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岛探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建立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博文

一篇文革期间的蛇岛考察报告 精选

已有 6647 次阅读 2008-9-6 13:57 |个人分类:科普集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蛇岛调查总结》
一、蛇岛概况
蛇岛原名小龙山,亦称蟒山或黑岛,位于辽东半岛尖端,渤海的一侧,旅顺口的西北方,(东经120°58′,北纬38°56′)距大陆最近的距离为7海里。这个岛是略呈长方形的小岛,长约3里,宽约1.5里,面积约为4平方里。在岛的四周,除处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岩礁外,大多是10~100米高的陡壁悬崖,最高峰在西南角,海拔215.5米。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无人居住的荒岛上,栖息着很多的毒蛇。
解放前,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东北资源曾派人到岛上做过初步调查。解放后,旅大市科联在1957年4月及9月中旬,先后组织两次3~5天的调查,对岛上的毒蛇和其他动物以及植物、地质地貌等方面进一步的了解。调查的结果分别在《生物学通报》(1957年8月)《动物学杂志》(1958年2卷2期)上发表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调查的不够深入,不少问题还不清楚,很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任务的提出与调查的经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为了贯彻“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对全国主要毒蛇产地曾做过普查,了解到我国毒蛇种类较多,特别是蝮蛇分布最广,并在某些地区严重危害人畜安全。如何防治人畜的蛇伤,据国外经验以抗毒蛇血清和类毒素效果为好。鉴于蛇岛蝮蛇种类单一,数量较多,便于捕捉利用。因而提出对蛇岛进行再调查的任务,目的是进一步查清目前蝮蛇的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利用给卫生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这个任务一提出,就得到旅大市革委会的大力支持,在市科技组的领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大连自然博物馆、辽宁师范学院、水产局、卫生局等单位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一个蛇岛调查队。专业分工组成是动物2人,植物3人,海洋1人,地质地理3人,摄影1人,绘图1人,医生1人,渔工11人(其中潜水员2人),还有当地老贫农参加。
在调查队组成的同时即着手各项准备工作。在准备工作中各单位都表现出共产主义大协作的高尚风格,要人出人,要物出物。自然博物馆本来迎接外宾的任务很紧迫,仍能全力以赴参加调查,辽宁师院的教育革命工作确很繁重,也能抽出人力进行支援。特别是水产局在生产大忙季节,拨出一艘渔船和一艘潜水船作为调查队的交通及调查工具;卫生局在医生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远由在复县的麻风疗养院调来一位大夫为调查队作医疗防护工作。各单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收集了有用的科学资料。为了调查队的完全,市消防队拿出崭新的消防衣和长筒靴做队员的防护服装。部队同志也给予很大支持。
参加具体准备工作的同志,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对所需的用具,能修的就修,能借的就借,不能借也无法修的就尽可能自己去制造。有的同志为了节省开支,借来的东西不雇车运,而是自己用手推车腿回来,有的同志为了赶制防护帽,竟忙到深夜。就是这样,群策群力,大家动手,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这是以往任何一次调查所没有过的。
在6月20日上午10时全体队员于旅大市水产养殖二场登上“辽旅养210号”渔船,11时起锚开航,下午3时到达双岛湾公社大甸大队。在当地党组织和贫下中农的帮助下,安排了食宿。当天晚间召开一次全体队员会议,认真讨论并分清在科研战线上的路线是非,进一步明确了调查的目的、任务。这次调查协作单位多,同时有工人、贫农、知识分子共同参加,其中有老年、中年和青年人,确是思想上接受再教育,业务上进行再学习的极好机会,更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21日~23日登岛实地调查。在24日早8时登船返航,于下午1时到水产养殖码头,从而结束了为时五天的蛇岛调查。
在调查的全过程中,队员同志们都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勉励自己,努力做到吃大苦耐大劳,完成各项任务。负责管理生活的同志,每天除照常参加调查工作外,还要起早贪晚地为大家搞伙食,有时竟忙到深夜12时,而次日早晨3时还要起来做早饭,实在是辛苦的很。其它同志也都主动承担任务,协助工作,早晨起来争着去为贫下中农、渔工和同志们担水,吃早饭后抢着去刷锅刷碗,团结互助的气愤颇为浓厚。
登岛调查的几天,正值气温骤升,加之穿戴上防护衣帽,还要翻山爬岭,穿过草莽树丛,因而感到万分闷热,走不了几步就是满身大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怕累,没有一个人叫苦。在攀登悬崖峭壁,通过密林草丛的时候,有毒蛇在威胁,担坠崖的风险,但是同志们各个精神抖擞,不畏艰险,前后呼应,互相提携,终于完成了调查和捕蛇的任务,又保证了人身的安全。
这次调查,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工农兵的帮助,以及全体队员的努力,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此次调查任务。这是斗、批、改的丰硕成果,是无产阶级科研路线的伟大胜利。
三、主要收获
(一)   思想政治方面:
1、  受到路线教育,觉悟得到提高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调查队自始至终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指示,狠抓路线教育。在上岛的前一天晚上,召开一次座谈会,对以前的调查进行路线分析,批判了“技术第一”“专家路线”“科研神秘”等右的科研路线,也批判了“技术无用”“实用主义”等极“左”的思潮,认识到无论是右或“左”,其本质一样,即反对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搞的是资本主义复辟。从而分清路线是非,明确了此次调查的目的,树立起为革命搞科研,为人民来调查的思想,表示坚决沿着毛主席指出的无产阶级科研路线奋勇前进。在每天工作之余都召开一次总结会,对一天的工作以路线为纲进行总结,并制订下一天的计划。短暂的几天调查,同志们的共同收获是路线斗争觉悟有所提高。认识到,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就不可能为人民服好务。
2、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必须向工农兵学习
     此次调查和渔工们生活、工作在一起,又住在贫下中农的家里,接触工农兵的机会非常多,感觉到时时受教育,事事有促动,的确是一次思想上接受再教育,业务上进行再学习的好机会。潜水员王师傅,五十五岁,他还和青年同志一起搞深水作业;贫农夏老大爷,六十岁,还每天出工,经常出海打鱼。我们问他们这么大年纪,不休息也应该换换工种了,他们的回答是,为革命干工作,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算完。他们的革命思想和冲天干劲,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为了了解蛇岛情况和蛇的活动规律,曾经请贫下中农开过调查会,和个别访问,根据他们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情况。如蛇在早晨和晚上以及阴雨天出来活动;岛上褐家鼠多的情况;蛇与鹰的斗争等等,这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知识。我们深刻体会到,“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确是一条 的真理。深刻体会到知识分子必须放下臭架子,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诚恳地接受工农兵地再教育,虚心地进行再学习,否则是不会有所前进的。
3、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是科研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搞科学考查工作,必须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坚持进行深入调查,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前人的调查报告和群众反映,是有益的线索,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但不能依此为根据作结论。例如,蛇与海鸥的关系,前人的调查和群众的反映都认为两者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关系,但这次调查在海鸥巢近旁观察到好几条蛇,也在海鸥巢附近一个清晨捕捉到几十条蛇就证明前人的报告、群众的反映与实际不完全符合。又如前人的调查报告认为栾树是岛上优势种,而据我们的调查却看到小叶朴也是优势种。假如不去实际观察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对于毒蛇,我们在未上岛之前,怀有恐惧心理,原因是对它现状还不了解,对它的过去只是从别人的文章中得知,客观世界不是静止不变的,前人的介绍又是否毫不夸大的反映客观实际,都需要分析调查研究。上岛以后,经过捕蛇的实践,了解了它,掌握了它的特性和弱点,就不再害怕它,而且可以捉住它。
总之,经过几天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肃清自己头脑中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流毒,牢固树立起实践第一的观点,深入实际,勇于实践,非如此不能摸清客观事物的规律,不能做好工作。
(二)   调查结果
蛇岛的蛇完全是响尾蛇科Croatalidae 的蝮蛇Agkisteodon halys (pallas) 其头部为三角形,颈较细,在鼻孔和眼之间有一道凹陷,称为眼先窝。头部呈淡褐色,各鳞片有不规则的黑斑,由眼到口角有黑褐色阔条纹;头下部淡黄色,有小黑点。体被面灰褐色,在背中线两侧,有边缘黑色,内部暗褐的大形长斑一列,这些斑纹交互排列,中部相连,形成横带。腹面灰色有黑斑。成体全长70厘米左右,尾端尖细。
这种蛇喜欢生活在潮湿多草的地方,岛上岩缝很多,土壤疏松而又潮湿,灌木丛多,草本植物也很繁茂,很适合它们生活。它的行动迟缓,不主动攻击人。在早晨和晚间,以及阴雨天出来活动,在地面静止时,常头部向上,身体左右扭曲成折叠状;在树上身体前部左右扭曲成波状,后部缠绕在树枝上。
关于蛇的食性问题,以前的报道认为蛇岛的蝮蛇主要是吃小鸟,而所吃的小鸟大部分是候鸟,但是此次调查我们很少看到小鸟,只检到一只三道眉草巫(Emberiza cioides)的尸体。可见此时候鸟北去,留鸟亦很少。那么主要吃小鸟的说法值得怀疑。我们认为在春、秋两季候鸟来临之时,蛇主要以小鸟为食是可信的,但在夏季岛上留鸟不多,可能以小鼠和昆虫等为食物。待解剖胃内容物进行分析。
蝮蛇是卵胎生的。据前人的调查,认为蛇岛的蝮蛇每次可产4~14条小蛇。交尾期在五月,生殖期在9~10月。此次调查中,在捕捉一条雌蛇时,蛇钳夹到腹部,用力又过猛,以致夹出一个蛇卵来。蛇卵橘红色,看来是胚胎初期,由此可见五月交尾,9、10月生殖的看法是合乎实际的。
岛上的蝮蛇和候鸟发生密切关系外,和其它的动物也存在激烈的斗争。此次我们也拾到红脚隼(Ealco vespertinus)雀鹰(Accipiter nisus)的残骸共8只。这些鹰的死亡原因是什么呢?根据当地群众说,在岛上曾看到鹰抓住蛇,蛇缠住鹰而死在一起的死尸。由此可见鹰的死亡,是因为鹰去捕蛇反而与其同归于尽,亦有可能是鹰落在岩石上休息,而被潜伏在岩石上的蛇咬伤致死。我们在岛上捕到一只褐家鼠(Rsttus norvegicus),根据当地群众观察认为岛上的褐家鼠很多,这种鼠能不能吃小蛇?不清楚,但是蝮蛇能吃小鼠是可以肯定的。岛上的海鸥即黑尾鸥(Larus crassirastris)比以前大为增多,在岛的四周的悬崖上成群结队。据当地群众说,蝮蛇能吃海鸥蛋和它的小雏,而海鸥如果在窝的附近发现有蛇就会把蛇叼到海里去。但是我们却在海鸥窝的附近观察到好几条蛇。它们的关系究竟如何?值得研究。
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蛇的数量比以前大为减少。从过去的调查材料看,1932年小林估计,约50万条;1933年长谷川估计,约10万条,1957年伍律估计,约5万条。1957年9月的调查,在长约100米,宽15米的狭长地带内,曾捕蛇400多条,而此次三天的时间只捉到50余条。发现未捕获10多条,这次蛇少的很重要原因是长期干旱,蛇多潜藏到潮湿的岩石缝中蛰伏去了。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就是不干旱蛇的数量也是逐渐在减少。这一点和当地有经验的群众看法完全一致。什么原因使蛇在减少呢?需要以后深入调查。
岛上植物很繁盛,除悬崖陡壁的裸露的岩石之外,都生长着植物,被盖率达60~70%,从种类看,乔木、灌木、藤本均有,但因长期干旱很多耐阴喜湿植物已经枯死或还未长出,只观察到40科117种。木本植物不仅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是岛上的优势种,小叶朴(Celtis bungeana)也是很占优势的。他们虽然是乔木,但多成丛生灌木,高度一般为2米左右,这和岛上经常有大风是密切相关的。在背风的沟谷里和岛最南面陡坡下,我们看到也有4米高的小叶朴和臭檀(Evodia daniellii)等。其它木本植物还有,卫矛(Evonymus sacrosancta)蒙桑(Morus mongolica var. diabolic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ir)及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us)等。在草本植物方面以毛芦苇(Phragmites hirsuta)为最多,多分布在80米以下的山坡上或沟谷中。其次是以荻(Miscanthus sachariflorus)芒(Miscanthus sinensis)等为最多。药用植物在岛上相当丰富,我们这次观察到40多种,如:
有柄石韦 (Pyrrosia petiolosa)
石生蓼   (Polygonum lapidosum)
旅大乌头 (Aconitum kitagawai)
北五味子 (Schizanadra chinensis)
白屈菜   (Chelidonium majus)
土三七   (Sedum aizoon)
乳浆大戟 (Euphorbia esula)
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
东北茵陈 (Artemisia capillaris)
岛上的植物茂密却多灌木、草丛,这就造成了阴暗潮湿的环境为蛇类栖息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观全岛是一个单面山型孤岛,其南西、西、北面为断崖峭壁;南东、东、北东面为沟谷陡坡。由于由于岛的中下部为复理石层组成,易被海蚀冲刷,岛面冲蚀速度,小于海蚀速度,故形成六个悬冲沟口。
从地层上看,岩层倾斜平缓,节理较为发育,大气补给水易于储存。整个岛又是北西~南东向单面山形,多沟谷,基本上是处于阴凉面,又兼林木多,杂草盛,水土易于保持,因而构成阴凉潮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蝮蛇的生活与繁殖。
此次调查为了对蛇岛生物相有较全面的掌握配合蝮蛇食性分析,也曾采集部分昆虫标本,两位潜水员对蛇岛的外环境协助进行生物调查,经鉴定发现软体动物九种,节肢动物一种,棘皮动物七种,还有鱼类。以上动物也是旅大沿海常见种类。附名录如下:
笠贝(Acmata sp.)
    马蹄螺(Trochus niloticus)
骨螺(Murex sp.)
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
单齿螺(Monodonts labio)
庞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衲螺(Cancellaria sp.)
肉球近方螺(Memrgrapsue sanguineus)
牡蛎(Ostrea sp.)
栉空扇贝(Chlamys farreri)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海燕(Asterina pectinigers)
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
蛇尾(Ophioreta sp.)
陶氏太阳海星(Solaster dausoni)
马粪海胆(M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光棘球海胆(Strongy locentrotus nudus)
鲪(Sebastoder fuscescens
四、建议
蛇岛的蝮蛇是一项可贵的资源,应封岛育蛇以利开发利用。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毒蛇有毒,能咬伤人,危害劳动人民的人身安全,村镇附近应该消灭它;但是毒蛇亦有其对人类有益的一面,还要保护它。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蛇的综合利用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如蛇粉,对风湿、半身不遂、麻风等病有疗效;蛇酒,有祛风、活络、行气和血、去风湿等功能;蛇胆,有搜风去湿明目益肝的,清暑散寒的作用;蛇蜕,能杀虫、祛风,又可治疗小儿惊风、腮腺炎、疥癣等病症;蛇毒,有良好的镇痛和止血的作用,还可用来制作抗蛇毒血清,对治疗蛇咬伤有很好的效果。可见蛇毒也大有用处。
蛇岛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虽然全都是蝮蛇,数量很多,可是不但对人不构成危害,而且便于捕捉利用。蝮蛇又是全国分布最广、毒性较强的毒蛇,特别在新疆伊犁地区危害牲畜甚为严重。有关卫生部门如能利用蛇岛的蝮蛇的蛇毒,解决蝮蛇咬伤的防治问题,那么它的价值就更为显著了。
但此次调查中我们和过去对比发现蛇的数量大为减少。为什么蛇少了呢?初步分析有以下三个可能:1、今年是多年以来罕见的严重干旱,蛇都潜藏在潮湿的岩石缝中去了。2、蛇岛林木曾两次起火蝮蛇死亡很多,植被也有改变,蝮蛇生存条件受到破坏。3、近年来上岛捕蛇的人多了,也有人登山砍柴,目击者认为过去蛇岛之蛇不惧怕人,今天见人立即逃逸,从现象上蛇岛蝮蛇常受惊扰。
根据这一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把蛇岛保护起来。
① 指定有关部门把蛇岛管起来。
② 每年4~10月,禁止上岛砍柴、挖药和采野果等。
③禁止任何个人、集体、单位随意捕蛇,如有医疗机关、科研单位从事研究需要毒蛇者,须经主管蛇岛单位批准方可上岛捕蛇。
④小蛇和孕蛇不捕,采捕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适当节制。
五、存在问题:今次调查结合过去掌握情况,虽对全年4月、6月、9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但因时间短促,特别是遇上多年罕见的长期干旱,不仅很多喜湿植物枯死,蛇也大都蛰伏到岩石缝隙中去了,因此很多问题未能了解清楚,尤其是蛇的数量,目前究竟有多少?减少的原因在哪里?都没有能经全面的分析之后而肯定。因此,有必要在今年8、9月间,再组织当地有关单位进行一次调查,摸清现状,然后建议中央卫生部门或蝮蛇危害主要地区卫生部门,利用蛇岛的蝮蛇资源,研究制造抗蛇毒血清或类毒素用来防治人畜蛇伤。
 
蛇岛调查队
一九七二年七月六日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80-37988.html

上一篇:来自《大连日报》1957年4月14日的报道
下一篇:印度的蛇庙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