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7-11 16:11:43
孙九林院士、董锁成研究员:
实施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可能产生的诸多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科技问题研究不足,对沿线国家信息数据严重缺乏,对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作用认识不够、布局不到位,国家尚未出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科技行动计划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快速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战略任务,亟需科技支撑,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
 
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源泉,确立国际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当今世界,科技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凸显。科技创新尤其是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如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的开发和利用,将促进沿线各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支撑和保障“一带一路”发展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将重塑“一带一路”的发展格局和愿景,为“丝路”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因此,确立国际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就是找到了攻克国际科技难题的“金钥匙”。
 
“一带一路”横跨亚欧非大陆,沿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其面临诸多共性国际科技难题,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缓解水资源危机、防治荒漠化和跨境环境污染、反贫困、防灾减灾、绿色发展及生命健康等重大问题。联合各国科技力量率先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将在解决上述共性科技难题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丝绸之路自古就是科技交流合作之路,“丝路”复兴亟需科技复兴。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相对于政治与经济合作,科技交流与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
 
中国科学院是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火车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战略作用。
 
中国科学院作为代表我国科技最高水平的“国家队”,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做出了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具有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科技实力和综合优势,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领域积累深厚,具备了“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科研装备和创新平台及规模最大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同时,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高度重视丝绸之路相关区域的科学研究,与俄蒙、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欧洲、非洲和澳洲等各国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关系,与沿线国家在基础科技研究、高科技以及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十多年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联合院内外及相关国家科学院完成的国家科技基础专项重大项目“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大香格里拉与湄公河流域综合科学考察”,以及“非洲综合科学考察”“中亚和澳洲综合科学考察”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科学院应当成为国家率先实施“一带一路”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的“火车头”和“主力军”,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引领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学、凝聚国内外智力资源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加快实施“一带一路”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形成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动力。
 
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在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的科技需求,实施五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
 
1.“一带一路”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技研发计划
 
针对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基础资料和信息缺失的现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决策的紧迫需求,围绕“一带一路”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风险、气候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经济的影响机理和演变规律及可持续发展等基础性和应用性科技问题,中国科学院正在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基础性研究计划,弥补对相关地区数据信息和研究不足,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战略决策提供基础性科技支撑。
 
2.“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科技支撑研发计划
 
面向“一带一路”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需求,实施“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科技研发计划,在沿线国家积极推进水资源与生态农业、新能源与新材料、生命健康、信息与通讯、航空航天、海洋、先进装备制造、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以及示范园建设。
 
如面向中亚和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需求,开展节水技术与生态农业示范,重点突出以色列节水农业的科技示范与推广,实施中以水科学计划,建设水资源与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面向北非、南亚和俄罗斯等地区粮食安全需要,实施生物育种、高效种植技术和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面向我国低碳转型和周边国家绿色发展需要,实施绿色能源及低碳城市科技示范项目;面向人类疾病控制、生命健康等公益性科技需求,实施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国际合作专项。
 
3. “一带一路”重大工程与安全科技研发计划
 
面向“一带一路”建设道路联通和贸易畅通等互联互通战略需求,针对大规模建设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启动实施“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跨国自然灾害动态监测和联合反恐科技研发计划。
 
选择典型工程和地区开展试验示范,重点突出交通、管线和信息网络科技研发与示范,以中哈石油管线、北京—莫斯科高铁、中蒙俄跨境高铁、泛亚铁路等为示范项目,开展互联互通建设前沿技术攻关、试验示范和产业化模式推广。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网络和沿线国家生态站点,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系统网络。
 
4.“一带一路”国际智库网络与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及人文交流科技计划
 
面向“一带一路”建设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战略需求,发挥中国科学院科技人才高地优势、战略思想库和教育资源优势,建立“一带一路”国立科研机构和科学家联盟,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科学院为主体,吸收各国国立科研机构和顶尖科学家,凝聚人才库与思想库,形成国际智库网络,集中国际科学家智力资源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以“一带一路”国际智库网络和科学家联盟为依托,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沿线国家提供顶层设计及战略决策咨询;依托现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基于E—Science的“一带一路”国际协同创新平台,为沿线各国科学家提供高效、安全的跨境科技资源共享、大数据在线处理与模拟计算服务以及网络即时沟通交流服务等;基于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工具库,建立面向PRED的“一带一路”科学决策支持系统;启动“一带一路”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和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5.“一带一路”信息科技研发计划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以及各国巨大的“数字鸿沟”,面向信息化时代潮流和国际合作交流便利化的迫切需要,加强信息化科技支撑,推进数字“一带一路”建设。
 
积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先进技术和北斗卫星、高保真光纤、宽带共享等硬件设施,为“一带一路”信息高速公路、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平台、跨境物流网络、反恐应急系统建设等提供系统化技术和信息安全保障支撑。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中心,提供通信、软件、平台与数据库服务。以信息化推动数字“一带一路”建设。■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6月刊 封面)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