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研究生何时可以申请毕业答辩?也说延期 精选

已有 17558 次阅读 2010-8-3 01:36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培养, 延期

研究生何时可以申请毕业答辩?
(王德华)
 
观点:研究生完成课题任务(培养计划)是申请毕业答辩的条件。
 
本文的研究生是指从事科学研究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和获得学位,是两个过程。没有达到获得学位条件,也可以申请答辩。先毕业,后拿学位。【看起来很荒唐的事情,但是这是当今的实际情况。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短期看,是有效的;长期看,是有害无益的。】
 
获得学位谁说了算的问题,当今环境下,很难讨论。答辩委员会有考察和推荐权(责任),各级(至少两级吧,学院和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审查权和决定权(责任)。【政策的事情,咬文嚼字很重要。这里不细究。】
 
研究生延期毕业,成了一个话题。也想说两句。
何为延期?有期限,才有延期一说。读研究生有期限吗?有的。
按照以前的规定:硕士学位:3年;博士学位:3年。招生简章上好像就有过。所以多数人心里有这个概念。
后来一些单位关于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政策条文里,尽管想模糊(淡化)学制这个概念,但也没有明确定义这个问题,如中国科学院很早就建议弹性学制。由于是建议,所以执行起来,就不是统一要求了。那么,执行与不执行(按时与延期),也没有对错之分。
 
后来逐渐规范化,但还是模糊。如硕博连读生(或转博士),一般概念化的学制是5年。考虑到学科的特殊性(如生物学、医学等实验学科),有些单位规定了弹性学制,如普通博士生:3-5年;硕博连读生:5-7年,等等。尽管如此,研究生一般读了3年或5年,似乎就感觉到头了,再读下去,就属于“延期”了。这是理解问题。
 
实际上,作为导师来说,鼓励“延期”的应该是优秀的研究生,而不是做得差的研究生。这似乎不合情理,但确是这个理。优秀的学生,做工作系统深入,如果到了“点”,急于毕业而匆匆结束课题或缩减课题内容,使研究结果(论文档次)受到影响,实在是一件憾事。现实中这种事情是经常看到和听到的。如果课题进展顺利(尽管先前有过不顺利),再“延长”一段实验时间,或者再重复(补充)一下相关实验,就可以使结果圆满些,证据充分些,结论可信些,可以发表很高质量的文章,这不是导师和学生都欢喜的事情吗?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对于一个青年学者的科学之路有时候是很关键的。不信你看看,有多少学者由于在海外发表过几篇CNS的论文,就可以回国竞聘各种人才计划的;又有多少在国内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而很容易走出国门,踏上留学之路?【细节和延伸,不讨论。】
 
所以,我觉得作为研究生什么时候可以申请毕业答辩?只要完成了课题任务(或者说是培养计划),就可以申请毕业答辩。
那么,如何确定课题任务(培养计划)?原则上应该有一个指导小组(或称:研究生培养专家小组),对某个具体研究生的课题任务(培养计划)进行指导和检查等。现在这项工作主要由导师代劳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确定合理的课题任务,严格的培养计划,达成一致后,问题就很简单了。研究生严格按照课题任务和培养计划进行,导师认真指导和监督,就可以了。所以,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尽管很多研究生都不重视这一步!)。研究生年度考核(或者中期考核),考核小组(指导小组)都负有重要的责任,不是走过场。当然了,在现在这个都不按常规出牌的大环境下,很难做到。我们现在很多都是表面文章,形式齐全,本质上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现实。您说咋办?总不能天天抱怨体制吧?还是寄希望于海龟人才的榜样作用?说句比较实际的官话: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再说一句:由于每年的毕业、就业时间全国统一(包括大学生毕业),尽管管理起来方便一些,但这样无疑会产生各种影响和后果。估计改,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作为研究生,潜心做自己的学问,严格按照确定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课题计划的各项任务,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科研素质为首要任务,怀揣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享受科研的乐趣,享受研究生生活的乐趣,这才是理想的研究生生活。
【说明:我自己做不到;我的学生也没有做到。这也是事实和现实。】
 
(王德华 2010.8.2


博士延期毕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349512.html

上一篇:让职业精神支撑大学师生关系
下一篇:国内学术会议应鼓励墙报交流方式
收藏 IP: .*| 热度|

16 向峥嵘 孙学军 罗帆 梁建华 陈国文 刘立 唐小卿 吉宗祥 吕喆 迟菲 刘玉仙 张天翼 李学宽 张旭 鲍海飞 刘广明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