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记者 唐琳 来源: 发布时间:2016-5-6 10:55:23
以“家国情怀” 筑“人心事业”
——专访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杰

 
2016年4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
 
一场别开生面的“聚会”正在这里拉开帷幕:全州县的献浆员首次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血友病患者齐聚一堂,进行一次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
 
将血浆捐献者与血液制品受益者直接连接起来,这在我国是鲜见的。看着活动现场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人们由衷地为这次会面得以顺利举办而无比庆幸。
 
出乎不少人的意料,架起献浆者与患者这座“人心与人心”桥梁的,不是政府机构,不是媒体,不是公益组织,而是一家血液制品企业。
 
从1988年成立至今,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走过了28年的风雨历程。28年来,上海莱士始终秉承着“安全、优质、高效”的宗旨,以及“人心事业”的“家国情怀”,为中国以及全球的患者贡献了超过2500多万支血液制品,品牌效应长久不衰。
 
2014年,通过并购整合和内生发展,上海莱士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整体规模跃居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第一,产品类别也一举从7个扩大到11个,涵盖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别,成为国内同行业中血浆综合利用率高、产品种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领先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步入产业调整与结构转型的新经济周期;另一方面,2015版中国药典的出炉、新版GMP全面推行、药品价格放开等政策都给血液制品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市场机遇。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是否就此迎来崭新的发展时期?当前血液制品行业亟待解决哪些问题?面对机遇与挑战,作为行业龙头一员的上海莱士又有着怎样的布局和筹谋?
 
为此,我们有幸近距离接触到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新任董事长陈杰先生,希望透过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的现在与未来。
 
《科学新闻》:2015年,我国经济步入产业调整与结构转型的新经济周期,一些利好政策给血液制品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市场机遇。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将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您看来,血液制品行业是否真的迎来了“春天”?
 
陈杰:对于2015年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态势,我们将其描述为“发生了悄然而深刻的变化”。
 
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原料供给端的松动,对血液制品行业来说是一种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松动是以政府层面更为强大的监管为前提的。看到机会的同时,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机会出现的前置性条件。
 
另一方面,血液制品价格管制的松动意味着企业要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风险应对能力。如果说过去客观上是国家帮血液制品企业进行管理,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只能依靠企业自己。
 
因此,危机并存着的2016年,也许将会是继2006年之后血液制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拐点,值得血液制品企业为此进行深刻的思考。
 
《科学新闻》:当下,国家层面已经对血液制品行业进行了严格的入口把关。对于这样的现状,集中化发展似乎成为了应有之义。您如何看待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态势?对此,上海莱士又有着怎样的布局?
 
陈杰:我们可以借助“波特五力模型”的逻辑来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这其中包括四个维度上的要素:供应商、市场端、替代技术以及新的进入者。
 
在供应商方面,由于血液制品行业是高门槛的特许经营行业,因此国家整体监管态势是趋严的,正所谓“强大的监管才能孕育强大的产业”。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有强制性条件,客观上导致入口要求高,但这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市场端方面,2015年6月,国家取消对血液制品的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市场定价的本质是客户定价,价格取决于产品质量,以及产品背后的疗效、技术支撑、企业对客户的关怀和服务。同时,血液制品行业的竞争也会趋于激烈,而企业竞争力则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技术投入、人才支撑等要素。
 
替代技术方面,生物科技一直是全球科技发展中的热门领域。虽然我们无法精准预测替代技术的拐点何时出现,但这一趋势将是必然的。企业必须在研发投入、人才储备、国际交流、资本交流、国际并购、组织架构和人才机制重构方面做好准备。2015年年底,上海莱士的管理变革和系统重构工作也已经拉开帷幕,我们希望以此来实现莱士核心能力的提升。
 
在进入者方面,在互联网时代颠覆一个行业的往往不是这个行业本身,而是外来者。在共享经济到来的大时代背景下,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独善其身。毫无疑问,血液制品行业也会受到大趋势的影响,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主动改变,主动去拥抱这一趋势。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有自己的明天。这不仅是莱士的事情,也是整个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内企业所共同面临的命题。
 
《科学新闻》:从1988年成立到今天,上海莱士已经成为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多年来,让上海莱士始终坚定地在这一领域奋力前行的动力与支撑是什么?
 
陈杰:20多年来,上海莱士从事血液制品事业的信念可以概括为8个字:“人心事业、家国情怀”。
 
以往,人们对血液制品事业的定义大都是由人到人、由血管到血管,未能彻底跳脱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范畴,不能充分揭示单采血浆和血液制品的社会意义。
 
但献浆者捐献血浆,付出的不仅是血浆,更是爱心和情怀;患者输注血液制品,回报的是感恩之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血浆的物传递,更有人心与人心之间的激荡。
 
所以,血液制品事业应该是一个“从人心到人心”的事业。重新定义血液制品事业之后,我们的任务就增加了一项——要把献浆者与患者的心连起来,使之进行良性互动,形成正能量的共振。深处“从人心到人心”链条的血液制品企业,首先得有“心”,企业行为应该从心而发。
 
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说,这一行业关系着十几亿人口大国的战略安全;从社会角度来说,从事血液制品事业是在做一件善事;从企业本身来说,其又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所以,于国、于民、于企都是非常有利的事情,归纳起来就是“人心事业、家国情怀”。
 
《科学新闻》:迄今为止,上海莱士已为国内外患者提供了2500万瓶以上的产品,从未发生任何确认的病毒感染报告或产品质量相关的不良事件,品牌效应长久不衰。但其实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陈杰:莱士的企业基因里一直非常重视质量、技术和人才,而技术与人才的落脚点最终归于质量。莱士的宗旨是“安全、优质、高效”,其中,“安全”是第一位的。
 
举例来说,目前,莱士是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内最早对产品采用两次巴氏灭活技术的企业,这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和更低的产品得率。虽然从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是会增加成本,但从血液制品的产品特性、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企业的品牌建设来说,是必要和值得坚持的事情。
 
所以,对于血液制品企业来说,需要有耐心,需要坚持,需要用时间历练和沉淀企业的价值和品牌。
 
《科学新闻》:2014年,完成对郑州莱士及同路生物的并购后,上海莱士的整体规模已跃居国内血液制品行业首位,同时也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结构合理、产品种类齐全、血浆利用率较高的领先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跨越式发展,其驱动因素是什么?
 
陈杰: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个倒三角形。支点是企业的基因,向上“生长”出两个优势:一个是人力资本优势,一个是产业资本优势。
 
我们将这个三角形解读为莱士的核心能力。基于这样的核心能力,企业具备了内生式与外延式发展的双驱性动力。其中,内生增长是支点;外延并购则是基于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育和未来态势的判断,以及要素的重组整合。
 
在未来几年内,莱士的发展战略是以内生式增长为根基,外延式并购为跨越,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规模增长与价值增长并重。我们的愿景是打造世界级血液制品行业的民族航母。
 
在内生增长方面,莱士将秉承“安全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三结合的原则,调动各方资源,加快现有浆站建设步伐,加速布局新建单采血浆站;自主开发、技术合作、技术引进等多管齐下,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进度,加强研发创新,改善产品结构,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促进企业发展,以建立集团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和高效、规范的内部管理架构为基线,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和运营水平,为公司发展提供更加持续、稳定、高效的内部环境,确保公司健康发展。
 
在外延式并购方面,从国际血液制品巨头的成长发展路径来看,并购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路径,国家政策的支持及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将进一步催生血液制品企业的行业内整合。行业有这样的趋势,企业有这样的动因。莱士将充分利用积累的丰富并购资源及重组整合能力,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心胸,放眼全球,加大对国内及国际市场的行业整合力度,进一步推动外延式并购的发展战略。
 
《科学新闻》:您刚刚也提到莱士将会放眼全球。据我所知,目前莱士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亚洲和南美洲,并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注册。但想要形成参与世界生物制药领域竞争的能力,绝非易事。对此,莱士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陈杰: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具备充要条件。
 
首先,中国国力的不断壮大是企业“走出去”的前提,也正是这个前提为我们提供了分享国运红利的机会;其次,做企业要不断“折腾”,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赢得优秀的机会,才能拥抱明天。
 
如果说前两点是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接下来我们必须要慎重思考充分条件够不够。企业“走出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走出去”,二是资本“走出去”。
 
产品“走出去”就必须取得产品的准入,并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严格管理。鉴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这一点有很大的挑战。在产品“走出去”层面,应当采取降维竞争策略,率先将产品出口到亚洲和南美洲的国家和地区,这也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是我们“家国情怀”的一部分。
 
资本“走出去”应当采取升维竞争的策略,与欧美国家的领先血液制品企业开展战略、技术、股权等要素层面的合作。
 
对此,莱士也正在进行系统的准备。借用“互联网思维的语境,走在正确的轨道上,60分就开干”,然后在前行的道路上完成企业的进化和升级。
 
《科学新闻》:当下,国家层面对血液制品行业的监管张弛有度,既有管理制度方面的制约,又出现一些新的机遇。作为国内血液制品龙头企业的管理者,就国家层面而言,在您认为需要在哪些方面给予血液制品行业以扶持?
 
陈杰:首先,从血液制品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大国血液制品必须自给自足的角度来说,国家应该更加重视加强对血液制品行业的扶持。当然,在扶持的同时也应当配合强大的监管,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和外部环境。
 
其次,加强政府监管和规范要与市场放开并重,应该“两条腿”走路。
 
第三,应当培育血液制品行业的自律组织和龙头企业,并在资源配置、产业政策、日常监管等方面有更加清晰的导向。
 
最后,配合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希望国家能够在行业的创新、国际化、研发投入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科学新闻》:您刚刚提到国家应当培育血液制品行业的自律组织。那么,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是否亟待建立一个产业企业联盟,联合企业共同发声,以改善血液制品行业的整体环境?
 
陈杰: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当前比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行业内的企业联盟,或者说基于产业生态圈的产业联盟,对整个血液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自律、企业间的健康合作和竞争、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都有好处。
 
莱士已经准备好了,并在积极参与推动,我们希望能够与行业内众多优秀的企业展开合作与交流。但单一企业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衷心希望行业内的企业能够团结起来,一同发声。■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4月刊 聚焦)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