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中心主任在《人民日报》发文称:“中国至少在1500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全面领先当时的西方。”这一说法引发了以饶毅教授为首的中国科学界的激烈讨论。科学界学者以科学史上的统计数据说话,正视中国科技的地位,分析中国科技落后的症结。 

饶毅:告别自慰 正视史实 查看详细>>

告别自慰 正视史实:复旦大学中国学专家宜补课
 
有关科学方面,这一句话错了两处:首先,中国的科学实际从来落后于西方,可以说文章所指的一千五百年期间我国科学远远落后于西方,其后五百年要好些,因为我们终于通过翻译西方科学书引进科学、研究也逐渐增多。其次,完全不能说西方学者对中国科学领先西方一千五百年有共识。【全文点击】

赛先生在中国还是客人?
对“赛先生”的争议,表面上早就没有了。不过,虽然不能说中国毫无科学思想之萌芽,但近代意义的科学基本是舶来品;虽然不能说中国人完全缺乏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关注,但是那种出于好奇心对自然奥秘的求索在     传统文化中隐而不彰,而与科学密切相关的技术常被负面视为“奇技淫巧”。今天仍待商榷:科学在精神上是否根植我国文化,科学在实质上是否成为我国发展的支柱。【全文点击】

贾伟:落后与自信 查看详细>>

  落后与自信
  
  过去几十年我们的高校争创世界一流战略走的就是“后发优势”这么一个棋路,不改变体制和文化,通过快速引进等技术模仿手段,使得几乎所有的量化性指标有了快速的上升,于是自我认定已经(或接近)国际一流了。这种发展模式二十年后的今天到底效果如何,靠我们自己在媒体上说没有用,还是得让广大的学生们、家长们,还有殷切期待我们高校产生创新技术的产业界来评说吧。【全文点击】

方唯硕: 对批判的思考与商榷 查看详细>>

关于批判“过去1500年中国领先论”的思考与商榷
  
  中国和很多东方国家一样,思维方式与从古希腊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主流思维方式不一致,可能是东方国家科学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主因,而体制因素也有推波助澜之效。换句话说,人文主义思想更有可能是科学发展的助力而非主因。尽管有人预测东方哲学会在未来复兴,但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是,在西方科学大厦的基础上,吸收东方哲学中的某些思维,继续发展壮大。希望重起炉灶弄一套“新科学”,或是颠覆西方科学的基石取而代之的想法,至少在现在看来有些痴人说梦。【全文点击】

孙卿:对“科学在中国还是客人”的评论 查看详细>>

对“科学在中国还是客人”的评论
  
  现在中国人均GDP和科学水平应该都接近或略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建议还是学习和科学研究都不能忽略,但是普及科学的本质——科学方法,迫在眉睫。因为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名人(他们的影响力大),大都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去发表观点和参加辩论,往往主观词汇占主要的,客观态度确实不多。【全文点击】

董洁林:让数据说话 查看详细>>

中国科技是不是超越西方1500年?——让数据说话  
  
  为了从历史角度探究中国科技创新的统计特征,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科技创新首创时间和地点的“人类科学和技术历史成就”数据库,然后定量统计了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科学和技术的首创成就,并对各国和地区进行横向比较,有如下主要发现:1)中国历史累计技术创新项目约占世界总量5.8%,比欧美相去甚远,也逊于中东地区,但胜于印度/巴基斯坦地区。2)中国历史科学活动和成就少于人类总累计数1%,显示中国自古以来科学探索活动不活跃。3)中国历史上的技术创新,时间上在春秋战国到宋朝期间较活跃,宋朝之后(1300AD 至今),技术创新几乎完全停滞。4)从各地区科技创新的历史横截面统计数据可见,欧洲地区从公元前500年开始科技活动就较活跃,科技成就积累一直超越中国。【全文点击】

郭年:美国学者之解读 查看详细>>

美国学者对“中国科技是不是超越西方1500年”的解读
 
  在“中国科技是不是超越西方1500年”这个问题上,作者认为在科技史的重大事件上,中国古代能上榜的成就很少,在科学史上几乎没有建树,在技术史上只有四大发明等少数的亮点。而在1400年左右之后,西方更是进入科技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几何级数,甚至是爆炸式的发展。而中国自此则再无建树了。个中原因作者认为是中国人对科学的探索呈现出零敲碎打的状态,浅尝辄止,没有系统性的构建,只有在西方这样重视个人,鼓励辩论,不盲目听信权威的文化下才会出现科技的蓬勃发展。因此在东方的多个文化中都没有出现科技的发展也就不是偶然的现象了。【全文点击】

李宁:不应妄自菲薄,更不能信心爆棚 查看详细>>

不应妄自菲薄,更不能信心爆棚
 
  尽管引述对这场争论中的“右倾”思潮,即认定中国古代科学没有什么成就或者落后得一塌糊涂,但目前更需要做的,是“防左”,即认为老子自古就是天下第一,从而信心爆棚,要君临天下了。不管西方媒体怎么忽悠我们,说中国的科技力量已经怎么怎么强大了,我们自己还是要清醒,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在科学上,我们仍然是学生的阶段。论文世界第二了,不一定等于科学水平世界第二了,更不等于对于科学发展的贡献,我们已经排在第二位了。【全文点击】

曾庆平:从基因科学看中国有无科学落后危机 查看详细>>

从基因科学看中国有无科学落后危机
  
  科学是没有国界和人种限制的,它既是全人类的共同创造,也是全人类的共有财富,人人都应该为知识的积累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当然能够分享它所带来的价值与利益。尽管技术有专利,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技术的传播也只是受商业运作的制约。因此,撇开荣誉层面,过分强调某个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原创性及过分担心科技落后会挨打等等都是“伪命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科学当然也不必有落后的危机感!【全文点击】

麻庭光:关于中国科技落后的个人看法 查看详细>>

关于中国科技落后的个人看法
  
  导致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很多,我只能从自己的消防科技史的角度提供一点管窥。近百年来,为了解答“李约瑟难题”的文献,车载斗量,大家都没有认识到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历代自然灾害和应急管理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我只能从火灾历史和消防文化角度收集资料,试图从气候变化和社会应对的角度来重新诠释某些历史现象,信不信由你。【全文点击】

郑小康: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又能怎样? 查看详细>>
  
  有人总是把华夏文明和西方文明对比PK,其实这种做法很不公平,西方文明从源头开始就横跨欧亚大陆,聚集了无数民族的优秀思想、哲学和科学,中国如何能以一国之文明与之相较呢?从古希腊到唐朝,再到意大利、英国,再到今天的美国,这些文明中心的轨迹昭示着一条真理:只有包容开放的文明善于吸收其它文明因素的国家才会兴盛。所以中国人不需要所谓“最强的文明”,要的应该是“最开放、最包容的文明”,而且对阻碍中国人包容开放融入世界的政治、文化因素应该予以清除。试想,又有哪一个强大优秀的文明看不到其它文明的优秀因子呢?【全文点击】
相关博文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