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锦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其锦

博文

楚材晋用 精选

已有 5181 次阅读 2007-6-28 09:0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最近出现很多对人才培养的新观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作为从教多年的大学教师,可以说是非常有同感。例如:现在的基础教育是扼杀学生的天分,而要求大学教育再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最大的痛苦莫过于面对缺少创造激情的孩子。他们对未知的世界缺少兴趣,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辩论起来空话连篇,普遍缺少自然科学的严谨和思考。作为一线的教师,当然没有时间去过多的总结各种社会表现,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然而,这一来就要做很多基础教育要做的事,例如如何有逻辑的思考问题,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等。花些时间到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是研究生多是成年人,人生观等各种作为正常公民的基本素质已经形成,谈“改”何其难!

事情还是要做,今天就从近期探访岳麓书院谈起。提起岳麓书院,最著名的就是在入口处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目前湖南和湖北正为“惟楚有材”最早出自哪里在打笔墨官司。而我在观看此对联时,却提出了一个孩童式的问题:“这个材字不是人才的才字啊?”。问题一出,没想到引出同行游伴的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企业家在招聘员工时,对应招人员说,你们就是“惟楚有材”中的材,经过在我们这里的锻炼,你们才能成为去掉木子旁的才。我希望你们能在此基础上,能尽快的在才字上再添上贝子旁,为我们公司创造财富。真是不同的人会从同一本书读出不同的意思来。想到自己的教学工作,刚刚入学的同学不就是带有木子旁的原材吗?只有经过很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人才,也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即把才变为财。这样的理解是否曲解了“惟楚有材”的含义,古时是否“才”,“材”通用?为此我又在网上查到“楚材晋用”的典故,其内容如下:

楚材晋用

 

出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楚材晋用”意思是楚国的人才被晋国所利用。声子是蔡国太师子朝的儿子,在楚国当官。声子从晋国回到楚国后,向楚国令尹屈建作了详细报告,特别着重地谈了晋国统治阶层的情况,他说:“晋国的卿不如楚国的,但是他的大夫都很有才能,都是当卿的材料,而这些大夫多是从楚国去的。楚国的人才很多,但都被晋国使用了。”这就是著名的论断:“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成语“楚材晋用”、“晋得楚材”亦源于此。后世更以“楚材”代指人才。比喻自己的人才被他人所利用。

 

从典故中可以看出,“皆卿材也”暗含这些大夫是卿的侯选,确有原材料的意义。联想到目前媒体对这一点忽略(就是我在网上下载的这一小段,也专门指出“楚材代指人才”,更多或更准确的考证要靠专家去进行),而民间对这一点近乎揶揄的故事,更觉得这一故事很有意思,故笔录在此。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尽管这些内容显然应该是基础教育中的内容,如果我的学生还不知道这样的差别,还是补上这一课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04-3877.html

上一篇:学术评价
下一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要先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