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泽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邱泽华

博文

对地震前兆的错误判断

已有 5068 次阅读 2008-9-16 11:3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人员应该严谨,给出的科研结论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汶川地震后处理“十五”台站观测资料,在识别地震前兆异常上犯了一系列错误。耿耿于怀,不吐不快。但是这里有一些客观原因:数据格式不熟悉;没有现成的专用软件;工作量大;领导催着要结果;没有得到台站关于数据变化的说明。(本来以为没有这种说明,后来知道有日志。)

开始发现了一个错误。然后重新核对一个个台站的情况,发现所有原来认为的异常都不是可靠的异常。

这是一个需要痛定思痛的教训。

 

实际上,地震学界仍然缺乏公认的判别地震前兆的依据。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判据。这种判据不能建立在理论基础上,而是应该具备独立的性质。也就是说,一个现象是否地震前兆异常,并不依赖于理论能否给出解释。一些作者喜欢借助自己的理论知识,对观测曲线的各阶段变化给出整个地震蕴育过程的解释。关键的一点是,这种解释无论是否正确,我们暂时都无法验证。我们暂时不需要这种解释。我们需要的是对异常的确定。可以先确定前兆现象,后研究其机制和用于地震预报探索。

一般地,检验地震前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判据:

判据1):有正常背景。

如果没有异常,那么地震预报就是不可能的。而所谓异常,是相对正常而言的。而要确定异常,就必须给出正常背景。例如一些文献给出的曲线看起来地震前有剧烈变化,但是只有很短的资料,不知道曲线是不是一直都这样变化。

正常背景有两个基本性质:一个是表现形态与“异常”显著不同;另一个是持续时间比 “异常”长得多。

判据2):非干扰影响。

确定了一种现象是异常,这还不够。异常现象不一定都是地震产生的。不顾各种各样的干扰,一看见曲线异常变化就与地震联系起来,这种例子屡见不鲜。以我们的观测为例,一旦发现异常变化,首先应该检查仪器是否有人为或自身变化,例如调零。

还要提这样一些问题:是否仪器本身问题?是否与当地气压变化同步?是否与当地降雨同步?是否与附近河(湖、海)水位变化同步?是否与附近抽(蓄)水同步?如果对其中某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还应该进一步考察以往是否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果然如此,就可以断定是干扰影响。

如果所有可能的干扰影响都被排除在外,那么这样的异常就可能与构造运动有关。

判据3):与地震相关。

至今,我们并无充分理由断定一出现异常构造运动变化就会发生地震。因此,即使我们排除各种干扰认定一个异常构造运动变化,也不一定是地震前兆异常。只有这种异常变化与地震直接相关,才可能是地震前兆。特别重要的一点,如果地震发生时都没有明显变化,那么所谓的震前异常就不大可能与地震孕育过程相关。

 

我原来准备接受强震有大范围前兆异常的事实,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现在又回到原来的看法:明显的强震前兆异常可能只发生在震中地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01-39131.html

上一篇:老醋
下一篇:当代地震学的基本假设及其缺陷之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