引得记者反复要求提供这封邮件的复印件。伦敦的皇家学会会长Venkatraman Ramakrishnan表示,他欢迎这些评论,并期待与May和她的同事共同合作,将“这些话付诸行动”。
 
在科学界的不断催促下,终于在8月13日,英国政府宣布将会开始介入此事。英国政府将在“脱欧”后以资金支持英国在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中的参与,只要该项目的申请日期早于英国离开欧盟的日期(该日期尚未确定)。
 
“今天我们以这种方式支持‘地平线2020’计划的经费,再一次证明了我们非常重视要让英国的研究继续保持世界的领先地位。”Johnson表示。英国财政大臣Philip Hammond也承诺将会在“脱欧”后负担起欧盟研究项目的费用。
 
而其他类型的欧盟研究项目所获得的保障则比较少。获得欧盟“结构性经费”的英国项目(其中有些是用于研究基础设施)只有在每年的“秋季预算报告”(Autumn Statement,这一活动通常是在11~12月举行)之前申请的才能获得经费保障。
 
不过,这一承诺仍旧为一些科研机构及高校提供了保障。例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将会从欧盟经费中获得500万英镑(640万美元),用于石墨烯工程创新中心的计划。
 
“自从公投以来,科学界就一直为不确定性所困扰。此次让人们极大地恢复了信心。”位于伦敦的“科学与工程运动(CaSE)”负责人Sarah Main表示,政府此举也会为欧洲的合作者打消疑虑。
 
但是Scientists for EU组织却将这份声明描述为“显然并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只是“确定了最基本的必需品,仅此而已”。在“脱欧”之后,英国科学家可能会失去申请“地平线2020”经费的资格,这取决于“脱欧”时签署的协定。而且该组织指出,政府并未承诺,要以国内项目经费来支持这些可能失去的潜在经费。
 
“这项保证缓解了一些现有和迫近的项目的不确定性,但并没有打消人们对于脱欧后英国和其他欧盟地区之间流动性的恐惧,这对于很多‘地平线2020’的项目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也没有解决长期经费的问题。”谢菲尔德大学物理和天文学系主任Paul Crowther指出。■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8月刊 封面)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