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自然力恢复:艰难的游说之路(1) 精选

已有 6185 次阅读 2008-11-22 12:13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自然力恢复:艰难的游说之路(1)
蒋高明 
 
在目前中国学术界,写学术论文相对容易,做实际工作要难得多,尤其是将科学发现向公众普及,再遇到强大的利益冲突时,这是个相当困难的事情,也会冒很大的风险去实行。哥白尼之所以选择在死亡的那一天宣布他的“日心说”,概因为他的各种顾虑吧。在长达8年的生态恢复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问题,这就是自然力。人们过分自信其拥有的技术,并乐此不疲,花费大量的资金,在屡次失败后依然我行我素,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恐怕许多读者也都明白,但大家不愿意说,说了得罪人,得罪人谁还说呢?感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了拙作《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这里再借助科学网博客之宝贵一角,将其中的一些“心酸”往事重新放在这里,以连载的形式发表。愿引起您的共鸣,当然,您如感觉观点不同,可以一笑了之,大可不必动怒,伤了心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丝毫没有让读者在该观点上认同的意思。以下是原文。
引子
“利用自然力恢复自然,无为而治”这个观点最初提出的时候,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首先是“嗤之以鼻”,然后是“不屑一顾”,最后竟是“刮目相看”了。而要说服不同观点的人,包括政府官员、普通公众、大中学生、甚至科学家本身都是相当漫长的过程。无为而治,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不做,而实际上是比什么都做还要艰难得多的事情。解放自然力,就必须跟人打交道,这就跳出了恢复生态学或者自然科学本身的范畴了;而要和那些有着不同利益关系的部门或者个人打交道,难度就更大了。自从我们2000年开展试验;2001年提出“以地养地”和“自然力恢复”;2006年提出“畜南下、禽北上”恢复草原等观点,笔者几乎用了全部的业余时间奔走相告我们的发现。有时仅从理论出发说服力差,还要亲自带人下去参观和展示。仅2003一年,笔者就17次带领不同身份的人进入浑善达克,介绍我们的试验。最终,功夫不负苦心人,我们的理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本章就介绍一些这些艰难的游说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让这个本来就很普遍的规律面世的艰难性。
 
报刊和广播媒体的鼎立相助
 
下面,我们就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来介绍报刊和广播媒体对“自然力恢复”、“以地养地”、“畜南下、禽北上”以及干旱区造林、荒漠化防治、沙尘暴治理等观点的相关报道。因为网络媒体对上述观点均作了转载,使得网上出现的相关文章达近5万次(搜狐网),笔者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2001年
 
5月10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记者张东操文章《沙尘暴肆虐不是‘天灾’是‘人祸’——恢复生态学走进中国公众视野》,文章主要采访了蒋高明博士的观点。
 
7月25日, 《中国青年报》发表蒋高明博士署名文章《浑善达克生态恢复从何入手?》,阐述了自然力在退化沙地草地恢复重要作用,建议国家治理经费向人倾斜。
 
2002年
 
3月18日,《科技日报》整版采访蒋高明研究员提出的关于沙尘暴治理的新观点(“以地养地”模式)。
 
4月13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李东操和实习记者程曦采访蒋高明博士关于沙尘暴治理的“以地养地”模式。
 
6月8日,《牛顿科学世界》记者王洪波采访蒋高明博士关于“以地养地”和“生态小城镇”模式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思路。
 
6月18日,人民日报总编室《内部参阅》副总编董纪新同志向蒋高明研究员约稿,介绍他提出的沙尘暴治理的新思路,该内参发至省部级领导。
 
6月30日,《科技日报》李兰记者采访蒋高明研究员,介绍他提出的沙尘暴治理的新思路。
 
9月24日, 《科学时报》记者王亚芬采访蒋高明研究员,介绍他们在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治理效果。
 
  
2003年
 
1月19日,《西部大开发》杂志向蒋高明研究员约稿,介绍自然恢复在退化草地恢复中的作用,以及西部大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1月20日,《大科技》和《中国科技纵横》分别向蒋高明研究员约稿,介绍沙尘暴的治理与退化草地恢复问题。
 
2月14日,《人民日报》记者赵永新采访蒋高明研究员,并邀请撰写论文《人退才能沙退》一文。
 
2月19日,受中国广播电台汪永晨记者的邀请,蒋高明研究员在中国青年报社记者沙龙上做报告《怎样理解沙尘暴及其治理问题》。与会记者来自国内30多家新闻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工商时报》、《京华时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南方周末》、《绿色家园》等。报告后《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采访了蒋高明研究员并约稿。
 
2月20日,《京华时报》报道了蒋高明研究员观点“树木并不能阻挡沙尘暴——专家指出树木固土作用远不如草和灌木”。
 
2月20日,《中国青年报》就沙尘暴起因、治理对策、人与沙的关系、国家治理经费的投入重点等问题向蒋高明研究员约稿4篇(连载)。
 
2月21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时代杂志”栏目电话采访蒋高明研究员,谈论沙尘暴治理的关键问题。
 
2月21日,《人民日报》第14版刊登了蒋高明研究员《人退才能沙退》的文章。
 
2月24日《科技日报》以《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认为:沙尘暴可以无为而治》为题报道了蒋高明研究员的观点;中国科学院网站首页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提出沙尘暴治理新观点》为题转载了该文。
 
2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2版刊登蒋高明研究员文章《正确理解沙尘暴及其治理》。
 
2月25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正确理解沙尘暴和治理问题》。
 
2月25日, 《法制日报》第5版发表了记者韩乐悟《盲目种树可造孽, 听听生态学家怎么说》文中所引用的蒋高明研究员的大量观点。
 
2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波720频道,12:00-12:30播出蒋高明研究员关于沙尘暴与退化生态系统治理的观点。
 
2月27日,《绿色家园》记者程海采访了蒋高明研究员,笔者就沙尘暴治理的新思路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月27日,《法制日报》记者韩乐悟采访了蒋高明研究员关于沙尘暴及其治理的观点。
 
2月27日,《华声视点》记者张彤向蒋高明研究员约稿,谈谈沙尘暴治理中的几个误区(种树、飞播、有没有治、羊毛与羊肉、牛奶等)。
 
3月5日,《中国青年报》第11版“学者视点”栏目发表蒋高明研究员文章《人能挡住沙漠入侵吗》。
 
3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编辑李志华向蒋高明研究员约稿,题目为《种树未必能治沙》。
 
3月10日,《经济日报》就沙尘暴治理问题向蒋高明研究员采访约稿。
 
3月10日,《西部大开发》第3期刊登蒋高明研究员两篇文章《浑善达克告诉我们》(与张腾跃合作)和《让大自然修复创伤》。
 
3月10日,《北京教育广播电台》播出了蒋高明研究员的“以地养地”退化生态系统治理模式。
 
3月19日,《中国青年报》第11版“学者视点”栏目以《认识一下自然力》为题发表了蒋高明博士的文章。
 
3月27日,《发明时空》以《治沙人的创新》为题介绍了蒋高明研究员提出的借助自然力恢复退化沙地的观点。“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出生.对我国“土地沙化扩大”的研究及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科学治沙”理论,体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精神”。
 
4月2日,《中国青年报》第11版“学者视点”栏目以《软骨头与硬骨头》为题发表蒋高明博士关于退化沙地生态治理的观点。
 
4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第4期(总第510期)发表蒋高明博士文章《种树未必能治沙》,同期王蔚、卢彤景、娄林伟、关海彤撰文《沙尘暴面面观》(文章引蒋高明观点3处)。
 
4月15日,《森林与人类》第3期(总第154期)发表蒋高明研究员文章《穿越迷雾把你看清楚——沙尘暴及其治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4月21日,《辽宁日报》发表尹承恕的文章《让大自然自己疗伤》,引用了蒋高明研究员观点,主要针对辽宁省造林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5月1日,《文摘报》转载程曦的文章《“休养”一年多,草场生态恢复出奇迹,治沙新模式:以地养地》(蒋高明观点)。
 
5月29日,《中国青年报》学者视点栏目发表蒋高明研究员的文章《灌木不姓林》。
 
6月19日,新华社(电)发表内蒙古分社记者张泊寒、路民文章《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与中科院专家携手治理沙地》,报道了蒋高明研究员提出的“公司+牧户+基地”做法。
 
7月1~4日,《中央电视台》(1频道新闻联播)、《北京电视台》(1频道北京您早)、《内蒙古电视台》(1频道新闻节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学时报》、《京华时报》、《西部大开发》以及来自内蒙古地区的著名摄影记者鲍维墉先生共8家新闻单位10人采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治理模式,现场重点报道了蒋高明研究员提出的“以地养地”和“借助自然力恢复退化沙地”的新思路。
 
7月4日,《科学时报》刊登高级记者刘茂胜图片新闻,报道蒋高明研究员在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治理的效果。
 
7月7~9日,《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新闻节目播出采访蒋高明研究员在浑善达克生态治理思路的系列报道,题目是《浑善达克现生机》。
 
7月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记者谢端端的文章《蒋高明以地养地,浑善达克草逼沙退》。
 
7月11日,《科学时报》发表刘茂胜与蒋高明的科学对话文章《温带的萨王那——中国最大的野生动物乐园》,介绍了浑善达克生态恢复的思路和治理效果,以及恢复后浑善达克沙地稀树疏林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等内容。
 
7月15日,《西部大开发》第7期发表蒋高明研究员文章《走出草原生态保护的误区》。
 
7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浑善达克的忧患》文章,报道了蒋高明研究员提出的自然力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观点和“公司+牧户+基地”模式。
 
8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记者薛冬题为《只为那片蓝天下莺飞草长》文章,报道了蒋高明研究员提出的利用自然力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实际效果。
 
8月11日,《经济参考报》发表记者王一鹃的文章《借助自然力恢复沙地生态:科学家指出盲目种树不可取》,报道了蒋高明研究员的观点、巴音胡舒生态恢复巨大效果和“公司+牧户+基地”模式。
 
8月9日~12日,《中国民航》记者东哈达、《人民画报》社长助理黄韬鹏、《花卉盆景报》摄影记者江荣先在内蒙古正蓝旗现场采访蒋高明研究员提出的自然力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观点和实际效果。
 
8月10日,《新华文摘》第6期(总第294期)发表蒋高明研究员文章《沙尘暴及其治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9月3日,《中国青年报》第11版发表蒋高明研究员文章《还草原本来面目》。
 
9月14日,宁夏广播电台记者金志奇录音采访蒋高明研究员观点“沙尘暴治理中的若干问题”,笔者针对宁夏实际,就有关人退沙退,退耕还林还草、自然力恢复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9月24日,《中国青年报》第5版“学者视点”栏目刊登蒋高明研究员文章《生态建设不等于造林》。
 
11月20日,北京广播电台“北京新闻台”(中波828千赫)《时代杂志》主持人刘利采访蒋高明研究员关于沙尘暴治理的新思路。
 
12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节目(调频96.6)记者秦勇电话采访蒋高明研究员关于我国生物资源保护的若干问题。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47862.html

上一篇:Cutting emissions in rural China
下一篇:自然力恢复:艰难的游说之路(2)
收藏 IP: .*| 热度|

2 蒋新正 魏存争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