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中科院副院长肯定了我们的试验成果 精选

已有 6701 次阅读 2008-8-14 20:49 |个人分类:精神历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科院副院长肯定了我们的试验成果

蒋高明

        最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所简报》上有这样一则消息,摘录如下:

        2008年8月3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一行赴内蒙古正蓝旗我组主持的浑善达克生态站考察。考察期间,丁院长走访了巴音胡舒示范区牧民乌日图家,了解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情况。乌日图向丁仲礼副院长介绍了当地牧民在植物所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植被恢复试验、柴鸡散养、奶牛替代等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丁仲礼副院长听后非常高兴,进一步与随行人员讨论了相关技术在草原牧区的推广前景和推广模式。随后,丁院长考察了浑善达克站的40000亩围封样地,对围封样地的天然草地、榆树疏林的恢复效果以及科学家和当地牧民的密切配合表示满意。他指出,我国的四大沙地利用自然恢复的方式是可行的,但必需考虑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积极研究和推广相关替代产业以恢复当地植被,增加沙地草地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马克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韩兴国、北京生命科学院(筹)院长康乐, CERN综合中心主任于贵瑞等陪同考察。

         浑善达克生态站常务副站长李永庚博士向丁仲礼副院长一行汇报了浑善达克生态站的科研和示范工作。

         那森乌日图(我们叫他老乌)的家是笔者研究小组在内蒙古正蓝旗贺日斯台苏木巴音胡舒嘎查的研究基地。《科学》报道我们的试验成果时,老乌的“标准照”就上了《科学》。自2000年起,笔者带领研究人员就在他们家扎根,带领牧民做生态恢复试验,包括上面提到的柴鸡养殖试验。我组有3名博士后,7名博士生,1名硕士生住在他家的“大土坑”(现已改换换席梦思床了)上,完成了博士后出站报告或者博(硕)士论文,其中许多为优秀毕业生。出野外最多的2003年,笔者曾17次出差巴音胡舒 。

       《植物所简报》中提到的李永庚博士也是在他们家完成的博士后报告。2001-2003年,笔者为他的合作导师。李博士出站后留在正蓝旗担任了两年科技副旗长,对推动我们的试验成果在正蓝旗和周围旗牧区广泛应用贡献很大。

        “我国的四大沙地利用自然恢复的方式是可行的”,这样的观点几年前我们就呼吁了,因笔者人微言轻,不会引起人们重视。而今,此语出自中科院副院长之口,多少肯定了我们这些年的努力。事实上,四大沙地存在着“退化容易,恢复也容易”的特点,这点外界鲜为人知。

        其实,丁副院长并不是肯定浑善达克生态恢复模式的第一个高层领导。早在2003年,在笔者起草的通过新华社内参记者王一娟提交的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文章《专家分析沙地及退化草地治理误区及对策》上,最早批示的是路甬祥院长和陈宜瑜副院长,他们当时就肯定了我们的试验成果,并批示中国科学院西部办考虑立项,但有关部门并没有落实。可能是与有关部门利益严重冲突有关。

        笔者在国内提出的退化生态系统自然力恢复观点,这个观点最早于2001年提出。截止目前为止,已获得环保部、农业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委和科研机构的多方认可。原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水利部长钱正英、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在公开场所上的言论支持了我们的上述观点。回良玉副总理对有关观点做出过专门批示(新华社记者张淼淼采访笔者写的内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35118.html

上一篇:艰难的“畜南下”试验
下一篇:从奥运场馆建设看节能减排潜力
收藏 IP: .*| 热度|

1 孟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