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刊记者 王玲 来源: 发布时间:2012-5-15 16:26:50
“混血”的上海纽约大学

 
上海陆家嘴高楼林立,到处可见行色匆匆的白领。在不远的将来,在这块喧嚣的金融贸易区,一座“象牙塔”将破土而出。
 
它就是上海纽约大学。
 
这座中美合办的现代化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有着令人钦羡的描述:面朝世纪大道,距世界两幢最高的大楼和上海最大的公园——世纪公园仅几分钟的路程。学校将配备崭新的宿舍楼、齐全的运动设施和一座最先进的新教学楼。它的教室使学生能够通过高科技手段与全球系统中的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
 
2011年1月教育部同意筹建上海纽约大学,今年4月初上海纽约大学的主导方之一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筹建工作新闻发布会,这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选择上海非常自然
 
纽约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缘分始于2006年。彼时,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设立海外教学点的纽约大学将目光投向了与纽约具有相同气质的上海:充满活力,国际化的金融、商贸中心,世界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纽约大学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它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纽约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发展也带动了学校的成长。”纽约大学校长John Sexton对《科学新闻》表示,“随着纽约大学全球化系统计划的实施,她也将出现在世界上更多的大城市,选择上海非常自然。”
 
华东师范大学成为具体的合作方。几年下来,已经有大约450名纽约大学本部学生选择在华东师范大学教学点学习,开的课甚至包括太极、书法。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也可以到教学点选课。
 
这期间纽约大学校长John Sexton 与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互动密切,两位校长经常就两校的发展进行探讨。
 
2008年6月,纽约大学派出代表团前往上海考察海外教学点。这次考察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向上海市政府提出进一步的合作意愿。
 
已经得知纽约大学在阿布扎比成功建立分校的上海浦东新区领导对于代表团的进一步合作建议十分感兴趣,上海纽约大学的雏形在双方友好而热烈的讨论中诞生了。
 
这样,上海纽约大学成为继纽约大学华盛顿广场校园、阿布扎比分校之后的全球第三个校园,而这也是纽约大学“全球网络大学”(global network university)雄心的又一次实践。
 
许多关于上海纽约大学的办学细节也在双方交谈中涉及。上海纽约大学被定位为一所世界一流水准的学术机构,为了达到此目标,上海纽约大学将会实行美国式的博雅教育,在此基础上学校会有理工科的学习课程。
 
最初的设想中,学校将由四年制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组成,本科生数量达到1600名左右,研究生人数将视情况而定;学校学生大部分将从中国的优秀高中生中选拔,当然也会努力吸引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学校将开设所有的学科专业,除了语言类课程外,其他课都将用英语教学。
 
实验室、教室、健身房、宿舍(包括学生和教职工)、图书馆、网络等学校硬件设施将由上海市和浦东新区负责。“我们就资金模式达成一致,确保和纽约大学阿布杜拉分校一样,纽约大学本部不会出资支持上海纽约大学的运行。”
 
学术自由是纽约大学的基本准则,已写进学校的职工手册。因此,在双方商讨时,这一原则再次被提及,并约定上海纽约大学也将遵从这一原则;学校教职员工将参与课程设置,副校长把握学校的学术方向。
 
作为具体合作方,华东师范大学在新学校的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办公用地的共享,科研资金、学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需要给予上海纽约大学以支持。上海纽约大学也会“分享华东师范大学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经验”。
 
2011年1月,中国教育部向这个“混血大学”发放了“准生证”。
 
高高的门槛
 
2012年4月初,上海纽约大学举办筹建工作发布会,会上宣布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将担任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常务副校长兼CEO由创立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前任康奈尔大学校长Jeffery S Lehman担任。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这次意义非凡的创举我非常期待,”Jeffery告诉《科学新闻》:“上海纽约大学在中国将是独树一帜的。”
 
这位即将履职的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表示:首先,上海纽约大学是基于美国博雅教育理念的综合性研究大学;其次,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将有机会在上海以外的纽大全球系统校园(包括纽约和阿布扎比)度过3个学期;最后,上海纽约大学的课程开设会保证学生能够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能够了解各种文化的不同,并能成为适应中国、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人才。
 
上海纽约大学在2013年开始首次招生,规模大概在200~300人,其中一半的学生将来自中国,而另一半则来自世界各地。这个数字对于Jeffery来说显然不够,“由于条件所限,我们不得不拒绝很多优秀的学生,我现在经常被一些怀揣上海纽约大学梦想的学生热情包围,但事实却是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能够跨进学校门槛。”
 
对于如何保证上海纽约大学能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John Sexton有自己的想法,“上海纽约大学是纽约大学全球网络系统的一部分,这里的学生能够获取全球网络系统的各种资源,而且和纽约大学阿布杜拉分校一样,我们的学生和教职员工都会非常出色。”
 
教授选聘也会由纽约大学来主导。“和在纽约的学校一样,上海的教授遴选标准将是学术与教育方面的成就。上海纽约大学的教职工包括常驻在上海的新聘教师,纽约本部经常来授课的教师以及上海与纽约共聘教师。所有上海的教职工聘任都必须得到纽约大学教务长以及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的认可。”
 
一所好大学必须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据John Sexton透露,上海纽约大学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中国政府拨款,学费以及慈善捐助,上海纽约大学已经成立了非营利基金。
 
事实上,上海纽约大学的学费不菲。学校的官方网站宣称:在纽约大学全球系统中,所有校园的学费都是一样的,相对于中国高校目前的学费来说,显然是高出不少。不过,上海纽约大学“将对中国学生设有丰厚的奖/助学金,对国际学生则有适度的奖/助学金”。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与美国名校合办大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学习他们优秀的办学方式,突破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瓶颈。
 
而对于纽约大学来说,上海是其“全球网络大学”的一站。“这是纽约大学完成其愿景的方式,全球化是纽约大学的本质特性,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将从中受益。需要强调的是,纽约大学并不会从上海分校获取经济利益。此外,上海分校和纽约本部都是非营利性机构,两校拥有相同的教育和研究使命。”
 
但也有不同看法。《纽约时报》认为,近年来,美国高校纷纷在那些高等教育机会较少或者水平较低的国家设立海外分校,一方面,这种方式能够帮助高校吸引专业人才和科研新秀,而且还能有更多的收费学生入学;另一方面,一些对于中东或者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美国学生能够实地研究。
 
全球网络之路
 
1831年,纽约大学诞生于纽约市的Greenwich村。她的创始人曾经说过,纽约大学应该“in and of the city”。 纽约大学所在的纽约本身也是一座全球化气质浓郁的城市:移民众多,语言众多,跨国公司林立。纽约大学完美地适应了这样的生态环境,无论是位于Greenwich的教学楼还是散落在城市其他角落的学校大楼都没有设校门,也没有栅栏和围墙把校园和城市分开,换句话来说,整个城市就是她的校园。
 
现任校长John Sexton有着更大的野心,他希望纽约大学能够“in and of the world”,让纽约大学延伸到世界的各大城市。
 
John Sexton认为全球化是经济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大学与全球化进程相互促进”。一方面,大学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大学必须回应全球化进程,并被这一进程所塑造。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大学会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一些大学将成为追随者,那些不思求变的大学注定会落后。”
 
早在1959年和1969年,纽约大学已经在马德里和巴黎设立了教学点,到2005年,纽约大学在全球的教学点数目已经达到11个(阿克拉,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弗罗伦萨,伦敦,马德里,巴黎,布拉格,悉尼,特拉维夫,华盛顿)。
 
但纽约大学并没有停止全球化的步伐,相反,随着对全球化的深入理解,纽约大学意识到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并且是人类璀璨文明以及杰出人才宝库的阿拉伯世界并没有出现在纽约大学的全球网络版图中。
 
经过反复考量和咨询后,纽约大学决定在阿布扎比开设分校。“虽然两座城市并不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具有国际化城市的气质:世界上四分之三国家的人称阿布扎比为家;虽然语种不太相同,但两个城市的语种数目基本一致;阿布扎比和纽约都是友好而开放的城市,阿布扎比有着贝都因人的好客,而纽约有着荷兰文化的坦诚。”John Sexton 在他的《全球网络大学反思》(“Global Network University Reflection”)指出,“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上的契合和阿布扎比领导人的英明,使得阿布扎比成为纽约大学的合作伙伴”。
 
像纽约大学在纽约的本部一样,阿布扎比选择城市交通便利的交叉路作为校址(纽约大学本部位于繁华的曼哈顿金融中心),2010年阿布扎比分校开始招生。
 
上海纽约大学的诞生也与此类似。John Sexton认为上海锐意改革的精神,对于成为世界思想智库的认同和对于美国博雅教育的认可,是促成双方合作的重要原因。
 
John Sexton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到2014年,希望纽约大学的全球网络至少有16个城市,六大洲的每一个至少有一个‘网络点’。”
 
在John Sexton看来,全球网络大学的特性在于超越了地域限制,而且拥有开放、拥抱世界的姿态,这种开放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积极寻求联系,求同存异。“全球网络意味着提供人才,资产(assets)、思想(ideas)和创造性等元素流动的机会,而且能够使每种元素的配置更加有效。”
 
与大学的国际化不同,全球化网络大学的每一部分都是紧密联系而不像国际化的大学那样主校园和卫星校园联系松散。网络中每个地域的知识、人才都能够为另一地域的研究提供便利。比如说,各个实验室的连接能够增强单个实验室的科研能力;阿布扎比的学生不仅能在本地学习也受益于纽约校园教授的教程。
 
质疑仍存
 
有学者认为,中国应该创造条件,允许纽约大学这样的学校来内地办分校,而不仅是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但也有人质疑国外大学在中国办分校是否会构成文化侵略。John Sexton 认为,纽约大学的全球网络大学是对全球化时代的反馈和呼应。“全球化本身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其带来的是不等同的受益,也有很多人担心这是世界上一些地区用来控制和侵略另一些地区而采取的新形式。”
 
由于全球化影响,整个世界被“拉平”,这种效应在最初是通过殖民扩张、政治联盟以及贸易实现的。因此,如何评价全球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往往取决于政治和经济条件的思路一点也不稀奇。
 
一旦清楚政治和贸易在全球化中所起的作用,很多人便习惯从政治和贸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认为全球化会导致殖民,特权等负面后果。
 
“我认为这种看法对于纽约大学的全球网络系统来说并不适用。”John Sexton解释说,“教育并不是一种商品,即使在大学运作有些类似于企业的地方,大学的使命仍然是传播知识,探索真理。当大学走向‘全球化’时,它们的行为仍然(理想情况下)被这样的理念所规范,而不是受经济或者政治目标驱使。”
 
因此,在一所大学仍然坚持自己的使命时,反对其全球化并不妥当。全球网络大学不但不是所谓的“延续并加深以往统治及征服”,而是通过相互理解来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文明的世界;并且由于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也必然会带来更大程度的权利平等。
 
正如Jonathan Sacks(英联邦希伯来教会首席拉比)在 Dignity of Difference 中所言:避免文化冲突的途径是教育。“不仅仅是读写,掌握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大众可及性,对于维持人类尊严十分必要。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平等获取是平等拥有权利的前提。”
 
还有一些人则担心全球网络大学高水准学术如何保持。这一点,纽约大学给出的答案是:杰出的人才以及各个分校通行的博雅教育。John Sexton表示,博雅教育能够开阔学生的视界,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博雅教育也为学生智力发展提供动力;为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提供良好的适应性。
 
简单说来,博雅教育就是要培养“T-型"”人才(同时掌握较宽的基础知识和较深的专业知识),而非社会所要求我们“生产”的“I-型”人才(掌握非常深的较窄专业知识)。虽然深度是必要的,但知识的宽度也不能放弃,而博雅教育恰恰是扩展知识的宽度。“纽约大学对于博雅教育的坚持也是其追求优秀的最佳证明”。John Sexton如是说。
 
不管怎样,纽约大学的全球网络系统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避免民族优越感以及文化沙文主义,不同文化背景的适应能力等。
 
而这一切都将交予时间来检验。■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2年第5期 大学)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