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4至6月弱潮汐时期使雨带5月和6月长期停留在南方

已有 3705 次阅读 2010-7-31 04:0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统计特征, 洪水, 降雨带

46月弱潮汐时期使雨带5月和6月长期停留在南方

              杨学祥

 

  本报讯 (记者刘洋)昨天下午,中国气象局就近期气候极端恶劣情况召开暴雨高温专题新闻发布会,据介绍,今年的反常天气主要是大气异常引起。预计7月底8月初,华北地区将出现两次降雨,但降水也许会给持续降雨的东北地区带来防汛压力。

 

  降水量高温天数均超往年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称,入汛以来(51729),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91.6毫米,较往年同期偏多19.3毫米。主要具有强降雨过程频繁,雨带北进缓慢,南方强降雨区域和时段集中,北方降雨阶段性强等特点。

 

  而高温方面,则有高温天气频繁、北方高温极端性强的特点。陈振林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6.4天,也比常年同期多了1.9天。入夏以来,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38~42摄氏度,“全国上下一片红”。

 

  “病因”系大气环流异常

 

  是什么原因引起北高温、南洪涝这样的极端天气?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说,大气环流异常引起极端气候条件,但两种极端气候并没有直接联系。

 

  引起高温的直接原因就是,高温地区出现暖性高压,并长期稳定在一个地方。处于这种高压下的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就是高温、高湿,俗称“桑拿天”。南方洪涝灾害方面,任福民说,我国今年的西南季风较弱,使降水北推缓慢,雨带56月长期停留在南方,造成了大量降雨。

 

到底是什么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任福民表示,目前专家正在深入研究中。但可以支持的说法是,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常态化【1】。

 

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和潮汐都有11年变化周期,19311942195319641975198619982010年长江流域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灾,水灾的强度与六大统计特征相关,符合程度越好,洪水强度越强:

 

其一,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或第二年;

其二,西藏高原大雪之后;

其三,青藏高原南部大震;

其四,符合太阳黑子11年周期,长江巨洪符合太阳黑子22年周期;

其五,全年弱潮汐南北震荡或近似全年弱潮汐南北震荡。

其六,弱潮汐时期特征是潮汐强弱差距不明显,冷暖空气在小范围内拉锯,冷暖气候在一定能够范围维持稳定,造成中国大陆南北降雨不均匀分布,形成旱涝不均的局面。长江大洪水对应弱潮汐时期是降雨云系长期雄居中国南方的根本原因。19986-8月弱潮汐时期是导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之一,20104-6月弱潮汐时期是导致弱于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19981-5月为强潮汐时期,6-8月为弱潮汐时期。强潮汐时期特征是潮汐强弱差距明显,冷暖空气大范围的南北拉锯,冷暖气候大起大落,造成中国大陆南北降雨均匀分布;弱潮汐时期特征是潮汐强弱差距不明显,冷暖空气在小范围内拉锯,冷暖气候在一定能够范围维持稳定,造成中国大陆南北降雨不均匀分布,形成旱涝不均的局面。长江大洪水对应弱潮汐时期是降雨云系长期雄居中国南方的根本原因。

 

19981-5月为强潮汐时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不超过三天。1998130为月亮近地潮,28日为日月大潮,26 日月亮在南纬-18.59969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大;228为月亮近地潮,27日为日月大潮,28 日月亮在北纬0.00051度,潮汐南北震荡最弱。32为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叠加,月亮在南纬-0.00002度,潮汐南北震荡最弱;426为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叠加,424月亮在南纬-0.00084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弱;524为月亮近地潮,26日为日月大潮,28 日月亮在北纬18.96751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大。19981-5月强潮汐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强度整体中等,构成中国大陆冷空气活动南北大范围拉锯的大气候背景。

 

19986-8月为弱潮汐时期,621为月亮近地潮,24日为日月大潮,24 日月亮在北纬19.04097度,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大;10日为日月大潮, 11日月亮在南纬-19.02867度,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11日和24日潮汐南北震荡使冷空气长驱直入长江流域,是61227日江南北部和华南西部出现了入汛以来第一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的原因。

 

716为月亮近地潮,15日月亮在南纬-0.0000423 日和10日为日月大潮,9日月亮在南纬-19.03499度,22 日月亮在南纬-18.52370度,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但比6月小,是降雨强度较第一阶段为弱的原因。

 

811为月亮近地潮,12日月亮在北纬0.00014度,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小;22 日和8日为日月大潮,5日月亮在南纬-18.97543度,25日月亮在南纬-0.00022度,潮汐南北震荡幅度不大,基本保持稳定,是降雨云系长期稳定在长江流域的原因。

 

19986-8月为弱潮汐时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相差三天以上。前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大,使冷空气长驱直入长江流域,后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稳定,是降雨云系长期雄居中国南方的根本原因。最大月亮赤纬角产生的潮汐南北震荡是长江流域的雨带出现明显的南北拉锯及上下游摆动现象的原因【2-4】。

 

20099-11月为弱潮汐时期,导致中国西南地区干旱发生,并持续到20104月。20101-3月为强潮汐时期,较强冷空气活动使北方低温暴雪频发。20104-6月为弱潮汐时期,5-6月降雨带长期滞留在广东、江西、福建一带,发生连续11次强降雨。每次强降雨都与潮汐组合对应。20107-11月强潮汐导致降雨带北移,是中国北方降雨强烈的原因。我们应该关注潮汐强弱对降雨带的影响。

 

19571-4月和7-10月为强潮汐时期,5-6月和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与2010年相似,1957年和2010年又都是全年弱潮汐南北震荡年。所以,灾害发生的类型非常相似。20107月末的吉林松花江大洪水就是证据。

 

1998年和2010年的强降雨记录表明,在夏季弱潮汐时期,由于冷空气南北震荡幅度较弱,降雨带有长期滞留在某一地区的可能,形成连续暴雨灾害和洪涝灾害【2-4】。

 

20107-11月为强潮汐时期,降雨带有北移的可能,台风活动可能得到加强。在潮汐组合时段发生的台风可能形成不可抗拒的突发灾害【5】。

 

2010年的强潮汐类型与1957年类似,1957年的灾害记录值得关注:当年发生流感世界大流行;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5713黑龙江东宁西南发生7级地震,1957224台湾花莲发生7.2级地震;中国发生严重低温冻害;中国发生特大干旱;松花江特大洪水,淮河流域大水造成鲁、豫、苏3省较严重水灾,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水灾。

 

2010年已发生的灾害:2009年发生的流感世界大流行依然继续,可能还将持续3-5年;227发生智利8.8级地震,414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中国发生严重低温冻害;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4-5月部分地区暴雨成灾。应该继续关注1957年的其他灾害【4】。

 

2010年和1957年都是全年弱潮汐南北震荡年,1998年是近似全球弱潮汐南北震荡年,他们对洪水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值得关注【6】。

 

201046月弱潮汐时期使雨带5月和6月长期停留在南方,这一潮汐特征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刘洋。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南涝北热天气无直接联系。2010073101:57  新京报。http://news.sina.com.cn/c/2010-07-31/015717890204s.shtml

2.  杨冬红,杨学祥。长江巨洪的统计特征及规律性。光明博客。2007/5/26 15:11:00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7/14300.html

3.  杨学祥,杨冬红。1998年和2010年暴雨洪水与天文条件。发表于 2010-6-24 10:42:19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8302

4.  杨学祥,杨冬红.  2010年和1957年的相似潮汐条件和相似灾害. 发表于 2010-5-19 13:28:46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242

5.  杨学祥. 关注降雨带北移和潮汐作用. 科学网。发表于 2010-7-27 5:11:56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7596

6.  杨学祥,杨冬红.长江大水的五大统计特征:11年和22年周期. 发表于 2010-7-27 8:01:59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760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48691.html

上一篇:地震火山在亚洲徘徊:与7月强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地震继续在亚洲徘徊:伊朗发生5.7级地震对比
收藏 IP: .*| 热度|

2 钟炳 毛克彪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