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谈中国面临的可贵机遇与严峻挑战

已有 9902 次阅读 2008-12-18 08:38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 机遇, 挑战

谈中国面临的可贵机遇与严峻挑战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1218日发布

 

今年116-29,我为超星数字图书馆讲授《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研究》课程(实况录像,制作后供高校图书馆和社会使用),总共2060课时,内容涉及对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实事求是的整体定位研究、对现当代资本主义整体经济和政治运行机制的研究、对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类型研究、对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各种理论的评价以及对现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考察。通过整体发展、制约因素、模式和类型研究,以期推进对于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深入务实考察,为走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托和理论与实践上的启迪。

 

第二十讲的题目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分以下三个问题讲授:.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认识上的误区;. 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中的资本主义形态;, 中国面临的可贵机遇与严峻挑战。现在发布的是第三部分的文字稿。

*****************************************************

 

                       , 中国面临的可贵机遇与严峻挑战

 

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十分严峻,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1新世纪中国的可贵有利机遇

 

A.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大潮中,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

 

    1991年美苏两极雅尔塔体制解体后的当今世界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加快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求和平、谋发展、促和平的潮流不可阻挡,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向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维护和平与发展的相对有利地位,可望继续保持国际和平环境所提供的机遇。

  在这个当今世界和平大潮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动荡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能源、粮食安全问题突出,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南北差距拉大,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但是中国并没有处在国际恐怖行动活动、新冷战风波、金融危机的最前沿,有着政治和经济上的较大回旋余地。

  尽管新世纪以来局部战争增多, 但是,这些局部战争主要不是发生在中国的周边,新的世界大战的现实可能性总的说来不是越来越大了,而是相对缩小了。中国有赢得更长的世界和平的国际环境的可能性,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大业。在新的格局形成中, 一个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结束, 多极共存中新兴力量发展机遇增多, 有可能突破政治和经济的旧格局的传统框架开创新的局面,

    问题在于能否及时捕捉机遇。邓小平19903月在谈到国际形势时说:“我们可以利用的矛盾存在着, 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利用。” (〈邓小平文选〉第3,354,人民出版社, 1993年)

  国际形势在利弊相较的总体上说是利多弊少的。

 

B. 新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新产业革命同步发展的机遇

   当代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纪之交已进入新的突破时期, 以信息高速公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为先导将会引起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新的革命性的变化。在这场大变革中固然现代化强国、科技大国占有基础和实力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和前两次科技革命时引起的变化一样, 后起之秀往往会异军突起的。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密切,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的总形势, 发达国家和包括我国在内的有一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新的大变革中, 在一定程度上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第三次浪潮“对穷国和富国,却开辟了崭新的, 也许是解放的可能性。”,三联书店, 1983年第424)

这就给处于起飞时期中的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开发生产力的难得机遇。

 

C. 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主要竞争形式提供的机遇

    1945-1990年代时的美苏两极冷战格局以激烈的政治、军事较量不同, 走向21世纪的冷战后多极化格局, 转向了以军事、政治斗争为后盾而以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形式。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意识形态的较量虽然一直存在, 但是它实际上并在许多情况下是以退居后台的形式表现的, 并不总是将意识形态因素或什么“反共主义”作为处理国际的和国家关系的固定不变的原则基础的。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各国有选择发展制度、发展模式的自由、不干涉它国内政等原则已越来越为国际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国家所肯首。尽管西方国家不喜欢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也不喜欢西方国家坚持资本主义道路并把他们那一套制度和价值观强加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头上。然而这并不是说, 我们警惕西方国家的“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意味着要把意识形态因素夸大到其他因素之上, 以至忽略了导致苏东解体和新中国在一个相当长时期里发展不快的关键性原因。实际上对于不同会制度国家来说都不容以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关系划线的准则, 都在实际上以利于国家利益的和平与发展为准则。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和速度、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情况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在跨世纪的90年代, 世界经济在起伏中保持增长势头, 而站在发展浪尖上的是亚太地区, 这处于亚太地区中心地位之一我国来说, 显然是一个有利的发展机遇。

 

D. 新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周期性危机阴影的断续困扰、前苏东国家解体后尚未摆脱困境和某些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危机,特别是“9·11”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美国事件,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客观上提供了中国的发展机遇

    邓小平在1983年说:“要抓住西欧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机”( 《邓小平文选》第3,32,人民出版社, 1993年)1985年又说:“我们要抓住时机, 现在是改革的最好时机。” 《邓小平文选》第3,132,人民出版社, 1993年)1991年说:“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 就是个机遇。......机会难得阿!” (《邓小平文选》第3,369,人民出版社, 1993年)1992年他又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关键是发展经济”“要抓住时机, 现在就是好机会。”(《邓小平文选》第3,368375,人民出版社, 1993年)

    别国的困难或动荡自然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当然, 这样的机遇并不总是常在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别国的困境和大发展缓慢的基础下,而主要靠自身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在当代世界的改革潮中, 我国正是在世纪末改革潮中后来居上,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调整上有较充分的回旋余地。(参见拙文:《跨世纪的当代世界改革潮》, 《历史教学》, 1994年第3期)

    2008年金融危机及其蔓延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确实也是十分有利的转机,19000多万亿的外汇储备和大量国内储蓄,使得政府拥有强大的财政货币实力杠杆来实现扩大内需,缩小地区差别、社会居民财富收入差别,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和技术转型,有利于危机缓解和结构调整后,经济走上新的台阶。

 

E. 振兴民族和文化新精神提供的新机遇

    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有一个在新的条件下再创民族文化新精神并在全球发挥影响的问题。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有过举世公认的辉煌。自15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落后了。正如邓小平同志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 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 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 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邓小平文选》第3,90,人民出版社, 1993年)我们知道15世纪前后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这个一个由中世纪转向近代世界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期的反差是中华民族迄今仍深受它的影响, 整整500多年的被动和挨打局面是我们永远难忘的。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似乎正面临着一场文化崛起的新浪潮。它的影响要比文艺复兴时期要广泛和深远得多, 但是人们对这场已悄然到来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的认识还相当滞后。这对于一个走在全世界全方位开放前列的中华文化无疑带来了一个极其难得的机遇。它既要在新的条件下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又可以充分地借鉴近现代西方和世界其它国家的优秀文化, 从而创造新文化,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一个团结振兴的新兴中华民族,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当代世界具有竞争力;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华文化,更具有竞争力。相形之下, 基督文化在总体上已经走过了它的高峰期, 而伊斯兰文化在一些方面与现代化的协调和创造生机的活力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 新世纪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尽管中国发展的机遇难得, 但是面临的挑战同样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这里涉及社会生产力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能否建立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增长,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协调的良性循环机制、能否真正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 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能否保持和发展健康富有活力的民族精神、以及开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等问题。客观地说, 在这些方面同样面临这十分严峻的挑战。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的艰巨任务

我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次提出到本世纪末达到人均800美元的“小康”目标。(邓小平文选中的提法还有:“二十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文选39,70,79,102,117,

161,223,266,289,305,320下同,“它意味着到本世纪末,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3-57,64,98,162);“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8001000美元, 看来1000美元是有希望的”(1987.4.16, 3-215,224,);“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3-226))这是按GNP十年翻一番的速度来计算的。

   19952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994年全年GDP总值是43,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8%(1995228日人民日报。并见199535日国务院总理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按当时1美元等于8.45人民币的美元比价汇率和全国人口12亿计算为人均GDP3,650,432美元。(据1995215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宣布:1995215日凌晨中国人口已开始进入第12亿。人民日报等各大报1995216日报导)

    而按199510月的通常1美元等于8.31人民币的美元比价汇率计算为439美元。从199511日到19991231日结束后的2000年只有5年。以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同样是11.8%来预测, 则到1995年底为48,968万亿人民币。这样“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将于1995年提前完成。” (1995928日中共中央第145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按此测算, 1980年时的国民生产总值13,686亿人民币左右。1979年时我国大陆总人口为97,542万。据此,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411元人民币。中共中央《建议》提出:要在“2000, 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这一目标不经已经实现而且大大超过。

  2002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说:200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右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按照《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的数据,2000年中国的GDP10799.48亿美元,人均855.74美元(全国人口12620万人)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十七大则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国家统计局2008411日发布2007GDP数据初步核实结果:2007GDP现价总量为249530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了29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此前公布的数字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在10%平台上加速。2003GDP增速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2006GDP现价总量为211923亿元,同比增长11.6%。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2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按此计算,2007年人均18885元人民币,按照人民币和美元比价计算,则相当于人均2360美元。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刘铮 周英峰)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0%。

国家统计局报告说,改革开放30年国民经济迈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统计显示,1979年至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年均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0%的速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年均8.5%不相上下。

报告指出,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30年来,中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国2007年GDP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国家统计局报告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

  

  从2000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就是到2020GDP达到383732亿人民币(以2001年人民币计算)2007GDP已经达到249530亿元,即使按照年均增长GDP 7%来计算,则到2014GDP也达到了400690亿元人民币,

按照平均每年增加1300万人计算,2014年人口为14.12亿人口左右。(19809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中号召:“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1988630日我国总理在亚洲30亿人口日的电视广播讲话中还号召:“力争做到在本世纪末把总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左右。”19871111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人口抽样调查结果: 19827月大陆总人口为100,818, 19877月为107,233, 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14.81995925日我国总理在“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中说“到2000年和2010年分别把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和14亿以内”,2000前“每年大约增加1400万人口”, 这样2010年就会突破14亿大关)

  那么2014年的人均GDP28377元人民币,按照人民币和美元汇率1:6.8计算,则为人均4137美元。人均就美元来计算比2000年翻两番相当于人均3423美元,这个目标事实上提前七八年实现了。这既得益于GDP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也得益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

 我们假定2014年后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和人民币对美国的汇率不变,那么到2020年时的人均GDP6208美元。

 

我们知道所谓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一个相对的随时调整的水平标准。在一定意义上说,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人均GDP就相当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GDP

    按照世界银行1992年和2004年的标准计算,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和全球人均收入标准差距扩大。2004年的上中等国家收入还达不到全球的平均水平。2004年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NI高达32112美元。

年代  全球       中等收入国家   上中等收入国家 下中等收入国家

      人均美元    人均美元        人均美元        人均美元  

1983               1310            2050            750

1992   4280        2490            4020                      GDP

2004   6329        2274            4769           1686       GNI

(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5年;《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表1,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2006年世界发展指标》,表1.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但是, 第一人口的增长控制每年增长在1%内, 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第二, 1979年以来连续保持40多年保持年增长率为7.2%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在世界历史上, 包括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第三, 保持人民币和美元的稳定比价,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上的硬币同样是十分艰难的。

  第四, 通货膨胀率务必控制在两位数以下, 否则GNP和人均GNP的实际增长率在相当程度上被抵消了。

  第五, 减少国际金融动荡和国际经济政治波动对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影响,是一个难以控制的难题。

  最后还有一个国际激烈竞争因素, 世界在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是以包括发达国家的停滞发展为条件的,世界银行几乎每年都提高了划分上中等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均GDP的标准。

  

B. 实现追赶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一项新的攻尖任务

  由全面小康不如丰裕的发达地区行列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攻尖任务。由于中国人口相当于美国四倍多。中国在GDP总量上赶上德国、日本和美国需要时日,在人均产收入赶上更是需要长期奋斗。

  我们不妨以便2004年的情况来比较中国、德国、日本、美国的经济实力对比

             GDP10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中国         3010                           2280

  德国         3280                          39710

  日本         5290                          41480

  美国        13980                          46280

   

1992年我国的GNP5462.34亿美元, 而美国是59,355美元, 中国是美国的9.2%。

2004年我国的GDP是美国的21.15%,差距在缩短。

 

按美国GDP年增长率为2%计算则36年翻一番,GNP年增长率为3, 24年翻一番。

照此推算: 按美国GDP年增长率为2%计算,2040年美国GDP279600亿美元

          按美国GNP年增长率为3%计算, 2028年美国GDP279600亿美元,2052年为559200亿美元

按中国GDP年增长率为7.2%计算,10年翻一番,照此推算:

2017年中国的GDP60200亿美元,2027年为124000亿美元,2037年为248000亿美元,2047年为496000亿美元

按中国GDP年增长率为10%计算,8年翻一番(相当于214%,照此粗算:

2015年中国的GDP60200亿美元,2023年为124000亿美元,2031年为248000亿美元,

2039年为496000亿美元

这就是说,在美元汇率和人口增长率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即使以中国年增长率10%的速度增长,美国仅以2%的速度增长,那么两国经济实力持平的交汇点在本世纪的30-40年代间而绝非20年代。

这个前提是中国高速增长和美国的低速发展,是人口增长率和汇率不变,而保持这样的前提,美国回心甘情愿地接受吗?我们能够掌控吗〉

 

美国人口只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多, 所以在经济总量稳超美国后,按人均GDP超过美国,则是21世纪下半世纪为之持续奋斗拼搏的宏伟大业了。

 

C. 中国在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个问题上形势相当严峻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 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邓小平文选〉第3,137,人民出版社, 1993年)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文选〉第3,110-111,142,172,216,229,265,

364,373-374,人民出版社, 1993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地区、行业、集团、阶层的不平衡发展呈现扩大趋势, 解决好贫富悬殊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道路。GDP和人均GDP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线。贫穷绝不是社会主义, 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人均GNP的情况说明整体富裕水平, 但是说明不了共同富裕问题的全部问题。下面所列中国和几个发达国家收入分配所占百分比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是值得深思的。

                占收入或消费的百分比份额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30,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

-----------------------------------------------------------------------   

               最低的20   最高的20    最高的10   基尼系数

中国   1990     6.4          41.8            24.6

美国   1985     4.7          41.9            25.0

日本   1979     8.7          37.5            22.4

英国   1988     4.6          44.3            27.8

法国   1989     5.6          41.9            25.0

德国   1988     7.0          40.3            24.4

 

               最低的20   最高的20    最高的10

中国   2001     4.7          50.0            33.1         44.7

美国   2000     5.4          45.8            29.9         40.8

日本   1993    10.6          35.7            21.7         24.9

英国   1999     6.1          44.0            28.5         36.0

法国   1995     7.2          40.2            25.1         32.7

德国   2000     8.5          36.9            22.1         28.3

(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 2.8,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世界银行公布的这两个统计数字说明, 在贫富悬殊问题上社会主义的中国比发达资本主义的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要严重。90年代以来的中国的最低和最高两个20%之间的差距呈现会扩大趋势。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不能解决好效率和平等的原则关系,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保障社会安定将遇到相当大的麻烦,也势必影响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1995928日中共中央《建议》已经指出“在全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 地区发展,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中共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分配更加注意公平。”“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逆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单行本,38-39页,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可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贫富差距扩大同再的问题,已经到了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地步了。

 

D. 保障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机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下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单行本,16页,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我们面临着发展速度和环境质量、生活质量、人口素质改善的严重矛盾。

以下一些指标取自2006年世界银行发展指标报告是需要非常重视的。如:

环境质量:

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吨数     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吨数:

中国  1990      2002         美国   1990    2002

       2.1       2.7                13.9    20.2

 

获得改善水源的人口比重占人口的%

中国  1990      2002         美国   1990    2002

       70        77                  100     100

 

使用改善卫生设施的人数占人口的%

中国  1990      2002         美国   1990    2002

       23        44                  100     100

 

有机污水排放量 千克/

      1990       2003             1990        2003

中国 7,038,131  6,088,663  美国 2,565,226  1,897,480

 

土地使用

     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中国   1990  2005             2001-03

        16.9  21.2            0.11

美国   1990  2005             2001-03

        32.6  33.1            0.60

 

化肥消耗量(千克/公顷, 可耕地)

中国    1989-91    2000-02     美国  1989-91  2000-02

          2222      2578              1006    1101

 

颗粒物浓度(每立方米中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的毫克数)

            1990              2002

中国        113                 80

美国         30                 24

 

大气污染

国家城市数  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毫克立方米    毫克立方米   毫克立方米  

               2002       1995-2001     1995-2001

24(中国重庆)    137          340           70

3(美国洛衫矶)    36            9           74

 

生活质量

                     卫生保健支出(2003)

          GDP% 人均美元      GDP% 人均美元

中国         2.0%     61      美国 6.8     5711

   卫生保健工作者(医生护士接生员)密度(千人拥有,2003-04)

中国      2.7                 美国13.2

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人均立方米(2004)

中国     2170     美国    9535

 

人均石油千克当量  

                  1990          2003

中国              775           1094

美国             7772           7843

 

机动车每千人拥有量

                  1990         2003

中国              5            15

美国            758           858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1990     2004

中国              27        40

美国              75        80

 

人口素质

大学教育占相应年龄组的%     中学教育占相应年龄组的%

中国  2004         美国   2002  中国  2004 美国   2004

       15                  83          70          95

 

 

E.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改变二元结构需要付出高昂的学费

    如何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伟大试验, 资本主义的一套有用的应当借鉴, 但决不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负面影响对推行改革开放,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无干扰。习惯势力、保守思想、改革过程中受到利益损害的集团及个人的不满情绪对转轨观望以至消极抵制。还会有一些人乘机混水摸鱼以图私利者, 给改革转轨大抹其灰。加上转轨没有经验, 无先例可行,有可能出现失误。所有这些说明中央提出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要求建设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曲折是不现实的。问题是不要有大的反复, 有了缺点和失误及时纠正, 以免学费的代价不要太高。借鉴当代世界各国改革的经验教训, 这里尤为重要的关键是必须切实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协调好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关系;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实践第一和社会生产力第一的检验标准。

 

F.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保持社会主义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一书中曾预言说: “在今后的数十年中, 一个更加现代化、更加强大的中国可能会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在指导中国进行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复兴过程中, 共产党统治者们也在经历着一场指导思想方面的重大变革。他们的主要观点, 甚至他们的政治语汇愈来愈不像一个自称代表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政党所应有的东西, 而更像一个代表了正在中国兴起的、商业阶级专政的和致力于现代化政党的特点。”“中国正在发展着的、有时甚至是腐败的商业共产主义, 几乎不能当作社会革命的楷模。”“在将来的某一时刻, 几乎可以肯定就在一、二十年内,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必然要面临生产上的富有创造性的社会经济多元化与反对政治多元化的一党专政互不相容的情况。”“在中国, 取得经济成功所付出的代价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淡化。”“中国政权努力使自己的国家迅速进入环太平洋繁荣国家之列的努力很可能成功而不是失败。然而, 要取得成功, 它采取的政策就必须与马列主义的理论越来越远, 而与其非共产党邻国的经济上十分成功的政策越来越相似。商业的、部分腐化了的共产主义可以获得很高的增长率, 但意识形态方面的正统观念必须大大淡化。中国经济上的成功将要求进一部摒弃马列主义学说。”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175235273295,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

  

  最有力回击布热津斯基一厢情愿的预测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实际行动, 坚持改革开放。如果在我们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 也是社会道德的大沦丧、政府官员的大腐败、传统美德的大抛弃, 封建腐朽的大泛滥、拜金主义大流行, 那岂不是不幸被老外言中了? 那不是自我演变了? 我们不能再也走穷社会主义的老路, 再也不能重捡起阶级斗争为纲的大棒, 高唱唯意识形态论。但是, 我们绝不能以淡化、软化精神力量和弱化文化道德素质换来现代化, 如果那样, 就不会是社会主义的四化。

 

G. 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实际上被推上了前台

  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和政治的激烈竞争已见端倪。新世纪以来火药味更浓了。和苏联在前台不同, 新世纪以来的新形势越来越显示中国的社会主义被推上了前台,成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一极。中国总理1995935日在“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的《说明》中说:“我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如果搞得不好, 这种差距还有可能扩大”, “某些西方大国不愿意看到中国按照自己的发展模式所取得的成功, 总是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牵制。”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有些人很清楚中国的进一步强大, 中国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壮大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将意味着什么。前面提到的布热津斯基1993年出版了一本《失去控制: 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的书, 书中称:“从总体来看,必须说中国取得的成绩是极为令人钦佩的。.如果这种速度保持下去, 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个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蓬勃发展、军事力量强大而又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目标的中国, 面前可能摆着三种全球性战略选择:()中国即使非常务实, 实行可以称为‘商业共产主义’的政策, 但仍称自己属于共产主义制度,在这种情况下, 它可能非常有意识地扮演世界穷国领袖的角色, 与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首的捍卫现状的联盟对抗。”“第一种选择无疑地将在世界许多地区引起反响。中国目前执行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就是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 潘嘉玢、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失败》(原名《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207-20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美国参考》1127日(美国时间26日)少有地发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在《2025年全球趋势:世界格局变化》报告摘要和评论。这份报告完成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和奥巴马走马上任前,显然带有影响新政府决策的意图。“报告假定美国仍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其领导能力会有所减弱。由于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削弱,美国在外交政策与国内重大项目之间可能必须进行一些取舍。”报告说,“在今后20年内,预期中国将比任何其他国家产生更大的世界影响。如果目前趋势继续下去,至2025年中国将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军事强国。中国还可能成为最大的环境污染国和自然资源进口国。” 报告全文(英文)载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网站:http://www.dni.gov/nic/PDF_2025/2025_Global_Trends_Final_Report.pdf

可以看出,美国已经不是仅仅将中国看作潜在的对手,而是浮上水面的主要竞争对手,我们在高歌美中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是千万别忘记了这份报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51678.html

上一篇:《美国的崛起历程》(国家图书馆2007年5月14日录像版)在网上播放
下一篇:新近获悉老同学身边的事
收藏 IP: .*| 热度|

1 黄卫东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