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守护哲学的理想 精选

已有 5603 次阅读 2010-7-2 13:5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博主按:今天收拾移动硬盘,突然发现这篇旧文,读后竟然心情激荡,有些东西是无法找回的。那些更早一些年代的旧文已无从可寻,向那些在路上的消逝岁月说一声再见!本文写于2005年4月底的某个黎明,博士后报告已经写完,然后我就耐心地等待想象中的梅雨季节的来临,然后就是五月下旬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然后就是告别。很多东西,我永远无法习惯!也感谢我的合作导师朱宝荣教授的关心与爱护。其实,我应该感谢很多人,这些年我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因此,我也尝试着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们。寂寞的路上,相互之间吆喝一声,以助行色!

后记:守护哲学的理想

 

当最后一个文字在屏幕上显现出来的时候,外面的鸟儿已经开始了歌唱,天边已初现曙色,这是四点十八分的上海,安详而宁静。此刻,感觉自己很疲惫,该告一段落了,许多没有完成的工作以及不完善的地方留待以后吧!点上一枝香烟,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黎明的来临,这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仔细想想,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两年的学习即将结束,在这一刻我突然感到对于当下的生命来说,时间更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它刺破我们居以为安的生命的营盘,想到这些不能不令人感到一种紧张与茫然,由此联想到我的专业与生活,这种刺痛感是非常强烈的。

 到了这个年龄,谈到学习哲学的动机应该说是比较纯洁的,否则的话,学习哲学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也很难再坚持下去。但是,这个说法可靠吗?换言之,这个说法得到了确证吗?对于这个问题,我多少还是缺乏一种自信,不过,此刻,我愿意相信自己是真诚的。从这点上说,我不完全同意张志扬先生的观点,在他看来,他苦恼于“苦难向文字表达为何失重”这样的问题,而我认为,表达的失重只是语言在当下面临的一个表达空间萎缩的问题,是属于情感层面的,而我更关心的是“语言在表达现实的时候为何失真”的问题,这是一个标识客观性的层面。在我看来,后者远比前者重要,失重感只是情感表达的强烈度与平面化取向的矛盾问题,即便不到位,也不至于产生毁灭性的问题;而后者则不然,如果表达的命题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然而又没有有效的鉴别机制以及开放的公共领域,那么后果就会十分严重的,相信在这方面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教训,相比而言中国可能更缺少一种对真的执著追求的文化氛围。

在我的理解中,哲学是一种以失败告终的事业,就如同体育中的跳高等项目,止于一定的高度,这样说来,哲学事业应该是很崇高也很悲壮的事业。对于哲学的目的,我们只能无限接近,而无法到达,这种不可完成或穷尽的路程,让人总会产生无限的遐想。对此,我只能说自己怀着一种隐秘的热情上路,至于结果我无从预料。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有两类人可以学习哲学:一类是有闲阶级,另一类就是赤贫者。前者比如柏拉图等,他们不用为生计奔波,出于天性而又热爱思考一些问题,很可能成就这类人为伟大的哲学家;至于第二类人,则是需求较少,比如苏格拉底、第奥根尼等,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无用的东西太多,而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又太少,因此,贫富并不影响他们追问的乐趣。时代变了,哲学的实际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专业化的充分发展,这个时代出现了更多的职业哲学家,哲学也完成了从小哲学到大哲学的转变。但是,不论哲学的形式如何变化,她始终以各种姿态关注人类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而最基本的问题往往是最难以回答的,这就注定了哲学的命运。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的理想就是人类对自己当下认识的超越,而超越总是有限度和条件的,所以哲学又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只要人类还存在一天,就不能没有哲学。每每想到庄子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待无涯,此生殆矣!心中颇多感慨。所以一想到年轻的维特根斯坦在他的成名作《逻辑哲学论》的序言里曾豪迈地说:因此我认为,问题从根本上已获致最终的解决。真是佩服他的勇气和自信,我没有维氏的气魄和胸襟,只能做一些小的问题,力图把它们阐述清楚,如果机会好的话,或许能够提出一个很不同的方案,像哲学家波普尔那样,一个“证伪”就可以满足了。但是这样时刻的出现也是充满了运气和机会的成分,谁能抓住机会真是一个不好说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本小小的博士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又算得了什么呢?很多事情没有必要看得那么神秘,也许在这几年里能够安安静静读一些书,思考一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因为问题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充其量也只能说有意义与没有意义罢了,更何况判断意义的标准只能是约定的呢?让哲学从荒野上奔跑起来,带着呼啸和激情,那样的哲学才值得人们为之倾倒和迷醉。在这一点上,也许爱因斯坦所说的是正确的,即解决一个问题只是一个技巧的问题,而提出问题可能却是一个思想的问题。在一个思想贫乏的时代,能够为思想的篝火添上一把柴,就是每一个思考者最神圣的使命。

 抛开大的方面不说,至少哲学对于我来说还意味着生计,这点与哲学的理想是矛盾的,如果考虑到生计,我们就不能真正忠于理想;而没有了理想,哲学就是思想边界上的废墟,废墟只能代表久远以前的辉煌,而今天则沦落为荒芜。这是事实,但是没有人愿意承认。我无法知道明天会知道或不知道什么,只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安静地在想一些让自己感到踏实的问题,记录下对自己思想的追问,也许注定这样的时刻也可能很少,但是如果真正想过了,那么这一生就是值得过的。在世界黑夜的时代,即使是一盏遥远的烛光也是光明的象征。

 对于未来我们不能说什么,因为那是未曾经历的,它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对于现在我不想多说什么,因为现在正在进行,没有时间去言说;对于过去已经没有了任何言说的必要了,因为历史已经形成。从这个角度上说,在时间的不对称性上,语言是存在的他者,注定了它的命运就是寻求解释,而在功利主义时代,谁又有耐心倾听解释呢?语言在道说中被迷失了,迷失在表达的途中。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在升腾与坠落之间,我们遭遇了想与不想遭遇的一切。所以萨特不无悲伤地说:人是无用的激情!也许不用这样悲观,但是,只要哲学的理想还在,我们仍旧有出发和上路的机会,也许是最后的机会!在这一刻,我愿意在心里无数次默诵理想主义者切 格瓦拉的名言:我踏上了一条比记忆还长的道路,陪伴我的只有朝圣者的孤独!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340631.html

上一篇:虎年微言之三:另一种江湖——藏天下于天下
下一篇:顺从是对权力的一种计算性承认
收藏 IP: .*| 热度|

26 周可真 武夷山 鲍得海 阎建民 曹聪 杨秀海 刘立 李宁 黄富强 吉宗祥 刘钢 黄晓磊 刘圣林 金小伟 苏红 吕乃基 苗元华 张天翼 蔣勁松 侯成亚 鲍海飞 李泳 丛远新 黄锦芳 陈洁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