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了就喝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port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功能基因组学及免疫信息学

博文

也谈做学科交叉领域工作的难处 精选

已有 7337 次阅读 2008-8-31 01:13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记得在我读本科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受到一些搞“人才学”的人的鼓动,他们建议说,你在两个学科的交叉点上做出一点东西来的可能性肯定比钻在高手如云的一个专门的学科中取得成果的机会要大得多。于是我就想占这个便宜,看能否让我也搞成功这个交叉学科。想法有了,接下来就是决定要搞什么交叉学科了。当时我学的是生物学。入学前,我根本就不知道生物学是干什么的,植物动物也不认得几个。一入学就上植物解剖和分类,全部是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当时,我感觉到,在大城市和农村中长大(或者是下过乡)的同学对植物与动物的感性知识要比我这个来自中小城市的人多得多,老师说的一些花草他们好像都不陌生,而对我来说,这些花草树木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真是苦了我!但是,我的一个优势是数理化还算不错,学起来不感到吃力,成绩也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特别是高等数学,一起上大课的几个系的人中只有我在期末考试时得过满分。自然就特别喜欢学数学,还去数学系听课,三年下来也旁听了数学系的一些课程。毕业那年,恰好兰州大学招收数学生态学的研究生,于是我就报了名考研,我认为经过几年生物学的学习训练了我的直觉思维,听了几年的数学课提高了我的逻辑推理能力,搞数学生态学就是要将生物学直觉与数学的理性结合起来,我应当是可以胜任的。但现实却给了我一棒,当年考试的三门专业课程(数学分析、概率论、微分方程)没有生态学,明显是竞争不过数学系的毕业生的(后来我知道有2个数学系背景的人考取了,他们现在分别在北京师大和贵州省科学院从事相关研究),结果,我没有考上,就回老家,去一个大专教书了。两年后,同学劝我不要到“西去阳关无故人”的兰州去,还是选一个考得上的专业回上海吧,于是,我就师从华东师大生物系最有名气的张作人教授学习原生动物细胞学,不算交叉学科。总之,我想  搞交叉学科,但不一定就是那块料,我的数学功底不符合要求。
    硕士毕业后的8年中,我在一个省级研究所(医学方面的),分配我搞的是更加没有基础的药物研究(我最不喜欢的是化学),根本就是浪费光阴。我只好另找出路,到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做博士搞分子生物学,做了几年血吸虫分子疫苗研究,也是不得要领,根本无法突破。毕竟,分子生物学只是工具,要解决分子疫苗问题,还得靠血吸虫感染免疫机制研究的突破。因此,这几年想通过血吸虫功能基因组学工具,结合免疫学研究,做点分子疫苗的发现工作,这又是个学科交叉的领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时,我也接触了一些圈内人士,感觉要实现交叉还真正困难。主要表现在:
    懂基因组和信息技术方法的人,基本不懂血吸虫生物学和免疫学,尽管在nature 上发了文章,但对阐明具体的血吸虫生物学和免疫学问题总是有点隔靴搔痒;懂免疫学和生物学的人,对基因组学及信息学方法不太了解,有的干脆说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根本就没用,反对理论预测,反对像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这类大的工程科学,也反对数据驱动的方法,只认假说驱使的分析方法。这肯定是不利于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发展的门户之见。
    交叉领域研究经费来源十分有限。真正要申报这方面的课题,要找到评审的人都不容易,让非交叉领域的专家评的话,很可能会因门户之见给毙了。我们现在基本上是用其他课题经费来做点这方面的事情,基本成不了气候。
    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比方说合适的研究人员就很难找到。我这几年就难以找到知识结构适合的研究生;我们有些研究结果就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分析挖掘,与有关的合作者总是碰不出火花来,他们大多数只知道按照现存的方法和程序来分析我们的结果,得不到好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有生物学意义的结果。
    要之,就我个人的情况来说,在目前情况下,要搞点交叉学科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967-36763.html

上一篇:学者和诗人
下一篇:职业生涯早谋划
收藏 IP: .*| 热度|

8 武夷山 郑融 关燕清 张星元 朱蔚莉 俞立平 曹聪 ada562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