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科学网评:让食物远离添加剂

已有 4885 次阅读 2008-9-14 10:35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网评:让食物远离添加剂
蒋高明

  连日来,风靡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让普通消费者对一个陌生的化工产品产生了警惕(详细报道见9月12日新京报)。人们不能理解的是,这个白色结晶粉状有机化工原料,本来是被用生产塑料、胶水、阻燃剂或化肥的,怎么会添加在婴儿的奶粉里?这个能造成试验动物肾衰竭,并致其死亡的有害化工原料,让全国432位无辜的婴儿,在他们尚没有成熟的心灵里,充满了对未来世界的心理恐慌。3年前“大头娃娃”事件另数百名年轻父母至今惊魂未散,而今阴影再次笼罩在中国城乡。两个事件均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实乃国家之耻辱,民族之不幸。
  
  大量使用食物添加剂,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产量,但其质量却大打折扣,有些造成食物中毒,危害生命健康。以前要1年才能长大的猪,现在4个多月就能出栏;肉食鸡在激素作用下可在45天内出笼。以前,我们欣慰只有牛、羊等少数食草动物不吃激素,是放心肉,然而,遗憾的是,在利益驱使下,人们也喂养牛羊含各种激素的“鸡饲料”和“鸭饲料”,同时喂养瘦肉精。目前,人工饲养环境下长大的鸡、鸭、鹅、猪、鱼、虾、龟、贝、牛、羊等等肉类产品,或多或少地摄入了激素、瘦肉精、安眠药、苏丹红、化肥甚至避孕药等等天然食物链中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那么有害食品添加剂为什么充斥市场,屡禁不止呢?这要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终端上来分析原因。
  
  生产者的目的是赚钱,他们从不消费自己生产的东西,这个前提决定了只要能提高产量,就什么都可以添加。“三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为的是提高提高饲料的氮含量,或奶粉的氮含量,因为检测指标蛋白含量就是以氮含量为重要指标的。在养牛过程中,以前有人就提出往饲料里加尿素,甚至教科书上公然这样提倡。过去让动物们吃化肥,如今升级到让它们直接吃化工原料,概因为生产者不吃自己生产的食物,是卖给消费者的。
  
  在消费者一方,由于他们对食物生产规律不了解,盲目消费,客观造成了食物添加剂的泛滥。如消费者喜欢纯瘦肉,生产者就给动物吃“瘦肉精”,殊不知动物肌肉应该是肥瘦平衡的,让肥肉变瘦,消费者就要承担健康代价,因过量瘦肉精可使人中毒乃至毙命;消费者喜欢“顶花带刺”的黄瓜,那么生产者就想尽各种办法,让摘下来的黄瓜看起来新鲜无必,所使用的添加剂中甚至含有避孕药等成分;消费者喜欢面粉是纯白的,那么就有人将滑石粉、荧光粉添加到面粉中去。
  
  “优质无优价”逼迫生产者提供不放心食品。不用添加剂,采取传统的生产技术,生长周期长,投入人力多,损失的部分又得不到合理的价格补偿,或者还不好卖,那么农民就索性多用添加剂办动物“速成班”。笔者在山东带领农民养殖的肉牛,不喂养含大量激素的“鸡饲料”,饲料中不加化肥,也不用瘦肉精,但生产出的牛肉和市场上的一样,甚至膘情不如用各种添加剂的,每头牛少收入300-500元,这样农民就抵制我们的做法,重新回到了添加剂饲料喂养的行列。欧洲、美国养殖户索性连动物的肝脏也给牛吃,让食草动物吃“动物”,爆发了疯牛病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韩国人拒绝他们的牛肉,但在中国,尚没有一股反对力量在消费者中兴起。
  
  国家到了对食物添加剂动点真格的时候了,要明确哪些东西不能添加到饲料或食物中,要严格控制添加的剂量,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最明智的作法是,正确引导消费,告诉公众食品生产真相,让市场逐布告别食物添加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38906.html

上一篇:食物安全中的“饭药”悖论
下一篇:“害虫”和“杂草”也是资源
收藏 IP: .*| 热度|

2 蒋新正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