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我的“演艺”经历

已有 5497 次阅读 2008-10-14 07:1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的“演艺”经历

武夷山

已经写过“我的体育运动史”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242)、“我中学时代的美术生涯”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1022),那么,似乎就该写我的“演艺”经历了。这几个标题一列,貌似自己是文武全才一样,其实也就是为了赚取列位看官的眼球,故作惊人之语。

在幼儿园,参加过群众性演出,表现拙劣。例如,一个节目是一帮男孩拿着枪操练。所谓枪,就是一枝竹竿,拴上一根绳当枪的背带,可以把枪背在肩上。竹竿的细头表示枪筒,粗头表示枪托。操练完毕后,大家背起枪下场,老师要求我们背枪时一律将枪筒冲上,而我在排练中毫无例外地将竹竿粗头冲上,也就是枪托冲上。老师对我说:“要注意,正式演出时不要背倒了!”结果正式演出时,我还是背反了,我听见坐在台下的家长议论说:“背倒了!背倒了!”那一定是说我。

在小学高年级,我是校宣传队的。我主要参加表演唱之类的集体项目,也曾演过李玉和(算是个人项目),在台上就得叫扮演李奶奶的同班女生“妈”。我们宣传队的负责人兼导演是体育老师裘百成,他很有才。表演唱中需要各种造型动作,怎么设计呢?老师是这样做的,他平时注意搜集报刊上发表的宣传画,参考画上的人物动作来给我们设计造型。例如,站在中心位置的孩子做“顶天立地”状,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举起,类似董存瑞托举炸药包的动作;其身边的孩子做“勇往直前”状,那是需要一个弓箭步的,于是,个头参差感就出来了;另一个孩子做“引吭高歌”状,一只胳膊向斜上方伸出……如此等等,姿态各异。于是我发现,当导演是需要做“案头工作”的。当然,那时没有听说过“案头工作”这个词。

我也做过演艺“案头工作”呢。毛主席说过,提倡官教官,官教兵,兵教兵。当时的机械理解是:在学校,“兵教兵”就意味着学生教学生吧。于是,我走上讲堂给低年级同学上过美术课,还给他们编过舞蹈。舞蹈要配合“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那首歌。我很认真,事先设计好了舞蹈动作并画成图,“拿起笔”配什么动作,队形怎么站;“做刀枪”配什么动作,队形如何变换,等等。长大后听说,有些正规的编舞也是要画图的。哈哈,本同志无师自通啊!

中学阶段,我们学校有高水平的艺术团。具体地说,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团员们,岁数大了,“退役”了,就到我们学校来,他们集中在一个班。与他们正规军比,我们土八路就完了。不过,在音老师引导下,我们一批土八路式的文艺积极分子曾经搞过一台自己创作的节目,在全校演出。我们没有独唱、独奏类节目,全都是对口词、相声、数来宝之类。我创作的相声很一般,而且演员没挑好,演出时没有几次笑声。我参与演出的数来宝获得巨大成功,笑声不断。这是程耀同学创作的,描写我们的冬泳生活(我也是冬泳队的一员)。引子是这样的:“竹板一打哗啦啦,站在台上看大家。台下坐得人不少,怎么每人都穿大棉袄?天气冷,温度低,穿棉袄有啥好稀奇?…..”下面再介绍冬泳队,形成怕冷与战胜冷的鲜明对照。

大学阶段,基本上没有什么“演艺活动”。当然,大合唱是参加过的。工作后,偶尔也参加过大合唱,但此类活动更少。总之,从小学-中学-大学-工作单位这一路过来,演艺活动越来越少了。现在,至多是观赏者,不再是参与者。当年,作为参与者,我们的演出水平尽管不高,但那种乐趣是单纯观赏所无法比拟的。另外,有过演出经历者(哪怕是群众性演出),其平均的艺术欣赏水平应该更高一些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2586.html

上一篇: 请您参与:关于论文引用动机和合作动机的问卷调查
下一篇:物理学家Richard Conn Henry的怪论
收藏 IP: .*| 热度|

1 俞立平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