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天海/整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6-3-29 15:13:2
空间科学谋人类福祉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

 
“一个不知道仰望星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空间科学由于其前沿性、带动性、拓展性和发展的紧迫性,因而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1年1月11日,作为国务院2010年批准的“创新2020”A类先导专项之一,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正式启动实施,就此开启了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加速器。
 
优势结合
 
随着首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正式启动,2011年,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应运而生,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
 
空间科学对航天技术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得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在创立之初就得到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瞩目。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十二五”总目标,是在最具优势和最具重大科学发现潜力的科学热点领域,通过自主和国际合作科学卫星计划,实现科学上的重大创新突破,带动相关高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发挥空间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
 
“专项瞄准具有重大科学发现潜力且我国具有优势的领域,优先提出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五项科学卫星任务,预期将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并牵引多项核心技术的发展。专项目标明确,实施方案清晰。一致同意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实施方案通过论证,建议项目及早启动。”当时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实施方案论证评审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据介绍,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主要内容包括预先研究、背景型号和四颗科学卫星工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以及科学卫星任务公共的地面支撑系统的建设。
 
意义重大
 
空间科学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例如,空间地球科学、太阳物理、空间天气对人类社会发展、空间活动、地面设施安全有重要价值;空间生命科学则为创新生物材料、药物和医疗技术提供可能。
 
但是与美国等航天强国不同,我国航天事业在起步之初,在空间科学方面的投入就并不尽如人意。从2003年“双星计划”迄今,我国再没有发射一颗科学卫星。因此,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启动,对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意义显而易见。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卫星系列,为我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奠定了基础。它是2010年以来,我国空间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系统性进展,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5年12月17日,专项“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酒泉成功发射,运行期间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均工作正常,已获取到多种科学数据,为取得重要科学发现奠定了基础。
 
同时,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启动实施,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空间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科学院,欧洲空间局,俄联邦航天局、俄科学院,法国宇航局,德国宇航局,瑞士航天办公室,加拿大航天局,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等国际主要航天局和科学机构,均积极参与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或表达了合作的愿望。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及《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期刊都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给予了高度关注,进行了深入跟踪报道,对我国青少年和社会公众起到了非常好的科学普及效果。
 
步入未来
 
2015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在列举2015年重大进展时,特别提到“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作为“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例证之一。
 
在“十三五”期间,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也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包括中欧联合SMILE任务,以及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爱因斯坦探针(EP)、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在内的多个科学卫星计划都在积极论证立项过程中。国际同行也表达了参与这些计划的热切愿望。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自实施以来,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形成了中国科学院引领空间科学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的良好局面。
 
“习主席高度关注我国空间科学,关注科学卫星的研制,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后续空间科学系列卫星的研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科研团队表示。■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3月刊 硕果)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