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落综合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16 18:59:10
消失中的荒野“乐园”

 
也许就在你的眨眼间,荒野将不复存在。
 
这并非耸人听闻。目前,全球荒野面积已经不足陆地总面积的1/4。如果再不介入强有力且持续的保护措施,那么到本世纪末,“荒野”将只能作为一个苍白的词汇存在于历史当中。
 
正在消失的乐土
 
什么是荒野?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说,荒野被定义为“生态基本完好”且“人为干预较少”的景观。也就是说,如果地区范围内有诸多的人类足迹——譬如道路、建筑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话,这一区域就不再被认为属于荒野的范畴。
 
荒野这种堪称复杂的生态系统,不仅为濒危物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避难所,同时也作为碳汇场所发挥着调节全球气候的作用,并为原住民的生活提供无尽支持。
 
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James Watson及其同事利用“人类足迹指数”(包含道路、建筑、农业活动以及人口密度等衡量要素)对全球范围内的荒野整体现状进行了全新评估。研究小组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亲手摧毁了全球约1/10的荒野区域。
 
其中,尽管巴西政府降低了森林砍伐率,但亚马逊雨林依旧成为遭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占据“灾难性”破坏的1/3。在亚马逊盆地,最大的一块荒野面积从180万平方公里减少至130万平方公里,超过600种鸟类和灵长类动物受到严重影响。
 
对此,研究人员警告称,倘若以这样的锐减速度推算,亚马逊和其它荒野区域在本世纪结束前便会荡然无存。“荒野一旦消失,人类就无法完全恢复。”Watson说。
 
这种破坏不仅对于地球上的濒危物种是灾难性的,而且将严重影响气候变化。一方面,地球上很多荒野地区都是濒危物种的聚居地;另一方面,不少荒野地区因为森林众多,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在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也就是说,一旦现有荒野不复存在,地球的生态修复能力将会大幅减弱。因此,Watson指出,荒野一旦被破坏,其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可逆转,“我们之所以要保护这些荒野,有四个原因,一是生物多样性,二是气候调节作用,三是有许多原始居民生活其中,四是这些地区的存在有助于了解人类史前环境”。
 
消极的保护
 
其实,人类并不是没有采取过措施。
 
早在1993年,联合国就设立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
 
然而,自《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以来,人类活动还是造成了约330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荒野遭到破坏,而这一面积相当于两个阿拉斯加的面积之和。
 
为何有《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护航,保护却依旧收效甚微?
 
这份研究表示,荒野消失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被认为“不能确定潜在威胁,因此不适用于保护区的优先保护”。
 
在Watson看来,对于荒野区域的保护没有被明确地列入《生物多样性公约》2011~2020年的目标范围。《生物多样性公约》虽然呼吁将全球森林砍伐率减半,但却没有将原始森林或者荒野地区与已经遭受人为破坏的区域进行区分。
 
在假设荒野地区状况安全的情况下,大多数国际性保护措施都聚焦于试图保护和恢复受损的环境。“但是我们的分析显示,这些区域正在急速消失,所以我们需要双管齐下。”Watson表示。
 
拯救迫在眉睫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地球上尚有3000万平方公里的荒野存在,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3%,其中包括加拿大北部的森林地区,澳大利亚的沙漠以及西部林地,还有亚洲低海拔森林地区以及中非地区。
 
“这些尚存地区是皇冠上的宝石,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地区。”Watson说。
 
在他看来,为了阻止荒野的退化,在主要的多边环境协议中,必须针对荒野区域改变保护策略。
 
同时,在制定《生物多样性公约》2020~2030年目标时,应当建立相关规则,以阻止道路、农业、矿业以及商业性林业向荒野区域的进一步扩张。
 
减少荒野的破坏需要各国政府将措施落到实处,并承认荒野的价值。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荒野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挽救。譬如巴西的一个项目是建立保护区保护森林资源、帮助原住民迁出,从而保护荒野免受破坏。
 
除了荒野面积的缩减,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Euan Ritchie介绍说,另外一个威胁荒野地区的元素也已经浮出水面,那就是亟待解决的入侵物种问题。
 
“应当确保荒野地区的物种安全,然而,我们已经丧失了诸如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这类荒野区域的物种。”
 
同时他也表示,非荒野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样应该得到重视。“我们确实需要去保护荒野地区,但我们也需要聚焦于那些退化区域,因为它们组成了世界的绝大部分——如今人类几乎无处不在,并几乎影响着一切。”■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9月刊 绿色)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