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牧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红色牧师 学术论述通俗化 严肃话题生活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 海龟理论土鳖化

博文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已有 8314 次阅读 2008-10-20 02:22 |个人分类:知人晓事之孙子兵法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读兵法奇书,度盛夏酷暑(八)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在政策研究部门工作了多年,心力憔悴,这几天看了我为学校写的一些东西很是伤感。我有一个理念,从来不把工作当任务,而是把工作当作品。因此,对于我的作品,一般说来还是下了功夫的。但“作品”从来就是遗憾的代名词,如同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如果当年我写得更好一些,作品可能对学校的作用更大一些。不过,我写学校的东西,与一般的学者研究不同之处在于,我是从一个组织的实际发展进程中获取材料,梳理思路,总结经验的。这样的东西,对外代表学校的行为,对内可以指导院系,也还是很意义的。特别是在写作中对学校领导者的思路,基层组织的动向,以及与我校情况相当学校的走向,要反复琢磨,精心思考,这对培养我自己的思维非常有帮助。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一个学机械的学生成为一个文科教授,一个早年根本没有机会“从政”的人,成为以从政为业的人,没有对一个组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是做不到的。

 

一个组织的发展,除了要有既定的方向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运作中关注周边形势,注意自己队伍的状况。《孙子兵法·行军篇》就是告诉人们如何观察判断敌情,如何掌控队伍。本篇主要论述军队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如何行军作战、驻扎安营以及怎样根据不同情况观察判断敌情等问题,并提出了“兵非益多”的精兵思想和“令文齐武”的治军原则。本文所列的三十二“相敌”之法,对我们来说,实用价值虽然不大,但“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这些道理还是非常好的。他告诉人们看问题要学会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要学会将“正”的现象“反过来”思考。他还告诉人们思考问题要仔细,要善于在细微之处看到事物的真相。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说看事物要看本质,必须有“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估计就是从孙子兵法中获取的灵感。

这篇文章有一处我十分欣赏,那就是“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其意思是频繁赏赐,是处境困迫;动辄处罚,是一筹莫展。赏罚都是一种激励手段,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激励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激励也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当一个人被激励时,他一般会努力工作。但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考虑,一是个体高水平的努力要与组织的方向相一致;二是组织要有可持续的资源用于对个体的激励。同时,激励会使个体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但人们不是为了紧张而努力工作的,人们恰恰是为了缓解紧张而努力工作的。许多领导者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以为人是可以不断努力的,所以要“鞭打快牛”。而“快牛”打多了,要么不干了,要么累死了。

好的激励应该是张弛有度的,应该是个体和组织双赢的。个体与工作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个体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成败。但人的需要是多样性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任何一种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成为主导需要,因此最高级和最重要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包括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自我实现。毛主席在这点上是高人,他无论在战争年代和是和平时期都善于用激励的方式鼓舞干部,使他们不断焕发热情,不断坚定意志。他最拿手的好戏是用信任来激励部下。信任是指相信而敢于托付,它是引起他人全心全意、愉快高效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心理效应。它能有效地增加下属工作的责任感,它也能增加下属对领导者的认同感。毛主席深知诸葛亮的那句名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他总是将关怀的方式、恳谈的方式和扬长避短的方式运用自如。他不仅会从正面来激励,还会从反面来激励,他告诉人们要有“五不怕”的精神: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有了这五不怕的准备,就敢于实事求是,就敢于坚持真理了。

这篇文章还一处我十分欣赏,那就是“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其意思是领导者应以恩仁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使之心悦诚服;同时也须以刑威去整治下属的行为,而使之整齐划一。这样,就必能取得部众的爱戴和敬畏。这里还是说要“恩威并重”,即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恩威并重”出自《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古代的统治者极力推崇恩威并重的领导艺术,对下属一方面施以恩惠,使他们知恩图报;一方面又极为严格地要求下属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稍有不符,就当面喝斥,使自己的威严得以维护并更具威慑力。的确,作为一名领导者,既不能无恩于人,也不能无威于人,恩不施无以立威,威不施无以成事。总之,赏罚分明正气树,刚柔相济形象立。在这点上,外国人也丝毫不逊色,拿破仑就曾经说过:“只要给我足够的勋章,我就可以征服世界。”

“人激出智慧,水激出浪花。”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特别是原华中理工大学是一个后起之秀,从1953年院系调整开始,到2000年并校,飞速发展,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也是新中国自己所办学校中发展最好的一所。我们学校历届领导都善于确定目标,并制定政策激励广大教职工。而且,我们学校在激励上也十分注意把握好一个度,既与学校的校情和校力相适应,也与被激励着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我曾经问一位很睿智并十分幽默的老师,怎么看待我们学校这些年的飞速发展。他笑着给我讲了一个《圣经》里“农夫和驴”的故事:有位农夫赶着一头驴进城,驴子乖乖地跑,他就给驴喂胡萝卜;驴子东张西望不好好走,他就用大棒在驴屁股后面抽打。这样,农夫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他说,从朱九思校长的“敢于竞争,善于转化”,到周济校长的“育人为本,三足鼎立”,无一不是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来搞的。

的确,我历来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少数人靠信仰,多数人靠政策。少数人你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他就会去做;多数人你必须给他好处,他才会去做。因此,领导者要学会重大义与施小惠相结合,要善于将观念调节与利益调节相结合,如此才能成大气候。以下这篇文章即是一个佐证。

 

【附录1

这篇稿子是我校在1999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经验交流材料并在大会上做典型发言。

 

拓宽产学研结合路子  发挥大学技术创新作用

华中理工大学

 

内 容 提 要

本文主要介绍华中理工大学拓宽产学研结合路子,推进技术创新的做法。主要经验可以用“三个层次,三条主线”为网络的发展体系来描述。三个层次:一是从构建校内产学研结合起步,营造学校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自身优势;二是投身社会产学研结合,与产业界建立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进入国家技术创新主战场;三是进一步拓宽产学研结合的视野,探索国际产学研结合模式,瞄准国际高技术前沿,缩小与国外创新平台的差距,促进国际先进技术优势转化为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条主线:一是通过人才培养,为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二是通过科研攻关,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大量的创新成果;三是通过科技服务,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正确定位,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我校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发掘高等学校的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的集成功能,努力拓宽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充分发挥大学技术创新的作用。我校产学研结合的特色是构造一个由“三个层次,三条主线”为网络的发展体系。三个层次:一是从构建校内产学研结合起步,营造学校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自身优势;二是投身社会产学研结合实践,与产业界建立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进入国家技术创新主战场;三是进一步拓宽产学研结合的视野,探索国际产学研结合模式,瞄准国际高技术前沿,缩小与国外创新平台的差距,促进国际先进技术优势转化为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条主线:一是通过人才培养,为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二是通过科研攻关,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大量的创新成果;三是通过科技服务,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正确定位,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一、从构建校内产学研结合起步

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育人为本,三足鼎立,即是牢牢地把握培养人这个根本,构建校内教学、科研、产业化结合的模式。我们认为这个模式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用科学研究的“源”来充实教学工作的“流”,来充实产业化的“流”。这个“源”,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使国内外科技前沿的内容可以反映在教学上,使学科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个“源”,有利于加速成果的转化,使科研成果在国家支柱产业和主导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产学研结合的问题,在学校层面上,教学是基础,科研上水平,产业出活力,我校正是在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增强了办学的活力和效益,使办学质量逐步提高。

1.转变观念、转换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我校有一批围绕学科形成的很有生气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化相结合的实体。这些实体的特点是以学科发展为基础,在组织结构上既是教学组织,又是科研组织,也是产业化组织。

这样的组织创造了一种围绕学科抓产学研的氛围,形成了一种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风气,提高了自我造血功能,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转化速度大大加快。这种依托学科、早期规模不大、但学、研、产结合紧密的实体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学科建设的运行模式。这种组织有几大优势:首先,它紧紧抓住学科建设、学术水平、人才培养这些高等学校的核心问题,既有利于发挥高等学校的自身优势,又有利于把握学校的正确办学方向;其次,科研单位同时也是科技转化的中心,对发挥科技优势有好处,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而其良好的产业化前景,有助于接到更多的科研课题;再次,通过兴办高科技产业,增加了经济效益,切实增强了综合办学实力,使一部分教职工先富起来,在留住高水平人才的同时形成人才良性循环,队伍水平提高了,基地建设水平也提高了,最终对学科建设起了推动作用。最后,它使得教师们不满足于写论文、参加评奖了,他们对科技成果的衡量开始有了新的标准,那就是“顶天立地”。 “顶天”,就是要创造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立地”,就是要将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研成果在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主导行业发挥重大作用。

我校CAD国家工程中心和以其为依托的华中软件公司的发展历史很能说明问题。这个中心是由我校机械工程一系机械零件教研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个教研室当时只是一个技术基础课教研室,主要的任务是教学,科研工作很少。这个教研室从事的机械学,是个传统学科,但从7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机械设计专家系统技术、工程设计优化理论等学术前沿方向取得了迅速进展。这一切都源于计算机革命。教研室的同志们认识到CAD 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设计方法、设计理念的根本变革,是把设计工作纳入信息技术轨道上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对实现设计自动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6年, CAD中心正式成立,以往以教学为主的教师们开始着手购置先进的设备,承接大量的科研课题,这步棋一走,全局就活了。CAD中心的同志们最心痛的是科研成果的鉴定会成为了“追悼会”,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们从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CAD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基础理论为主的,一个是以应用系统加实用化为主的。这两者都十分重要,但后者在中国现代化转轨过程中更为重要。因此,中心提出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一定要让企业用起来。”必须把CAD中心从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模式向产学研结合、协调发展模式转变,致力于走产业化路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在的华中理工大学CAD中心已成为我国机械工程设计领域里最大的同类组织,并被确定为国家CAD支撑软件研究应用工程中心(武汉),在CAD研究方面结出累累硕果,共完成国家攻关、863高技术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纵向研究课题80余项,其中有4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今年,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将一年一度的、在全球只评一名的CASA/SME大学领先奖授予了华中理工大学,以表彰学校在计算机制造技术应用开发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这是我国继清华大学后第二个获此奖的学校,也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有两所学校获此奖的国家。

2.拓展高校社会职能,发挥高校优势,从市场中获取办学资源

这种校内产学研结合的实体更有利于将学校和社会密切联系起来,高等学校提供给社会的不再仅是实验室里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论文,而是着眼于企业发展,提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而不是供自我欣赏的样机、样品。反过来,社会对大学的作用认识更为深刻,对大学的支持更具有实效性。

我们认识到,在高等学校办企业与搞教学和科研大不一样。全国那么多企业,有些还不景气。高等学校办企业,首先要解决办什么样的企业这个问题。对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学科优势,发展重点产业”;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资源,坚持产业化为学科建设服务。也就是说,科技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市场优势最终成为促进学科建设的宝贵资源。

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是我校的“四星级”单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学校还希望它变成“新五星级”:增加一个明星企业的桂冠。这个院先后承担了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课题40多项,发表论文1100多篇,他们在发展中将“上游、中游、下游”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思路。上游:将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技术源头,旨在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中游:国家工程中心则是转化科研成果的“通道”,负责将实验室的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辐射全社会,形成规模经济,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两支“国家队”在科研与开发上相结合的优势为实现技术商品化、产品化的“下游”工作奠定了基础,研究院成立了激光设备厂,并着手将国家工程中心转制,成立了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集科研、教学、产业开发为一身的激光研究院,已经拥有了全校运作最好的学科和产业,在全国同行中崭露头角。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的张肇群教授在完成了国家863计划409主题项目“光电实时目标识别与跟踪”的课题后,没有把科研成果锁进档案馆,他认准了这个项目的社会价值,将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开发成激光全息彩虹图片和激光防伪标志产品,在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公司,公司和校内相关系所合作,先后投资兴建了7 个专门研究防伪技术的研究室,同时进一步在校内几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所和社会相关行业联合的基础上成立了武汉华工图象股份有限公司。

 

二、投身社会产学研结合实践

从发展的角度看,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用校内“小产学研”最终去推动社会“大产学研”。而仅仅限于校内“小产学研”模式也很难形成大气候。而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路解决了高等学校投身社会产学研结合实践的定位问题;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法解决了高等学校投身社会产学研结合的手段问题。

1.面向“技术创新的主体”,为企业科技进步做实事、求实效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面临着两个新的机遇,一是党中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国家提出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对此,高等学校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校为企业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高新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二是直接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三是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将学校与企业更紧密的捆绑在一起。

我校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发展的一个范例。我校从7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数控技术的研究,但一直处于小规模、慢步伐的状况,不仅自身发展不快,对社会同行业的发展也没有多大的影响。近年来,为了推动数控机床的国产化,国家先后投入了数亿资金支持这项研究和开发。而面对中国有可能形成的生产开发能力,国外一些公司对中国市场实行倾销,使我国在市场需求增加的同时,国产产品的份额反而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我们认识到,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1992年我校的数控研究开始向产业化发展,在数控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华中数控系统有限公司,把多年的技术积累推向市场。如今,这家公司的产品可以对传统的大型关键设备进行改造,使企业机械部分完好而控制系统落后的机床获得新生。同时,还批量生产高档经济数控机床,在我国的数控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公司又推出了适合国情的教学专用数控机床,成立了数控技术教育培训中心。产业化的介入使数控技术迅速在工厂、学校得到应用,以前进口要花几千万的大型机床,现在只要花几百万就可以改造好,重新实用;经过数控技术培训的学生也很受企业的欢迎。而华中数控系统有限公司则以每年300%的速度迅猛发展,其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进程被评为1998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十大新闻之一。

EIM-601项目是我校直接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的一个范例。EIM-601项目从立项开始,就以一种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将科研、生产、市场融为一体。为振兴我国民族通信产业,原电子工业部下达了研制大型程控交换机的科研任务。程控交换机是现代通信的高技术产品,在研究开发阶段,按照电子部确立的高性能、高可靠性、低价格的“两高一低”策略,我校与电子部54所迅速组织精干的科研攻关群体队伍,优势集成、集中攻关,仅用两年时间就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取得攻关的决定性胜利。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原电子工业部的指导下,建立以股份化运作的市场机制。科研单位以技术占股,产业单位以资金注入占股,共同组建广州金鹏公司投入批量生产,EIM-601机已在国家公网、联通网、军用网等网局运行,成为我国六大国产品牌程控交换机之一。我校以技术入股,对EIM-601产业化和技术再创新给予全力支持,学校参加EIM-601机研制的科研人员全部继续参与产业化工作,已成为公司的技术中坚。在此基础上,金鹏公司开发移动交换机并作为知识产权入股作价700万美元,吸引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投资2800万美元入股,合作成立金鹏移动通信公司。现在,金鹏公司投入1250万元与我校共建通信研究所,以追踪国际水平研究开发电子通信产品。通信研究所紧密地融合产学双方资本、市场与科技、人才的优势,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我校通过合作开发、共建技术中心或研究所、设立科研基金和共建经济实体等合作模式,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合作开发方面,我校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已开展科技合作项目60余项,项目经费达1000多万元;与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进行切诺基发动机缸孔激光淬火生产线项目的合作,采用“交钥匙”工程方式委托我校设计制造,我校如期圆满地将生产线安装到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共建技术中心方面,我校与中国长江动力集团公司合作共建技术中心,实施CAD应用工程和数控改造工程;与深圳华为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与长沙华能公司共建技术中心,与深圳德生公司共建研究所,与海南新大洲公司共建快速制造中心,与湖北清江公司共建仿真中心等。此外,我校还与东风汽车公司进行人才培养与研究开发的全面合作,与武汉重型机床厂共同组建武华重工有限公司等。

2.面向“两湖两广江河海港”,在地方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条块分割,一些重点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国家队”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往往不够关心。近年来,我们逐步认识到,无论是出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是出于地方区域经济的振兴和发展,高校都有责任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切实贡献。我校利用地域便利的条件,以湖北省的机电、冶金、轻纺、化工、建筑建材等五大产业和三峡工程、千万吨钢、百万辆汽车等重点工程为目标,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推进对地方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5年来我校与湖北省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已达千余项,为实现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形成多样化的区域经济态势,我校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地区的技术经济合作,确定了以“两湖两广、江河海港”(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河南、海南、香港)等六省二区作为重点合作对象。我校已与湖南、河南、江西、广东等省签订了教育、科技的全面合作协议,还与广东省共建城网电气工程中心,与深圳市共建研究开发院,与湖北孝感市共建机械工程研究所。通过与这些重点省市地区的合作,探索更为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渠道,在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同时自己也碰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探索国际产学研结合模式

开放带来活力,开放增强实力。有了校内学研产合作和社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基础,就可以向国际产学研结合的方向发展。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拓宽产学研结合的视野,瞄准国际高技术前沿,缩小与国外创新平台的差距,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

1.利用国外捐赠的高新技术设备优势,向社会开放,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只有在技术上抢占了制高点,才可能吸引国外合作者的视线,才可能带来对外合作的新契机。近几年,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学校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往往首先寻找中国的一些一流大学为依托点,而一流大学特殊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也使其成为国外与我国进行科技合作的最主要的对象。面对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校积极探索国际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对我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科技事业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学校的创新能力转化向社会辐射提供了更高的起点。

我校在计算机高技术、先进制造高技术、激光高技术、信息高技术等领域都吸引了一批国际名牌公司的捐赠设备,如IBM公司在我校设立了“HUST-IBM技术中心”,捐赠了从高性能微机到X-STATION工作站、RS-6000小型机到大企业级的服务器S-390,总价值达1000万美元;意大利政府损赠140万美元,在我校建立先进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实验室。对于这些捐赠设备我们更看重的是其技术辐射作用,如FMS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教育科研基地,对华中地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技术辐射作用。

2.积极与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与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不能只做被动的“受惠者”,更要注意对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密切跟踪世界高技术前沿的发展动态,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向国内的转移,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也才能赢得合作方的尊重。SUN公司提供了100多万元的捐赠,在我校建立JAVA实验室;微软公司捐赠40多万元的软件,在我校建立教育合作中心,德国FESTO公司在我校建立FESTO气动技术中心,德国SIMENS在我校建立STCWH培训中心,Informix公司在我校建立技术合作中心。这些合作,有助于国内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现代最新的高科技发展动态,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与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科技开发实体,共同开发和经营科技产品。我校与新加坡Gintic研究所、Excel公司以开发性转让方式合作,研制成功先进的多功能固体激光加工机和振镜扫描的激光打标机。在此基础上,又与Gintic研究所合作,共同研制开发工业用二极管(LD)泵浦的固体激光器,通过Gintic的经费资助以及引进对我国禁运的高功率LD阵列,使开发的LD泵浦固体激光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此外,我校还与新加坡GIMT制造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模具CAD/CAM/CAE系统,与美国“硅谷”数家高技术公司合作开发驱动软件、多媒体软件等信息电子产品。

    3、积极开展智力引进工程

我校还注重引进国外的智力资源,将国外的学者和国内的专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共同申报国家的重大研究项目,针对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如我校在先进制造领域和生物工程领域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联合申报并获准了两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重点资助项目,该计划为满足大量的留学人员用他们所掌握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想为国服务的强烈愿望创造了良好机会。

面对知识经济的呼唤和跨世纪未来发展的期望,我校将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调发展的模式。我们正在实施“产学研发展工程规划”,建立校内科技创新体系,为提高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我们还将加快学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要加强和完善校内科学工业园区的建设,培育和孵化学科性科技中、小企业,促进它们快速发展;加速学校现有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实行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视资本营运,组建“华工科技”公司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加速学校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尽快形成具有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使我校成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国内外高技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的振兴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录2

行军篇第九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绝天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薪来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役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 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悬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故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49-43322.html

上一篇:杂于利害,趋利避害
下一篇:齐勇如一,政之道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