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德培 来源: 发布时间:2014-9-1 15:55:1
重大疾病防治 重在战略前移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近年来,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为代表的重大疾病发病率呈攀升趋势,慢性疾病占疾病死亡的70%以上。
 
比如,我国目前恶性肿瘤每年发病人数约200万,死亡人数约150万;心脑血管病患者年死亡数约300万;高血压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0%;糖尿病每年发病人数约150万;老年性疾病,特别是老年性痴呆患者约500万,帕金森病患者数达200万以上等。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且其在治疗中产生的巨额医疗费用也增加了国家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重大疾病的防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严峻而艰巨的任务。
 
战略前移 研究疾病全过程
 
2006年12月5日,科技部召开国家实验室工作通气会,决定扩大国家实验室试点,启动海洋、航空航天、人口与健康、核能、新能源、先进制造、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农业和轨道交通等10个重要方向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依托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筹建的“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获准成为人口与健康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
 
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自建立之初,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即实验室将以生命全过程和疾病全过程为研究方向,以疾病的预测、预警、预防、诊断、治疗为重点,坚持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的研究模式,即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的目的就在于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物研发和健康促进之间的人为屏障,建立彼此间的直接联系,缩短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过程,将基础研究获得的成果快速转化为可为临床医学应用的新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因此,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就聚焦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个性与共性的分子机制及干预。
 
具体而言,即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针对常见慢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等)的相关基因、蛋白质及调控网络等开展系统的生物医学研究,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为实现重大疾病的预测、预警、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提供科学依据和转化医学方案。
 
观念前移 转变医学研究模式
 
其实已有的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在重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比例已超过一半,因此未来的研究必须要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深刻本质和机制,从而改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规律,达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目的,而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注重临床诊治。
 
所以,要按照战略前移、重心下移、模式转变、系统整合的模式开展医学研究工作。
 
战略前移的核心是预防为主,也就是四级预防;重心下移是要重点转向城乡社区;模式转变则从过去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的综合模式转变;系统整合简单来说就是把各方面的要素整合起来,而不是只注重一个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单纯的注重人口数量控制转变到全面重视人口数量、质量、结构等的发展;
 
二是要从主要关注城市医疗卫生研究转变到全面重视城乡社区的医疗卫生保健研究;
 
三是研究对象重心前移,即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全面重视生命全过程,从单纯重视疾病后期到重视疾病全过程;
 
四是从注重机体本身的研究转变到对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机体等的综合研究。
 
事实上,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凸显了观念的前移,即从以疾病为主导走向以健康为主导;经费投入前移,即持续稳定的投入保障人口与健康事业的稳定发展;研究领域重心前移,即从单纯重视应用研究到全面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从以仿制为主到重视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
(刘德培,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教学和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治疗研究。)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4年8月刊 观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