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峰-治癌专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zlw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万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博文

铁杆中医

已有 5995 次阅读 2008-10-2 08:1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文化, 教育, 校园, 情感, 娱乐

“铁杆中医”是邓铁涛先生“创造”的新名词,也是他“别有用心”的一种期盼。因为他在几年之前认为,中医界“自我从属”于西医的人很多,在思想观念上、在方法论和评价标准方面,一切以西医的观念为标准,中医界已经失去自我主体意识,成了被改造、自我改造的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表面繁荣而核心内涵不断萎缩的“泡沫中医”。

为了改变中医被改造的局面,为了扭转“自我从属”的不良心态,邓铁涛先生提出来要“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2006年邓铁涛先生在为浙江中医学院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创刊三十周年的贺词中对他所提出的“铁杆中医”一词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他解释说:“立足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之上,既善继承又勇于创新的人才。他们是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熟练掌握辨证论治,能运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为病人解除疾苦的医生。他们有科学的头脑,有广博的知识,能与21世纪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以创新发展中医药的优秀人才,乃铁杆中医也”。

因此,所谓铁杆中医,也就是能够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医特色,通过望闻问切搜集证候,以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并且还要善于继承和创新,这样的中医才能称作“铁杆中医”。

那么,在这些原则性的规定之下,具体怎样做才能说达到了“铁杆中医”的要求了呢?近日,我读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新出版的《我是铁杆中医》一书,湖南中医药大学彭坚教授以他个人的具体经历、学术主张,认为自己达到了“铁杆中医”的要求,是一位合格的“铁杆中医”。我们不妨验证一下,他是否达到了一位铁杆中医应该具备的条件。

彭坚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其伯父彭崇让学徒,从背诵《伤寒论》开始。一般人学习中医,都是从浅显的《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开始,从拉抽屉抓药学起,而彭坚的学医之路却是从学习张仲景《伤寒论》这样的经典起步,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这是一条难于走通的道路,也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一条险路。他竟然靠着顽强的毅力,在“不许看注家解释,只许读白文”的严格要求下,硬是啃下来了。靠什么?靠的是对于中医药坚定的信念。这坚定的信念,来源于他曾祖父学医的神奇经历,来源于其祖父、大伯种种医学妙术故事的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中医起死回生的事迹,充满好奇,充满羡慕与向往,因此,他不畏难,不怕付出汗水与心血。他得到了伯父彭崇让这位长沙名医的喜爱,也得到了他一点一滴的细心传授。

当然,年轻的中医学子彭坚,在诵读《伤寒论》的同时,也是利用一切机会,广搜博采,勤学诸家,既学古人组织方剂的原则技巧,也学当今临床大家如朱良春先生等用药经验;一边抄方,一边思索,并把伯父传授给他的经验,牢记在心,细心体悟;把间接的知识,不断转化为自己的体会,逐渐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个意志坚定、疗效上乘的中医。在五年跟师学习的最后阶段,他经历了难以忘记的“最后一课”。病危的大伯,让他把手伸到自己的背上,让他体会一下什么叫做“绝汗”。这样的言传身教,怎能培养不出“铁杆中医”?

彭坚在没有大学学历的背景之下,利用当年的好政策,以“同等学历”的身份,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当起了医学史的教授。也许正是医学史专业的要求,使彭坚对于中国医学的历史,以及西方医学的历史,有了很深的研究。邓铁涛先生曾经提倡过“临床史观”,他说搞医学史的人,应该利用机会上临床,不要做“空头理论家”;搞临床的人,应该利用时间了解医学史,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邓老的“临床史观”,就是唯物史观在中医领域的创造性运用。彭坚先生正好符合“临床史观”,他在论述各种病证诊治经验的时候,总是强调要充分借鉴古人的经验,先吸纳古人成方,然后才是自己的发挥。

为了培养中医学生对于中医事业的感情,彭坚教授在新生入学之后,就主张他们先学好针灸,在自己的身上扎针,在同学、亲友的身上练习针法。因为足三里等穴位,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可以强身健体,是养生的穴位,安全易学。坚持下去,逐渐由易到难,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有了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怎么能够不会用中医方法治病呢?中医养生保健的非药物疗法,在世界各国都已经成为新宠,中医药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彭坚教授认为,中医的优势首先体现在科学方法上,《伤寒论》使用的就是信息论的方法,《黄帝内经》里有许多模型研究法,有阴阳二分模型、五行星圆模型、天地人三才模型、藏象模型、经络网络模型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复杂性科学可以借鉴的方法。中医的治疗优势,除了有内服与外用的许多治疗方法之外,主要是在治疗思想上,中医不限于对抗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扶正祛邪、重视调整机体功能状态。中医的方药整体配合优势,是西药单一化学成分药物所难于比拟的。

彭坚教授认为,中医学近代以来的困境,主要是由于近代科学“对中医的误读”引起的。他说:“问题出在我们始终没有认识到中医的本质,没有认识到中医是一门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有着完全不同的规律。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沿用‘近代科学’的方法即西医的方法进行中医的科研、教学、临床,违背了中医自身的规律。”“甚至直到前几年,还没有认识到失误的根源,还在继续这种失误,还无法得到根本扭转,怎能不导致中医事业出现乏人、乏术、乏成果的严重危机呢?”

彭教授认为,用宏观的、动态的、联系的、直观的、形象的、领悟的中医研究方法,研究人体这个复杂体系,在模糊中得到清晰,在动态中把握静止,在整体中掌握局部,重在信息的把握,重视经验的积累,注重个人体验,以实用、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是发展中医的方法,而不要拘泥于所谓“本质研究”。

彭教授认为,跟师学习是学习中医的好方法。应当充分发挥师带徒的作用,可以像20年之前那样,把散在于各地的老中医们,都聘请为中医学院的“荣誉教授”,让他们带教当地的中医学院的学生,可以把中医的火种保留下来,传递下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把老师诊治疾病的过程“全程录像”,让学生们课堂上、课余时间观摩、讨论,也可以发在网上,供大家欣赏。这样的“案例教学法”,也是MBA培训人才的主要方法,我们自古有之,今天更应该发挥这种好形式的巨大作用。

彭坚教授的《我是铁杆中医》一书,的确是一个敢于以身示范的样板,为大家做了一个路标,朝着“回归中医”、发展中医、创新中医的目标,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是一个开路先锋。我想,他是一个当之无愧、已经达标了的“铁杆中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05-41148.html

上一篇:“灵芝”真是治癌良药吗
下一篇:肿瘤病人进行锻炼要注意些什么?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