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16 20:29:17
发展的不竭动力来自科技创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整个世界都进入了快行道。
 
在变化的时代,要跟上变化的节奏,科技创新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蓄势待发,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正改变原有的业态,带来一股绿色产业和智能产业风潮。随着移动互联、智能自动化等在产业中的应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悄悄发生着改变。
 
在此大背景下,因循守旧只会错过发展机遇,被时代的列车抛弃;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占据主动,赢得发展的空间与时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本期我们向读者介绍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就是在众多的科技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靠科技创新给传统产业带来新生的典型范本。
 
作为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建材科技企业,它身上曾背负着体制内的桎梏,曾体会过科研与产业“两层皮”的困惑,也遇到过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它也和众多企业一样,努力寻找“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新增长点。
 
而这些看似拆不开的绳结在中国建材总院人面前都迎刃而解,而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科技创新”。
 
是科技创新的力量,让他们在国家科研机构改制的大背景下,勇敢阔步转型为中央直属科技企业,探索中央转制院所的“第三种模式”;让他们紧抓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机遇期,坚持科技引领,勇攀建材行业巅峰,打造“国际一流研发平台”,成为展示我国建材科技的窗口;让他们在践行企业发展战略的行动中,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大胆使用人才、积极培养人才,营造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建材科技人才摇篮;在面临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新常态下,他们以创新驱动,勇抓机遇,依托国家战略再一次腾飞。
 
客观地说,作为成功的案例,中国建材总院既有与其他企业相似,甚至相同的体制环境、产业背景、经营规模、发展经历;也有其独特的性格、人才与资源。特别是其骨子里的科技创新基因更是六十多年来一代代建材科技人积淀与传承下来的。
 
更为幸运的是,在中国建材总院历史发展的几次关键节点,其主帅总能找准方向、果敢决断、创新为先、突出重围。
 
在这一系列封面文章中,我们试图从多个侧面剖析中国建材总院的科技创新实践,从多个维度展现其科技创新的方法,着力聚焦其科技创新的观念、科技创新的思维、科技创新的能力、科技创新的路径。
 
虽然别人的成功很难轻易复制,但发展方向却可以按图索骥。特别是 《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布,为更多的国家级科研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愿中华大地上更多的国家级科研企业依托国家战略,点燃科技创新的引擎,占领新一轮科技竞争高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10月刊 社论)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