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包晓凤 ■ 郭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4-7-30 16:46:3
把文章写在大地上
——访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将与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就水资源保护进行深度合作,这既是王浩进驻的第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也是北京市科协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五周年的又一成果。在此之际,记者围绕院士专家工作站对王浩进行了专访。
 
谈工作:协同创新、自主创新的好形式
 
王浩用自己的实际成果向我们展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之后的成效。他说道:“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一种协同创新、自主创新的好形式。”一方面能够将院士专家等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攻坚克难,服务于社会和人类;另一方面,院士和专家也摆脱了之前的泛泛报告、讲座,院士和专家能更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调整自己的研发方向与研发方式,真正做到了产学研的密切结合。同时,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也对科普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之初都会作相应的科普报告,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用通俗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解释清楚一些,让大家建立一个基本的理念,树立信心,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形成合力。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能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更多、更先进的科技知识,对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具有重大意义。
 
王浩在广西的工作站,主要是和广西大学、广西水利设计院等单位一起合作,以北部湾水系为出发点,通过对北部湾水系整体规划,解决了包括供水、防洪、防风暴潮、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与广西设计院的合作也取得了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广西设计院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奖项全自治区每年只评3个。在王浩看来,院士专家工作站不仅仅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助推器,更是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生产率的法宝。
 
王浩强调,在看到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企业在吸收、消化科研成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有一些模型或理论在企业的认知较低,院士专家进入院士专家工作站之后要承担起培养相应人才的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迟或者延缓了成果的转化,拉长了实际问题解决的时间。
 
谈合作:基于双方的高度需求
 
王浩在谈到合作对象的选择时,不仅仅是从合作方的角度出发,更是从双方角度、辩证地阐释了这个问题。他认为,驻站院士一方面要充盈自己的研发团队,让研发队伍的专业水准能够达到院士的水平,让团队成员拥有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带队的能力,同时还要从自己研究课题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涉及非自己专业和擅长的领域,那样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一方面,他认为主要合作方必须有真正的需求,有真正难题,有具体科研任务需要去解决,而不是仅仅依靠院士的名气来为企事业单位增添噱头。在这几年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中,王浩也是这样实践和履行职责的。
 
据王浩介绍,与宁波的合作主要是水资源的问题,与广西的合作主要是水环境的问题,与东方园林的合作主要是水生态的问题等等。在实际的工作中院士都是根据不同的方向和问题选择合作伙伴,将这方面的基础推广示范。王浩认为,院士专家工作站对院士团队来说是天上掉个馅饼,对企业来说也是三伏天捡了一个冰西瓜。对双方都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的合作彼此感觉很愉快。这样的合作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更创造了社会效益。
 
谈未来:继续探索更加健全和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王浩对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评价非常高,他认为北京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是另一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和2011院校单位之间的协同创新是并行不悖的、是互为补充的。在他看来,经过这5年的实践证明,北京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是行之有效的,应该将这种科技自主创新的形式进一步地普及、进一步地完善,让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科研成果得到更大面积、更有力的推广。
 
关于未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王浩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是院士自身团队的建设,要培养三类人才。培养人员的时候既要注重学术水平又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在院士专家工作站人才的培养中非常需要三类人才:1.能埋头苦干的,有一种韧劲,有一种钻研劲的;2.具有协调能力,有联系能力的,有合作能力的,有团队精神的;3.需要有创新型思维,突发奇想,能将自己的点滴思想系统化、广大化。
 
二是严格慎重选择合作对象。要选择有真正需求的企事业单位,要选择院士专家工作站所擅长的领域与其合作,争取将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与企业的发展完美地统一结合起来。让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企业能够互补,合作愉快,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以创新为基础,例如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杂物排放标准。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更准确地把握住中国的实际,对于从国外引进的排放标准有了明确的认识。将会不断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的达标排放标准。
 
四是寻求多角度、全方位的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过程中有来自国家政策、科协组织、地方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今后在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发展中,我们更要不断地寻求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国家的支持方面,我们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基金委的创新群体,有“863”、“973”和支撑计划,有了这些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王浩相信,科研成果的迅速普及与应用指日可待。
 
最后,王浩表示,北京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今后将探索多种形式去承载自主创新,把创新墙上挂的、书里刊的东西写在大地上,去将高端人才和高科技企业联系起来,让企业拥有强大的高科技支撑,使院士的成果能够及时推广、普及、转化为产品。院士专家工作站还要去探索如何让院士、专家成果在企业里面生根、开花、结果,让其真正落地,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王浩坚信,院士专家工作站能够使我们的国家在高科技战略的发展中更加强大。■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4年7月刊 风采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