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流动探索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qjiang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Associate Prof., Ph.D.

博文

对改变科研单位体制的几点建议(转贴)

已有 5840 次阅读 2008-11-24 22:09 |个人分类:学术研究| 科研, 管理, 项目, 体制

转自:http://www.xysforum.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9/keyantizhi.txt

作者:科研蚂蚁

  我是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员,有心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绵薄之力,并且
要求不高,仅仅是想好好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科研工作。但是参加工作以来
看见的科技界的种种丑恶现象令自己深觉恶心,郁闷,窒息,以至失望至极。

  一是在项目申报上,无职无权的科技人员即使有好的创意、想法,而且具有
极大的兴趣与工作热情为这好的科研创意、想法去工作,关系不好不行。我说的
不仅仅是项目在外申报的问题,在内,连本单位都出不去,一方面单位行政人员
当道,只要申报人不是他们圈子的人,连报出都不让报出(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有
一个规定,科研单位要报出的项目,需要经过科研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的审查并出
具推荐意见,这种管理制度给有权的人以可乘之机),任意扼杀科技人员的积极
性,对科技人员而言,我想在很多领域,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只能坚持真理,
但是由于现行体制影响,却只能屈服于行政人员;另一方面,申报项目的信息首
先被做官的知道(这当然有单位科技管理部门接收到信息后,首先报于当官的有
关),当官的认为是好的、有油水的项目信息先拦截下来,然后自己召集人写申
报材料,黑箱操作,不让广大科技人员知道,形成官员优势,限制一般科技人员
项目申报信息知情权,有时管理科技项目的上级部门行政人员与科研单位领导形
成利益共同体,将申报信息首先打电话通知科研单位做官的,不透明,不公开,
不竞争优胜。长此以往,科研不成为科研,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导致的最后的结
果是,科研单位里面一部分优秀但是不谙人事的科研人员失望乃至绝望,沉沦下
去,因无法生存,无钱做事,转行其他;一部分科技人员为了生存就削尖脑袋向
上爬,当官,拉关系,行贿,搞公关是他的主要任务,科研工作成为他的幌子,
业务荒废,天天吹牛,最后还堂而皇之成为专家,打压有真才实学、但不谙人事
的科技人员,误国误民;还有一部分根本不怎么做过科研工作的行政人员,只是
天天讨好领导,活象哈巴狗,但是领导喜欢,在领导的关怀下,最后也成项目组
长,成为官,他的最大的本事就是做领导可心之事,哪里有什么科研水平,由他
去领导科研,可以想见结果会如何。在一个科研单位,只要是当官的,项目多多,
具有大量经费支配权,他不懂没有关系,但是他是领导,是项目老板,手下科技
人员有自己的思想、创意者,很多时候不能正常表达,以他的思想为准,以无知
来指导有知,这是对科研经费多么大的浪费以及是多么的危险!由于当官有这么
多的优势,科研单位里形成了当官是人们的价值追求,至于科研业绩怎么样不用
考虑,这是存在的科研单位里面可怕的、扭曲的价值观念。

  二是项目实施上,一旦项目申请下来,项目经费就成为组长的自己私有财产,
干科研心疼钱,干其他事随意浪费,连自己家里面给小孩买的学习用具,都在项
目上报销,采取各种方法套取项目经费、国家财产,做几个项目,就发财致富了,
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买车买房。一线科技人员为做好科技工作,在组长那里申
请经费,有时候非常难,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把国家的钱当作的自己的钱,满
足自己的私欲毫不吝惜,为国家做事没门!然后将几个类似的课题混在一处,多
头交帐,吹的是“一根骨头哄几条狗”。

  三是项目验收上,反正验收也不严格,平时又不验收、审查,到后来才审查
验收,给评审费,好好的招待验收人员,所谓的专家,好的专家在利益诱惑的前
提下,发言不真,埋没良心,差的专家(当官混上的)一派胡言,乱七八糟。然
后就是国内先进,水平多高,多高,其实啥都不是,无法无天,呜呼哀哉!

  以上只是我了解的科研现状的一些,这些事情几年来时时发生在我的身边,
还有其他黑现象,不在此处列举。因为说着恶心。

  因此,现在科技人员生存之道似乎是:

  巴结当官的——做官——拉关系(行贿)——拿项目——满足自己的私欲,
科研工作做了多少,不关心,只想如何能应付了事,关心自己最大化发了多少财
就行了。真正做学问的人需要专注,是没有多少时间去谙人事,拉关系的,那就
靠边站。

  因为只有做官,才能接触上面更大的官,才能有拉关系的可能。群魔乱舞。

  资金大量的浪费,优秀人才的压制,科研成果的匮乏,这就是中国的科研现
状。

  中国的科研究竟怎么了,我想这就是做科研吗?可笑也可悲,我想这样下去,
科研将不是科研,国将不国,人类胜于其他动物,跑得快,飞得高,在于智力,
在于技术,国家立身之本,就是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时
时伴随在人类的身边。中国一定要科学技术立国,中华民族难道要永远沦为其他
民族打工吗?!国家社会稳定、发展与繁荣难道永远依靠大的投资与低廉劳动力
吗?!什么是对与错?!难道错误的东西一直可以合理存在,对的东西就不能得
到伸张吗?!无论什么,正确的东西迅速实施,国家与社会才有希望。学术造假
固然可恶,那是皮毛,中国科研真正的病因在此处,而且非常严重。

  作为一个普通的科技人员,我想说的是,我热爱科研工作,我不需求什么名,
我不需求什么利,只要让我能够安静的,排除一切捆扰、阻拦,做自己喜欢做的
事情,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些才智就成。

  给真正想做科研的科技人员一个机会吧,还科研一片净土!

  搞行政的,你搞你的行政去,好好做你的官,不要以无知以及手中的权利损
坏科学研究本身所需要的真实、客观、明朗与公正!
  我只想坚持真理!!!

  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就科研单位体制有以下几点建议:

  1. 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真正成为服务性质的人员,因为干管理是
没有多少时间去考虑科研的;根据其服务质量给予奖励,提高待遇,由科技人员
提名评价他们。

  2. 有才华的科技工作者采取方法提高他们待遇,消除科研单位做官优势的
体制,不要让他们做官、搞行政,也让他们不愿意去做官(我并不是否认做官,
只是分工不同,同时做科研与行政,是做不好科研的),做行政由于很多时间要
处理其他事务,让他们专心做科研就可以了,研而优则仕在科研上是走不通的;

  3. 科研单位科研事务管理建议这个模式:由全单位科技人员无记名投票选
举出学术管理委员会,由学术管理委员会讨论单位的科研事务,学术管理委员会
成员都具有平等决定权,决定科研事务(包括项目申报等),每项事务调查论证
后,均采用无记名投票决定,以6:4比例决定是否实施某项科研事务。学术管理
委员会成员资格在考虑专业比例基础上,主要以发表文章质量、数量,做的科研
效益决定(按照职称比例高职、中职、初职各占一定比例,建议4:3:3),规
定5年换届一次,学术管理委员会组成也要体现竞争优胜制。要形成科研面前人
人平等的制度。学术管理委员会设置秘书2名,由秘书作为上面科技管理单位与
本科研单位的联系人,联系人不参与做科研,身份是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阻断既
得利益者与上面的联系。

  4. 单位的主要领导(如所长)属于行政管理,不参与管理科研,这是很重
要的,边行政管理,边管理与做科研是绝对管理不好也做不好科研的,只会危害
科研。要防止只要当官,就有很多项目,自己又没有多少时间做科研,避免无知
指挥有知,清除人治科研环境,而且不给哈巴狗类型的人肆意践踏真实科学的机
会。

  5. 建立自由人申报制度,很多项目不需要经过学术管理委员会,不经过单
位,自己有想法就报,自由人申报项目管理设置秘书,秘书不参与科研,由秘书
做联系人。

  6. 因此,科研单位管理是由单位主要领导管行政人员与事务,学术管理委
员会管理科研。科技人员评价行政人员服务水平,行政人员待遇提高决定于其服
务水平。科技人员评价以其科研工作以及效益,发表文章质量、数量来定量评价。

=============================

以学生身份在科研领域也有几个年头了,这篇文章作者提到的一些科研现状或多或少在各个科研单位实际上都存在着,程度不同而已。

有的时候听人说,“要做学问,先学做人。” 做什么人?好人,正直的人?还是让领导认可的人?能拿到项目的人?

教授治校还是官员(党委 )治校也争论了这么多年了,目前来看还是官员通过“教授”的形式在治着学校,治着学术。教授们也希望通过成为官员来治校治学术。

记得看《大秦帝国》,里面法家有三派:势派(依靠国君推行法度)、术派(整肃官吏推行法度)、法派(制定典法推行法度,唯法是从,不避君王权贵)。卫鞅以法派治弱秦20年,保秦国至少6代君王不衰而一统天下。依此而见,治学术也得靠“法派”,任何人治都是有弊端的。

文章作者的观点似乎有点偏激,自身也有点失望的情绪,但是他提到的问题,值得从教授做到官员的,现在还是教授的,现在还是科研蚂蚁的,以及象我这样即将成为科研蚂蚁的人深思。

科研单位在中国也绝对不是一方净土。我们的路还很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310-48211.html

上一篇:北京街头的S.W.A.T.
下一篇:在学术领域如何抵制法国(joke)
收藏 IP: .*| 热度|

4 向峥嵘 李万峰 胡健波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